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雲陽姚成:返鄉創業成“木耳大王”

2019-02-27 10:10:17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返鄉創業成“木耳大王”

  2月21日,海拔1100多米的雲陽縣石門鄉石門社區,天空飄著零星的雨雪。

  被村裏人稱為“木耳大王”的姚成正在地裏查看木耳長勢,準備今年大幹一場。

  15歲外出打工

  曾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

  1982齣生的姚成,15歲就出門打工。廣西、四川、廣東、浙江,賣傢具、當工人、修房子,不怕苦不怕累的姚成走南闖北,幹過許多職業,曾是村裏有名的“打工大王”。

  最讓他自豪的是,曾參與港珠澳大橋的建設。

  “那是我參與過的最大的工程。”姚成回憶,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砂石填海。經老鄉介紹,姚成買了一輛工程車,也加入到拉砂石的大軍裏。

  這一幹,就是三年。“雖然沒有幹到港珠澳大橋建成的那天,但這段經歷永生難忘。”姚成説。

  2012年,姚成接手了一個石門鄉瀕臨倒閉的小磚廠,隨著農村建設的加快,各種用磚需求旺盛,姚成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一定積蓄了,就還是想回來。”姚成説,一是家裏的老人年紀大了,需要回來盡孝道;二是一想到自己的家鄉還是貧困村,村裏還有七八十戶鄰居沒有脫貧,心裏不是滋味。

  “現在的政策好,政府對我們回鄉創業非常支持。”姚成説,第一書記是縣市場監管局的幹部,多次與他溝通,表示全力配合,並詳細講解了他可以享受的各種政策。

  2017年,姚成決定回鄉創業,把村裏的閒置土地集中起來種木耳。

  信心滿滿投入全部積蓄

  卻連續兩年遭受打擊

  為什麼是種木耳?

  姚成説,因為木耳是一種健康食品,隨著人們對養生的重視,需求越來越大,“我有個親戚在廣東種木耳,我專門去實習了幾個月,他們那邊用的是荔枝樹枝,天氣又熱,木耳的口感並不太好,但市場銷售依然很好。”

  石門鄉遍佈青杠樹,青杠木耳在木耳中屬於上品。如果在這裡種木耳,一定大有可為。而且木耳種植,對勞動力要求不高,婦女、老人都可以採摘。

  2017年,姚成以每畝250元的價格,流轉了村裏300畝土地。3台大型挖機開進村裏,這個偏遠的山村,一下子熱鬧起來,村裏剩下的勞動力都參與到木耳基地的建設中。

  姚成還從浙江高薪請來技術員教村民如何種木耳,並建起廠房1.3萬平方米。

  姚成指著公司門口的公路説,這條寬4米、長1公里的路,還有一條寬2.5米、長2公里多的機耕道,都是政府出錢修的,包括灌溉用的水池,“政府一共為我這個項目投了100多萬元”。

  此外,縣市場監管局和石門鄉政府還共同出資30萬元,入股姚成新成立的農業公司,企業、集體、貧困戶、流轉土地的農戶分紅資金按照5:1:2:2的比例分配。

  信心滿滿的姚成,2017年當年就種植了60萬個菌袋。10月,菌絲培育成熟後,菌袋從廠房移到地裏。誰料,之後下了兩個月的雨,菌絲感染,爛在地裏。

  2018年2月,石門社區又遭遇大雪,姚成為廠裏買的三輪車、汽車被大雪壓壞,廠房被壓垮,無法生産。

  此時,姚成已經投進去400多萬元,積蓄也花得差不多了。接連兩次打擊,讓他垂頭喪氣,再次萌發了外出打工的念頭。

  在村民的幫助下重拾信心

  今年準備大幹一場

  令姚成感動的是,出事後,社區幹部和第一書記立即來到現場,並組織村民一起除雪搶險,維修工廠。

  “困難的時候,大家沒有拋棄我,我也不能拋棄大家。”姚成説,在大家的幫助下,工廠很快恢復生産。2018年4月,氣溫起來後,保留下來的菌袋,木耳長勢喜人,一天一個樣。當年6月,姚成和村民們又陸續種植了100萬個菌袋,並精心呵護。

  今年春節前,姚成將已經收穫的2000斤幹木耳運到萬州,結果一搶而空。買家們都反映:品質好,有多少收多少。姚成重拾信心,“今年一定要大幹一場”。

  記者在石門社區看到,過去閒置的土地被重新開墾出來,變成一塊塊整齊的梯田。地裏,用鋼管和鐵絲搭的架子上,呈人字形排列著一個個圓柱形的菌包,菌包約40釐米長,漫山遍野,十分壯觀。

  “這些菌包都經過高溫殺菌,菌絲培育、生長,在大棚裏放了約兩個月後,才移到地裏的。”姚成告訴記者,它們在地裏經過陽光照射、雨水沐浴,一般情況下,50天左右木耳就成熟可以採摘了。

  記者看到,絕大多數的菌包已經長出黑色的木耳“寶寶”,它們衝破菌袋,頑強地生長著。

  “再過20天左右,就可以大規模採摘了。如果順利的話,今年的産量可達15萬斤。”姚成説。

  工資+分紅

  帶領村民一起致富

  姚成沒有忘記帶領村民一起致富的初心。

  “姚成是個好娃,我一個腿腳不利索的人,只能幹點數人數、收料這些輕鬆活兒,他每月都給我開1500元的工資。”今年79歲的吳富陽説。

  吳富陽的三個孩子都在外面打工,家裏只有他一個人,因為腿不好無法種地,現在家裏4畝地流轉給姚成種木耳,一年可以收租金1000多元,加上工資,生活沒有問題。

  今年75歲的吳富漢是吳富陽的弟弟,也在木耳基地打零工。“家裏還有個老伴,69歲,支氣管炎,不能勞動,長期在家休息。”和哥哥吳富陽一樣,吳富漢也把地流轉給了木耳基地,每年收租金1000多元。

  “我也只能幹點除草、燒鍋爐、打掃清潔這些事兒,去年領了8000多元工錢。”吳富漢告訴記者,兩年來,姚成給鄉親們開的工錢一直高於市場價。

  吳富漢説,那些搬菌包、摘木耳的,也多是五六十歲的人,出門打工找不到工作,現在在這裡務工,按天數計酬,每天開的工錢是女工80元,男工100元,而市場價普遍是五六十元/天。

  2018年,姚成給鄉親們開的工錢就有50多萬元;2017年因為還有平整土地等施工,開出的工錢接近100萬元。許多村民僅務工一項,每人每年便可增收1萬多元。

  此外,木耳基地每年還要分紅。“每年保底分紅2.4萬元給貧困戶,如果效益好,還會更多。”姚成説,“村裏的老人們都是看著我長大的。我相信,今年大家的日子會更加紅火!”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