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民生>正文

張永超:用“朋友圈+”做公益的平凡公益人

2018-07-26 14:04:55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用“朋友圈+”做公益的平凡公益人

不簽【社會民生 列表】用“朋友圈+”做公益的平凡公益人

“超有愛”圓夢基金資助的部分貧困大學生。

不簽【社會民生 列表】用“朋友圈+”做公益的平凡公益人

張永超設計的“愛心助學圓夢榮譽證書”,讓愛心人士有一種成就感。記者 熊明 攝

不簽【社會民生 列表】用“朋友圈+”做公益的平凡公益人

  人物名片

  “‘朋友圈+’就是我的方式。”

  公益路上,他選擇用大家熟知的“朋友圈+”方式打開愛心、積聚愛心。

  他是“超有愛”圓夢基金髮起人張永超。

  他始終堅信,只要有愛,公益的種子就會發芽!他心目中的“超有愛”團體,更像一個超級愛心聚積體,為愛出發,為愛奔跑,為愛賦能。

  在他看來,“資助”一詞在公益的執行過程中是分開的兩個字——“資”和“助”,而“助”遠比“資”意義更豐富,任務更艱巨。“超有愛”追求的,是“助”的完整體驗。

  在他的自述中,一次青澀的公益衝動,成就了草根公益之夢。

  拿出手機,點開微信,張永超習慣於在兩個微信群之間互相切換。

  一個是“愛的港灣”微信群,群裏有他和他的“超有愛”團隊4年來資助的53名貧困學子。這個群,儼然一個超級大家庭,張永超説,自己雖説是群主,但其實更像家長。

  另一個是“超有愛愛心人士”微信群,裏面是他的“超有愛”愛心團隊,目前有32人。他也是群主,但張永超説自己得做帶頭大哥。

  倆群倆角色,張永超不停地轉換著。

  在角色轉換中,張永超發起的“超有愛”圓夢基金把公益之路越走越寬,成為重慶草根公益的代表。

  不過,故事得從一次青澀的公益衝動説起。

  1 初次公益衝動,味道是青澀的

  從前沒幹過,也不知道怎麼幹,談起自己的公益之路,張永超這樣表述。

  張永超,中國中鐵隧道集團一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隧一處)工會副主席。從小在四川廣元農村長大的他,人生第一步是從戎。當兵3年後,他退伍進入中隧一處工作,一幹就是數十年。跟隨公司大江南北項目,張永超輾轉各地,絕大部分在山區,工作環境多為條件惡劣的地下隧道挖掘作業面。

  接手公司黨工部工作,讓張永超有了近距離接觸公益的機會。

  上任伊始,前任黨工部部長就特別叮囑他:“公司在潼南高橋鎮援建的中隧一處高橋希望小學,黨工部是聯絡部門,別忘了每年組織公司職工去看看啊,照顧孩子的接力棒我就交到你手裏了。”

  2008年,高橋村小在“5·12”地震中受到嚴重破壞,校舍變成了危房,就讀于該校的70多名學生沒了讀書的地方。中隧一處出資200余萬元,在原址新修了一棟3層樓高的教學樓,村小取名中隧一處高橋希望小學。

  希望小學的孩子多半是留守兒童或孤兒,家庭困難,有的孩子甚至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籃球、足球是什麼樣子。當張永超和同事們拿著學習文具和籃球、足球等禮物送給孩子們時,孩子們臉上好奇、懵懂的表情讓張永超心裏微微發酸。

  資助貧困孩子的想法,在他內心萌動、激蕩。

  2013年1月,當從公司渝黔鐵路項目部獲知貴州山區有個10歲小女孩家境十分困難,母親病逝後缺乏照料時,張永超再也無法克制內心那份衝動。

  當年春節,張永超提前一週把小女孩接到重慶家中。他給小女孩又是買衣服,又是吃肯德基,準備讓小女孩過一個難忘的春節。剛開始兩天,小女孩還好,但第三天,孩子就哭鬧著要回家。

  無奈,張永超只好在當天,把小女孩送回4個小時車程外的貴州山區家裏。

  一心想要資助小女孩的張永超並沒有放棄,兩次打電話遠程聯繫上小女孩。但不知是缺乏信任,還是語言不通,小女孩和他始終無法建立溝通,形成交集。

  最終,資助行動無疾而終。

  張永超打趣説,這次青澀的公益衝動讓他哭笑不得,幾乎背離了自己的初衷。不過,這也讓他悟出一個道理:公益之心,人皆有之,但讓愛成行,並非易事。

  2 公益起步的地方是寒門學子夢開啟的地方

  2014年,懷揣公益夢想的張永超在重慶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官方網站上看到了當年“希望工程·圓夢行動”的消息。張永超回憶,在瀏覽貧困學生名單時,一個名叫劉潔(化名)的女孩讓他的心深深揪了起來,因為她的經歷與自己愛人曾經的遭遇幾乎一模一樣。

