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88萬、60%、4秒 ——從三個數據看科技型銀行突圍之路
用金融科技手段服務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
來自監管部門的數據顯示,今年截至8月末,省內銀行業(不含大連)資産及負債總額均為個位數平穩增長態勢。但有“瀋陽地區總部銀行”“遼寧省首家民營銀行”頭銜的遼寧振興銀行表現卻極為搶眼,其中多項數據呈現“幾何”增長。11月25日記者採訪發現,走科技之路,是該行在眾多商業銀行中異軍突起的原因之一。
388萬,這是截至9月末遼寧振興銀行服務客戶群體的數量。在一年前,遼寧振興銀行的客戶數量還不到2萬人。
如果説遼寧振興銀行開業之初的一年,是“量變”式成長,那麼接下來的一年,則是“質變”式飛躍。該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年前,振興銀行明確了打造專而美的科技型銀行的戰略定位,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專注于服務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和傳統銀行錯位競爭,差異化發展。
過去一年中,遼寧振興銀行和數十個頭部線上平臺及金融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資産負債規模都有了快速的增長。截至三季度末,該行資産規模達到26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倍;同時,付息負債同比增長超過4倍,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倍,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長超過4倍。
60%,這是遼寧振興銀行科技人員佔比的目標比例。目前,不算外包科技人員,該行僅行編科技人員佔員工的比例就已經超過了40%,達到現代互聯網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的水準。在遼寧振興銀行剛剛結束的2019年管培生計劃中,記者看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諾丁漢大學研究生等赫然在列。
與此相對應的一個數據是,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在今年年中參加第四屆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會時表示,傳統金融機構人才結構失衡嚴重,傳統銀證保機構的技術人員佔比不到5%。
技術人才優勢轉為發展優勢。振興銀行通過打造支撐業務發展的金融板塊、科技板塊、風控板塊等敏捷型組織架構,搭建了“雲雀開發運維一體化平臺”“麒麟分佈式平臺”“八爪魚大數據平臺”“獵鷹分佈式應用監控平臺”“磐石信息安全管理平臺”等五大技術平臺,努力朝著以科技全面引領業務發展,以數據驅動客戶服務、産品創設、風險管理和經營決策的目標不斷邁進。
4秒,這是在保證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線上貸款客戶信貸批核的最快時間,平均時間為10秒。
民營銀行在出生時就攜帶了服務小微的基因,借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挖掘、智慧風控等技術手段,遼寧振興銀行發揮出了自身的優勢,可以切實滿足眾多客戶急用、小額、高週轉的資金需求。
科技賦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在瀋陽市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振興銀行已於今年9月上線瀋陽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利用政府搭建的涵蓋金融、稅務、市場監管、社保、海關、司法等領域的大數據服務平臺,健全優化金融機構與企業信息對接機制,實現資金供需雙方線上高效對接,讓信息“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據悉,遼寧振興銀行還特別為瀋陽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提供了5款適用於當地小微企業的産品,滿足地方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瀋陽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前兩筆企業信貸業務均由振興銀行承接。(記者 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