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老年書畫研究院會員傅小鐘談中國書法的傳承與創新

2020-03-13 20:20:25  |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編輯:李靜   |  責編:胡曉萌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報道(呂文衛):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藝術,歷經千年滄桑卻以不同的風貌反映時代精神。面對浩如煙海的傳統書法藝術寶庫,如何處理好書法傳承與創新的關係?

  3月12日,國際在線遼寧頻道專訪了遼寧省老年書畫研究院會員、遼寧大學歷史系退休教師傅小鐘。傅小鐘從大眾視角對書法傳承與創新進行了簡要的介紹。

  正楷書法的源流和變遷

  據傅小鐘介紹,正楷創始後,晉朝王羲之跟衛夫人學習楷書,並學習鐘繇、張芝等書法,從而改進為筆畫清圓、結構端正的正楷字體。同時王羲之又另創一種自然清新、筆勢流動、變化多姿的行書。王羲之繼承鐘繇並加改進,奠定了我國正書、行書的基礎。此後王獻之在其父教導下繼續研究改進,另創一種正體,非草非行,被稱為“破體”。

  唐朝初期歐陽詢另創一種筆力剛勁峻拔、筆畫清朗爽勁,結體遒密峻勁的字體。同時,虞世南、褚遂良他們三人齊名,對唐朝書法的興盛起了重大作用。

  唐朝中期為代表的李邕、顏真卿等書法家,改變成為筆畫肥厚圓潤、結構嚴整剛健的字體,獨創一格,另成一家。

  唐朝末期為代表的孫過庭、柳公權等,吸取歐顏二體之優點,用筆方圓兼使,另成一種筆畫清勁、結構疏朗的字體。

  宋朝書法家,如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范仲淹、宋高宗趙構、岳飛等,字體亦重肥厚,結構茂密,有獨特之處。

  元朝以趙孟頫為代表所書正楷,筆畫清秀,卻有鐘、王筆意。

  到明朝、清朝,書法家雖然較多,如劉墉、翁同禾等,都有所建樹,但均無獨創。

  傳承到創新是必然之路

  從歷史的角度看,歷代書法發展是以傳承為主。如今提倡傳承中國書法,傳承什麼?傅小鐘主要關注三個方面。

  一是當下很少有人用筆書寫漢字,即便從學生到成人動筆寫字,也忽略了漢字給人帶來的書法文化內涵。漢字是由筆劃組成的獨立文字。中國漢字結構之嚴謹,創意之奇妙,內涵之豐富,是任何語言文字都無與相比的。

  漢字的筆劃各有其位,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緊密地擁抱在一起。例如最簡單的“人”字,只有撇、捺兩劃。這兩筆的相互支撐説明中華民族的祖先在發明文字時就表達了一種民族凝聚的精神和團結意識。只有動手書寫漢字才能體會到中華民族的文化。

  二是漢字的書寫是有章法所依的。如果書寫者書寫時,筆劃不規範,結構不嚴緊,寫出的字只能表達字的意思,而不能給人帶來藝術美感。用一種形象的比喻,筆劃就像人的五官,結構就像人的臉面。五官不標準,安排不到位,自然就不美。道理是同樣。字寫得美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人們追求美的享受,代表了積極向上的精神境界,這是人類共同的目標。

  三是中國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世界的文化財富,所以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作為中國人應感到無比的自豪,傳承中國書法也是傳承中華民族的凝聚精神。

  如何正確理解書法的創新 

  傅小鍾表示,創新不是一般書法家所能輕易達到的,他從三方面介紹了書法的創新。

  一是書法源流與變遷説明瞭只有認真總結前人的書法經驗,才能創作出具有時代特徵的書體。書法家想要創新,除書法功底外還要具備文學、美學等多方面知識。

  二是書法與書法藝術是有區別的。傳統書法是客觀的,書法藝術有主觀因素。單純在功夫上練字,沒有主觀創新內容,只能是書法作品,不是書法藝術品。如果沒有書法根基,只有主觀創意也不能稱其為書法藝術品。

  三是中國書法藝術雖然具有學術性,是專業書法家研究的範疇,但中國書法藝術也具有大眾性,也有為大眾服務的必要性。總之,任何藝術品都要經過歷史的檢驗,才能流傳千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