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重慶潼南:找準興林富民結合點

2018-11-05 10:56:53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找準興林富民結合點 潼南讓荒山變“綠”,窮山變“富”  

  金秋十月,潼南雙江鎮白雲村長坡上,滿山的青花椒樹正生機盎然。通過剪枝後,這些花椒樹大多有一人高,但稍顯低矮的綠樹叢在當地人看來卻格外喜人:“兩年後,這裡將迎來首次豐收。”

  從積極引進大戶,到規模種植花椒,這裡緊抓國家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好機遇,正悄然發生著改變,如今不僅帶動鄉村産業持續發展,還讓荒山坡披上綠裝,成為當地靚麗的風景。

  靠山吃山 築林興産

  今年37歲的張強是這片花椒基地的負責人,2017年他辭去穩定的工作,在家人朋友的不解中回到了生養他的故鄉——白雲村。

  “這裡和小時候不一樣了,記憶中的綠樹青山早已消退,到處是齊人高的野草,依稀點綴的灌木,沒有一條可以下腳的小路。”指著腳下的長坡,張強談起了這裡一年前的場景,種植農作物因水利不便、交通不便,土壤貧瘠等原因,這裡曾經撂荒長達近20年。

  “我想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變。”張強把種植青花椒樹化為行動。2017年4月,他通過土地流轉了長坡上800畝撂荒地,並在潼南區林業局的幫助下,用一年半的時間,種植、培育、管護,讓800畝的土地上生長起了鬱鬱蔥蔥的花椒林。

  潼南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花椒樹四季常綠,枝葉茂盛,根系發達,栽植方便,易培育,種在山坡上也不與糧油蔬菜及其他經果林爭地,是這裡最理想的特色經濟林綠化樹種。

  “青花椒樹2—3年即可正式投産,生産期達20年以上,豐産椒每畝年産鮮椒可達1000公斤左右,産值2萬元左右,按照估算3年可收回成本,是一個一年投資多年受益的低投入高産出生態經濟型林業産業項目。”將築林和興産結合,張強實現著綠化家鄉的願景。

  林農共生 興林富民

  同樣實現願景的還有椒農張雲榮。每天一大早他就跟著同村的幾名村民來到花椒基地上班。

  “出租土地有租金,到基地上班還有工資,同樣是種地,這可比以前只在家種點莊稼強多了。”在不少村民看來,如今日子越過越好,這一切與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大力發展花椒産業所取得的成果密不可分。

  據潼南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白雲村花椒種植基地的發展,村民的生産生活也在發生巨大的改變,截至目前該村通過發展花椒産業共計帶動數十戶農戶增收,年平均增收萬元以上。

  “僅以農戶務工收入計算,每天就有20余名村民上班,根據室外不同工種、辛苦程度,每人每天收入80元—140元不等,長期的務工農戶每年甚至能收入近2萬元。”張強介紹。

  而下一步,在“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的基礎上,該花椒基地還將進一步深化與農戶的利益聯結,該基地將以30—50畝成熟花椒林為一個基數,返租給農戶管護生産,並由基地提供技術、農藥等幫扶,由公司訂單收購。

  “預計每年每戶可以增收5—8萬元。”張雲榮説。

  因地制宜 綠色發展

  白雲村長坡的改變不是特例,在潼南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田家鎮、古溪鎮的核桃,柏梓鎮的檸檬……將興林與富民結合者比比皆是。

  近年來,該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實“大力推進國土綠化”總要求,做實“綠山富民”這篇文章,正巧妙地將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在興林中富民,在富民中興林,以綠色發展構築最動人的底色。

  在這一過程中,根據潼南典型的盆地淺丘地形地貌,大力引導優秀企業深入鄉村盤活村民棄耕土地,開展荒山荒坡造林、建設經濟林産業基地,走出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其中,在平壩緩坡區域,已成功培育出以檸檬、柑橘為代表的“平地型經果林基地”;在山坡淺丘區域,引導培育出了以花椒、核桃為代表的“坡地型經果林基地”,並取得了可喜成績。

  據潼南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截至目前該區通過業主流轉土地、合作社、農戶自主造林的方式,已完成營造林任務共8.65萬畝,其中特色經濟林改造2萬畝。

  “而接下來,潼南區還將以‘涪江瓊江兩岸’為主線,持續全面實施國土綠化提升動動,到2020年,全區實現營造林面積38.5萬畝。重點以發展檸檬、花椒、核桃、中藥材等特色産業為主。到2022年,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5.4%左右,林業總産值達69億元左右。”潼南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王琳琳 龍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