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渝情渝景>正文

巫溪寧河棧道 鬼斧神工千古謎

2017-08-28 16:50:13 | 來源:大渡口報 | 編輯:劉詩揚 | 責編:石麗敏

【渝情渝景 圖文】巫溪寧河棧道 鬼斧神工千古謎

大寧河古棧道遺址

【渝情渝景 圖文】巫溪寧河棧道 鬼斧神工千古謎

巫山縣境內的崖壁古鹽道

【渝情渝景 圖文】巫溪寧河棧道 鬼斧神工千古謎

  古棧道大寧河北上的各條支流都有棧道孔,東接湖北竹溪,北連陜西鎮坪,西通城口,形成了總長達數千公里的古棧道網。

  在巫山龍門峽西岸崖壁之上,依次排列著無數整齊、方正的石孔,這就是大寧河古棧道遺跡。棧道石孔多呈四方形,孔徑20釐米見方,孔深30釐米左右。上下孔眼交錯成倒“品”字,上排兩孔插木樁,鋪木板,下孔插木柱斜撐木板,構成三角形支撐架,從而修築成供人畜行走的“棧道”。這些規模巨大的古棧道,係何人何時修建,在現存的歷史典籍中卻幾乎沒有任何記載。如此宏大的工程,似乎成了千古之謎。

  絕壁棧道或為秦漢古人造

  正史罕有記載,民間卻流傳著關於大寧河崖壁上棧道孔的種種傳説。

  “在老百姓口中流傳最廣的傳説是魯班要為老百姓在絕壁之上修一條路。”巫溪縣民間文藝與民俗文化協會會長佘平説,魯班用他的角尺在絕壁上一量,每隔5尺便敲出一個孔,速度很快,絕壁上便留下長長一列整齊的石孔。

  雖是傳説,但卻反映了老百姓最樸實的想法:在那如刀削般直插水中的懸崖絕壁之上,要完成這樣艱險龐大的工程,難道不是鬼斧神工?

  更何況,這些石孔的數量如此之多!

  2000年4月,時任巫山縣旅遊局局長的龔源鼎,曾帶人進行了實地考察,一個孔一個孔地數,一段一段地查,得出了“從龍門峽口至涂家壩50公里長的小三峽,共有棧道孔4288個,佔大寧河古棧道孔6888個的62.3%”的數字。

  佘平介紹,巫山境內的河道約佔大寧河主河道的三分之二,所以,上面的三組數字是基本吻合的,如果再把北上段的石孔數字加上,石孔總數應當在1萬個以上。

  不少巫溪當地學者認為,大寧河棧道的修建應與秦漢時期大開巴蜀之道相關,中國古代只有秦漢時期大規模修建過棧道,而且大寧河棧道孔約為23釐米見方的尺寸也與秦漢時期一尺的長度相當。

  難以想像,在古代,要建造如此龐大的棧道網,是何等的艱難?

  棧道山路縱橫交錯為運鹽

  既然工程如此浩大艱難,古人又為何要大費周章地在懸崖絕壁上鋪設棧道?

  “很多學者認為,大寧河棧道的修建,主要是為了行軍打仗,但我們並不認可這種説法。”當天下午15時左右,記者一行在佘平的引領下,來到後溪河與大寧河交匯處的崖壁下,一排整齊的石孔便呈現在眼前。

  “軍隊行動時,在行進路線的選擇上,有很大的靈活性和不確定性,可走的路線較多,只有在被敵人逼得無路可走或為隱蔽接敵、出奇制勝,以及在防守期間預留退路時,才會在懸崖絕壁上搶修臨時通道,但不需要也不可能修建這種長距離的棧道。”佘平給出了自己的理由。

