原標題:大學生每月去給盲校娃“講”電影
看電影是很多孩子最喜歡的事情,然而對於看不見的盲童來説卻遙不可及,在瀋陽有這樣一支特殊的志願者團隊,他們由來自各高校的大學生組成,每個月他們都堅持到瀋陽盲校,通過講電影的方式讓盲校孩子看上電影。一年來,他們已為孩子“講述”了十幾場電影,通過講解電影畫面,為孩子們彌補看不見的情節,讓他們通過電影打開另外一個世界。
一場電影每一秒都有畫面,涉及很多人物,有不同情節,他們是如何把電影“講”出來的?11月12日,記者走近這支特殊的志願者團隊,揭開那些幕後的故事。
講電影前先看兩三遍 自己都要看“吐”了
“給孩子們講電影之前,我們要先看兩三遍,自己都要看吐了。”志願者李天威説,講電影並不是看著畫面隨機講述,必須要事先寫好腳本,照著腳本來講,而為了寫腳本就必須要看電影,仔細研究每一個畫面。
李天威今年二十歲,嗓音非常有磁性,他是遼寧大學播音主持專業大二的學生。和他一樣,還有六名大學生來自瀋陽音樂學院、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等不同院校,他們在一年前組成了這支“聽説志願者小組”,每個月都去瀋陽盲校為那裏的孩子講電影。
李天威所説的腳本,並不是簡單地敲寫電影故事內容,而是針對電影畫面自己想出來的解説詞。“盲人孩子看不到畫面,只能聽到聲音,但是電影很多畫面是沒有聲音的,我們要仔細研究每一幅畫面,儘量用他們能懂的語言把畫面講述出來。”李天威表示,因為沒有現成的腳本,所以每次只能是負責寫的同學反復觀看電影。
這個過程中主要完成三方面內容——熟悉人物劇情,記誦旁白臺詞,捕捉畫面細節。這裡面學問可不小,既不能搶著説話,這樣會蓋住演員對白的聲音,也不能滯後發聲,隨著鏡頭的轉化或加快語速,或娓娓道來,或設置懸念,讓現場的“觀”眾徹底投入。
遇到語言難以表達的情節就會進行肢體互動
今年國際盲人節那天,雖然不是“講”電影的日子,但李天威、田尚儒、李夢桐、付詩媛、王禧媚幾位“聽説志願者小組”成員還是特意來到瀋陽盲校,為孩子們加了一場電影。
到了放電影時間,盲校學生紛紛走進學校禮堂,他們“看”電影的迫切心情都寫在了臉上,顯得非常興奮。
當天放映的是抗日戰爭片《小兵張嘎》,電影開始前,田尚儒首先對這部電影作了簡單介紹,電影很快在孩子們激動的心情中放映了。志願者坐在電影螢幕一側,只要電影對白一停止,他們就會抓住空隙,用簡單易懂的語言描述人物的表情、動作以及環境的變化。
有時候遇到難懂或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情節,志願者和孩子們進行肢體互動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哥哥姐姐們的講述,讓聽不懂的聲音活了”
“我們給盲校孩子講電影,是純公益的,沒有錢,但是我們做公益也經常面對質疑,有些人並不理解我們,甚至有的人認為我們耽誤學業去做這個一點用處沒有。”田尚儒説,他也曾困惑過,但是當看到盲人朋友沒有眼神的“眼神”時,他內心受到深深地震動,他堅信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對生命的尊重和愛護。
“第一次”嘗試為盲人孩子講電影的場景,田尚儒至今難忘,“講的過程中其實我很緊張,心想這下完了,他們肯定看不明白,但是電影講完了,我再看台下那些孩子們,他們臉上有一種滿足,他們在我的講述當中,把那些聲音信息和我講的畫面給連上了。”這讓田尚儒非常有成就感。
“經過哥哥、姐姐們一講,那些聽不懂的聲音一下子就活了,就跟看見一樣!”一位喜歡看電影的盲人男孩説。
這就是視聽一體,對盲人來説,如果不講畫面,聲音只是噪音,而畫面講述給他們建立了一個新的信息方式,擺脫了聽覺依賴,建立了視聽一體,這就是電影講述。
“聽説志願者小組”自從成立以來,一直在堅持,雖然有組裏成員因為畢業離開了,但馬上又會有新的大學生志願者加入,他們希望通過講電影,給盲人孩子們帶來生活和心態的變化,通過電影為他們融入社會搭建一個平臺。(記者 劉冬梅 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