  劉潔家住涪陵區龍橋街道牌坊村,父親患有晚期肝癌,長期住院治療,高昂的醫療費讓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懂事的劉潔一邊努力學習,還幫助媽媽干家務,儘量減少家庭負擔。眼看就要高考了,劉潔希望用自己的高考成績鼓勵爸爸勇敢與病魔抗爭,但噩運卻再一次降臨。

  就在劉潔高考前兩天,父親因肝癌去世,強忍失去父親的痛苦,劉潔完成考試,並以高出二本線20分的成績考上大學。然而,還來不及享受金榜題名的喜悅,又一個難題出現了:父親的病幾乎花光了家裏所有積蓄,在失去父親的同時,劉潔也面臨即將失去學業。

  “都是從苦日子裏走過來的人,劉潔的情況我感同身受。”張永超迅速與重慶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繫,詳細了解劉潔的情況後表達了資助劉潔的願望。

  很快青基會回復並滿足了張永超的資助請求,與劉潔建立了一對一資助關係。張永超深知,對貧困學生的幫助除了經濟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關愛和鼓勵。

  於是,當得知劉潔被長江師範學院錄取後,張永超第一次給劉潔打去了電話。“小潔,人生的路上有許多挫折,只要你邁過去了,前途就是一片光明,有什麼困難你給張叔叔説,叔叔來幫你!”

  “沒有張叔叔,就沒有今天的我,任何語言都不能表達對他的感謝。”一席話,讓劉潔把這位素未謀面的叔叔當成了親人。現在,從大學畢業的劉潔在主城找到一份和自己專業相符的工作,未來已是光明一片。

  “做公益,不是為了感動別人,而是為了感動自己。”嘗到了幫助別人的甜頭,張永超一發不可收拾。在他的影響下,2015年又有兩個中隧一處的同事加入公益隊伍,3個人共資助了4名貧困大學新生。

  3 從量變到質變,朋友圈引起的連鎖反應

  張永超原以為自己會在公益這條道路上“單槍匹馬”地走下去,不曾想到,2016年事情迎來一次大反轉。

  2016年6月,張永超因為工作關係到烏茲別克斯坦籌備中亞第一長隧的貫通儀式。繁忙的工作之餘,張永超沒有忘記6月正是一年一度的“圓夢季”。於是,身在異國他鄉的張永超在朋友圈裏發了一封倡議書,呼籲自己的朋友自願為貧困大學新生伸出援手。

  “我原本只是試試,並不奢望能引起多少人的關注,但是沒想到,效果出乎意料。”張永超説,倡議書一經朋友圈發佈,迅速得到好友和同事的點讚,不少人直接留言表示願意加入資助隊伍。

  那年,共有12人以每人每年3000元,連續資助3年的方式對14名貧困學生進行了一對一資助。此後,朋友和同事送了個別致的外號給張永超——“愛心紅娘”。

  張永超欣然接受這個外號。曾經有過的青澀記憶,讓他明白,“愛心紅娘”就是他的公益角色。只有扮演好這個角色,才能讓更多的愛心成行。

  由於資助人大多都是同事和朋友,出於信賴大家都將愛心款匯給張永超,由他統一轉到青基會的專門賬戶中。“愛心是大家的,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應該建立一個組織、擴大影響,讓每一個愛心人士能找到歸屬感和成就感。”就這樣,2017年初,在重慶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鼓勵和支持下,“超有愛”圓夢基金應運而生。

  “取這個名字也是有深意的,一方面作為基金髮起人,我的名字裏有個‘超’字,同時也寓意著我們是貧困孩子眼中的‘超人’,更是一支超級有愛的團隊。”張永超説。

  有了組織,“超有愛”圓夢基金的影響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員數量也增加到32人。

  2017年高考成績出來後,青基會給了張永超一份貧困學子的名單。“名單裏共有35個孩子,我把孩子們的具體情況發在群裏,不到半個小時,全部認領完畢。”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張永超歷歷在目,“沒有過多的語言,大家都是簡單的一句‘給我留1個’、‘我要認兩個’。”短短30分鐘,35個貧困學生的命運從此開始改變。

  最讓張永超感動的是,團隊裏大多數是公司同事,有些雙職工為了能多獻一份愛心,夫妻二人每人認領一個貧困生;還有的去年已經資助了兩名學生,今年又要再認領兩個學生;自己20多年前的戰友,雖然人在北京,但第一時間發信息要求認領一個,第二天,他又幫他的朋友認領了一個。“愛心就這樣傳遞下去了,公益之路越走越寬。”

