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這些母豬再下了小豬崽,我想再買幾頭母豬,慢慢擴大規模……”5月13日,鳳城草河街道愛河村6組的吳福貴説著自家養的豬,話裏滿是高興勁兒。
吳福貴夫妻倆身患殘疾,沒法出門打工,想發家,沒思路。“多虧了包扶的機關黨員經常給我出點子、講政策。”吳福貴説,他利用農村院落搞起了前院修車修鞋,後院養豬的“庭院經濟”,如今他家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不僅成功摘掉了“貧困帽”,還幹出了一番“小事業”。
2019年年末,草河街道206戶447人均實現了脫貧。在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草河街道的黨員們為穩定脫貧成果,積極幫助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形成産業,樹立自主脫貧意識,並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採取社會救助、低保兜底等方式精準發力,讓貧困戶無後顧之憂。
“你負責上學讀書,我負責學費。”草河街道管家村第一書記彭文明在貧困生小紀家扔下這句沉甸甸的話後,這個貧困家庭沒了後顧之憂。隨後彭文明聯繫遼寧星光愛心助學團隊,為村裏包括小紀在內的兩名貧困生提供每人每年9000元的學雜費,直到大學畢業,使貧困家庭今後不會再因學致貧。
在近兩年的省農博展上,彭文明還把貧困戶家滯銷的榛子、板栗、蘋果等農産品亮相展銷會,傳授貧困戶們如何“吆喝”出去。“以前根本不敢想,自家産品還能上展銷會。”拿著展銷會上賣榛子的1萬元錢,管家村11組貧困戶康翠蓮激動地説。
在草河街道愛河村,第一書記李岩也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想了新招兒。“對於貧困戶來説,農産品滯銷是最大的難題,現在有很多助‘三農’手機軟體,可以在軟體上推銷自家産品。”通過李岩的努力行銷,村民家的白菜、大豆等賣到脫銷,不僅解決了貧困戶的難題,還為今後農産品滯銷找到了出路。
“跟著支部走,打工不用愁;跟著黨員幹,保證有錢賺。”草河街道各基層黨組織精準施策,讓“黨支部+”的創新理念助力脫貧攻堅。
草河街道山東溝村貧困戶黃建華腿有殘疾,孩子讀書,妻子照顧家無法外出打工。山東溝村黨組織利用“黨支部+龍頭企業”為黃建華妻子在村裏的農場安排了相對輕鬆又能照顧家的崗位,切實解決了全家的生計問題。山東溝村第一書記范鑫介紹,在農場落戶前,村黨總支就與農場達成協定,優先為村裏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員安排就業崗位,解決其生活難題,並將無勞動能力貧困戶的到戶資金集中起來發展吊袋木耳産業,讓貧困戶年終坐享銷售木耳的紅利。
“我們村黨支部成立的大榛子合作社現在已有7000余畝的規模,大夥兒一起幹,個人承擔的風險小一點,咱們也敢放手幹了。”去年,聽説管家村成立了大榛子合作社,村民韓世軍、管序梅等貧困戶活了心,紛紛加入合作社,“跟著支部幹,咱們也敢放手幹了!”説這句話時,他們格外有底氣。
(仲笑瑩 記者 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