  此外,縱觀棧道全程,它以寧廠鹽場為源頭,從寧廠起,至後溪河口轉而進大寧河後,分別沿大寧河北上、南下,分成北上段和南下段。

  因此,從整體上看,巫溪當地學者多認為,大寧河棧道並非為滿足軍事需要而修建,當初建造棧道的主要動機應該是為了解決運鹽的問題。

  “經多方考證後,我們認為,這裡應該是棧道的岔道口。”佘平介紹,棧道至此會一分為三:上排西進,因該段河溝不長,故石孔位置較高,以便於上山連接西去的山路;下排下到河邊,然後涉水過河,連接河東各條山路;中排則順著東溪河西岸繼續北上,至白鹿一帶與湖北竹溪縣羊角洞山路連接。

  從記者的實地查看及巫溪當地學者的介紹來看,大寧河棧道的北上段與各條山路實際上連成網絡,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山地交通格局。這樣,既可將寧廠鹽場所産食鹽以及其他生活物資運到後溪河以北、大寧河上游各地及周邊省區,又可從這些地區販運回當地所産物資。正如清嘉慶年間嚴如煜所雲:“山民饘粥之外,鹽、布、零星雜用,不能不借資商賈。”

  這些鋪架于絕壁上的古棧道連通著各條山路,對於擴大寧廠古鎮的鹽業運銷,增進寧廠與周邊地區的物資交流和經濟交往,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均起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夕陽西斜,一天的奔波,雖讓人汗濕衣裳,但記者一行卻為能揭開大寧河棧道的諸多謎團而興奮不已。

  筧竹為管曾引滷水下巫山

  從巫溪縣城順大寧河南下,離城廂鎮不遠,便進入大寧河諸峽之冠的廟峽,峽長11公里。

  這裡,有一處名為硫磺灘的地方,細細察看可以發現,這裡的棧道孔水準和間距排列十分整齊,石孔的形狀和大小也非常統一,和北上段棧道孔排列有高有低、孔距或遠或近、孔徑若大若小、孔眼亦淺亦深有著極大的差別。

  更特別的是,在其中一段長近20米的凹崖上,其頂部石崖向河面平行伸出約有3米,而距離頂部平伸石崖不足30釐米的凹崖上即是一排呈水準線的棧道石孔。僅憑肉眼即可判斷,人在此處即使匍匐前行都極為艱難,更別説站立通行。而一直到巫山龍門峽,類似于這樣的地段還不止一處。

  無法通行,那麼古時的人們為什麼要修建如此棧道?

  佘平介紹,當地學者認為,這些棧道是利用架空的筧竹管道,將寧廠鹽場的滷水引到大寧河下游的巫山縣大昌鎮或巫山縣城煎煮制鹽。

  這一判斷並非毫無依據。首先,大寧河南下段棧道的諸多地方,行人雖然不能通過,但它並不影響管道的通過和滷水的輸送;其次,因受自然落差和管道水準線的制約,它只能由此通過,別無選擇,既不能高,也不能低。除此之外,其他任何用途的棧道都無法對這種現象作出解釋。

  這樣的觀點,也能從《巫山縣誌》和《大寧縣誌》上的只言片語記載得到佐證。

  佘平介紹,從南下段棧道孔全程考察結果來看,它是按一定的坡度在逐漸下降。從測量數據得知,寧廠古鎮棧道石孔起點位置的海拔高度在237米左右,末端的龍門峽口處,石孔位置的海拔高度只有140米左右,全程80公里,自然落差97米。所以,我們在小範圍內看,這些石孔幾乎是水準的,且中途沒有高低起伏,而這正是古時引鹵所必需的。

  秦漢時期,今巫溪、巫山同為一縣,史稱巫縣,屬南郡。據史料記載,西漢時期,即在巫縣置有鹽官。從巫山縣境內近期考古遺址的發掘也發現,在大寧河下游的巫山縣境內確曾煮制過食鹽。

  巫山境內並無鹽泉,滷水從何而來?佘平認為,由大寧河南下段棧道將寧廠鹽場的天然鹽泉輸送至巫山縣,是巫山縣煮鹽用鹵的唯一來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