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滾動>正文

重慶就業扶貧專列 2020年底實現“一戶一技能一就業”

2018-10-30 11:29:24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10月18日8時,清晨的霧氣還沒散去,巫溪縣上磺鎮羊橋村的“寧河繡娘”就業扶貧車間已忙活開了。70名“寧河繡娘”技巧純熟,飛針走線,一幅幅刺繡在她們手中栩栩如生。

  “寧可秀娘”是當地打造的就業扶貧品牌。70名“寧河繡娘”中,貧困群眾就有42人,她們的收入由基本工資、入股分紅、銷售提成等組成,平均每人每月可以拿到3000元,早已甩掉了“窮帽”。

  據了解,我市已啟動了包含崗位開發、技能培訓、就業服務、勞務協作等“車廂”的“就業扶貧專列”,力爭到2020年底實現“一戶一技能一就業”。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巫溪縣古路鎮龍坪村貧困戶譚大翠是這些“繡娘”中的一員。去年,她被評為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重慶日報記者在刺繡車間採訪她時,她正在繡巨幅刺繡“長江三峽”。“繡了好幾年了,才完成了2/3。”譚大翠説,現在自己不僅是把刺繡當作工作,更是當成事業來做。

  “家裏能夠在去年脫貧,和這份工作分不開。”譚大翠算了一筆賬:每月基本工資1450元,非遺傳承人津貼500元,入股分紅500元,此外年底還要結算15%的銷售利潤約8000元。這樣自己每月的收入都在3200元左右,基本能夠滿足一家人的開銷。

  50歲的譚大翠家裏負擔比較重:兩個女兒讀書是個不小的開支。大女兒在重慶三峽學院念大四,每年學費和生活費2萬元都打不住;小女兒剛上高一,每學期也需要1600元的學雜費。

  作為典型的因學致貧家庭,過去譚大翠常為了兩個孩子的學費、生活費而發愁。每到春秋季開學她就得想辦法去借錢,或者拆東墻補西墻,家裏一直搞不起來穩定增收的産業。兩個孩子陸續上中學後,譚大翠覺得必須要想辦法改變家裏的情況。恰巧巫溪縣扶貧辦、人社局在當地開設了“寧河繡娘”培訓班,打小就會刺繡的譚大翠報了名,並順利通過了結業考試,與刺繡公司簽訂了長期合同,這才有了如今的生活。

  近24萬貧困群眾實現就業

  就業是民生的根本,貧困家庭裏只要有一人能穩定就業,基本便可穩定脫貧。因此,這幾年來,我市按照“扶貧先扶智”“授人以漁”的思路,狠抓就業扶貧工作。

  “我們的就業扶貧就好比一趟‘專列’,一節節車廂便是扶貧車間、致富帶頭人培育、公益性崗位開發、轉移就業服務、技能培訓、産業扶貧基地等,在黨委政府這個車頭的帶領下,各個車廂聯動起來,幫助貧困群眾拓展就業渠道,增收脫貧。”市扶貧辦人力資源開發處處長胡劍波説。

  要做好就業扶貧,摸清市場和貧困群眾兩頭的需求尤為重要。為此,我市花了一個月時間,對165.9萬貧困群眾就業、未就業情況進行了逐戶逐人的摸底調查。

  通過調查,全市有就業意願、有就業能力而未就業群眾11.2萬人,他們的培訓需求主要有電工、焊工、建築施工員、挖掘機手、汽車駕駛、母嬰護理、家政服務、汽車美容、廚師、電子商務等近20個專業。

  “一頭對接勞動力市場,一手抓緊時間廣泛開展全免費培訓。”胡劍波介紹,從2015年至今,我市共完成轉移就業培訓12.7萬人次。

  對於用工企業,我市出臺一系列金融扶持、稅收減免、社保減免政策,鼓勵實體企業吸納建卡貧困人口就業。

  截至目前,我市成功轉移貧困群眾就業4.3萬人,培育致富帶頭人近1.2萬名,帶動8.9萬貧困群眾就近務工,為貧困群眾送工送崗就業6.5萬人,開發公益性崗位4.1萬個,累計幫助23.8萬貧困群眾找到了工作。

  就業扶貧需加快進度

  效果有目共睹,但成績要一分為二地看。

  一方面,就業的確對貧困群眾的穩定增收起到了十分顯著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有群眾反映培訓針對性還不夠,有時候會出現和市場脫節的情況,以至於他們依舊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另外,根據市扶貧辦的監測,即便是找到了工作的貧困群眾,有相當一部分也幹不長久,頻頻跳槽。

  “這説明我們的工作還需要做實做細。”市扶貧辦人力資源開發處調研員徐海青説,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當下階段,就業扶貧不僅能讓貧困群眾脫貧增收,更是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從而助推高品質穩定脫貧。

  對就業扶貧這趟“專列”,我市提出到2020年力爭實現所有貧困家庭“一戶一技能一就業”——換言之,全市共有48.2萬戶貧困家庭,目前仍有相當一部分零就業家庭,就業扶貧需要加快進度。

  如何做?

  首先,抓好就業崗位開發,加快建設就業扶貧平臺,因地制宜推廣就業扶貧車間、社區工廠、衛星工廠等就業扶貧模式,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其次,實施技能扶貧行動,針對貧困勞動的實際情況和就業意願,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和技工教育,確保有培訓意願的貧困勞動力都能得到職業技能培訓機會,有就讀技工院校意願且符合條件的勞動者都能入學就讀。

  第三,做好就業服務保障,廣泛動員勞務經紀人、人力資源市場機構參與就業扶貧,面向貧困勞動力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

  最後,結合各區縣特色産業和人力資源優勢,打造和推廣一批勞務品牌,以勞務品牌帶動轉移就業。(記者 顏安 陳薪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