  據統計,“超有愛”圓夢基金已經累計資助了53名貧困大學生,資助金額一年達15.6萬元。

  4 愛心不是單行線,一條手織的圍巾就能溫暖冬天

  “在我看來‘資助’二字在公益的執行過程中,必須分別理解和區別實施。”幾年的公益之路,讓張永超有了新的理解,“‘資’就是資金,為被幫助的人提供規定的資金即可,而‘助’字的延伸意義非常豐富也異常艱巨,就“超有愛”而言,團隊所有成員在‘助’字上下的功夫最深,用的精力也最多,但同時我們也感覺收穫最大。”

  由於資助對象大多是貧困學生,且多數來自偏遠山區,涉世不深,見識不廣,人際交流和溝通能力都非常缺乏。為此,張永超分別建立了受資助學生的QQ群和微信群,取名“愛的港灣”。同時建立資助人的微信群,取名“超有愛愛心人士”。

  “我既是群主,也是所有孩子的大家長,平日生活中我除了統一發佈一些信息外,還經常在群裏開展討論和問答,為孩子們答疑解惑,潛移默化地增強孩子們溝通表達能力。每逢節假日,我還會在群裏用溫馨提示的方式告訴孩子們,要和自己的資助人保持電話或信息的溝通,孩子們的一句噓寒問暖,一句節日祝福,一條彙報學習的短信,就能讓資助人和被資助人之間産生良好的互動,讓愛心傳遞不再尷尬,幸福滿滿。”在張永超的積極引導下,“超有愛”圓夢基金受資助的大學生都與資助人保持著家人一般的關係。

  2017年,同事劉永剛資助了一名叫劉紅(化名)的女孩,但由於工作關係,劉永剛長期在新疆無人區擔任格庫鐵路項目的常務副指揮長,一直沒能和劉紅見面。日常交流中,劉紅得知新疆冬天寒冷,於是自己親手織了一條圍巾給劉永剛寄了過去。“是一條大紅色的圍巾,雖然針腳看起來還不那麼平整,但是一想到是孩子的一份心意,心裏暖暖的。”2017年的冬天,一條紅色圍巾伴著劉永剛度過了寒冷的冬夜。

  這不是特例,經常有愛心人士給張永超反饋説孩子如何懂事,經常和他們溝通聯繫,在互動的過程中有給孩子發紅包的、有給孩子充話費的、有給孩子聯繫暑期工的、有經常與孩子見面吃飯的。張永超説,這正是“超有愛”圓夢基金更加注重的“資助”的後續。

  5 量力而行,不讓愛心摻水分

  在2018年重慶市希望工程“精準扶貧·圓夢行動”公益助學系列活動中,“超有愛”圓夢基金作為全市9個助學項目之一被推薦。對下一步打算,張永超卻很低調:“實事求是,不刻意追求數量,不讓愛心摻水分。”

  “超有愛”團隊目前的32人中,有企業家、有公司高管、也有普通職工,無論他們身份是什麼,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一年拿出3000元錢對他們的生活不存在任何影響,大多數還有能力資助更多學生。

  但張永超卻不想在數量上做文章。“年初有個企業想利用‘超有愛’進行商業包裝,被我委婉拒絕了,因為‘超有愛’的責任不是只捐錢,更注重的是和孩子思想上的交流。”在張永超的勸説下,那位企業家最終放棄了想法並答應資助兩名學生。

  為了讓資助有始有終,讓資助者更有成就感,張永超親自設計了一個精美的“愛心助學圓夢榮譽證書”,把即將畢業的受資助學生的院校、專業、通聯信息、照片和“超有愛”圓夢基金對愛心人士的感謝等等一併寄給愛心人士,為他付出的愛發一個結業證書,為愛加冕,為愛存照。

  每年高考季,都是“超有愛”團隊開始行動和收穫感動的時候。今年也不例外,7月上旬,張永超的一位朋友通過微信給他發了這樣一段信息:“兄弟,高考已成定局,‘超有愛’開始起航了,與兒子商量今年以公司的名義先幫忙兩名學生,新公司兒子是法人,有些事我在引導他,更希望他有愛心,慢慢地讓80後學會擔當、奉獻、感恩。”

  還有好幾個信息更簡單:“兄弟,給我留兩個”“錢怎麼打給你”……作為“愛心紅娘”,張永超説除了感動,更重要的是為資助人找到合適的資助對象,並幫他們一對一“牽手成功”。

  “今後,我將儘自己最大努力讓‘超有愛’這個出生草根的公益組織在重慶大地上發出更耀眼的光芒。”張永超堅定地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