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專題>正文

重慶開州漢豐湖:一張巨大的環保考卷

2019-06-05 17:34:04 | 來源:光明網 | 編輯:歐平淑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漢豐湖:一張巨大的環保考卷

【見證70年 重慶故事 頭條資訊 標題摘要】重慶開州漢豐湖:一張巨大的環保考卷

漢豐湖舉子園。劉康攝/光明圖片

【見證70年 重慶故事 頭條資訊 標題摘要】重慶開州漢豐湖:一張巨大的環保考卷

漢豐湖風雨廊橋。劉康攝/光明圖片

【見證70年 重慶故事 頭條資訊 標題摘要】重慶開州漢豐湖:一張巨大的環保考卷

記者張國聖(左)在採訪劉中和。王麗娟攝/光明圖片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基層蹲點調研】

  “確實是‘世界級難題’,確實很不容易。”75歲的原重慶開縣副縣長劉中和説。漢豐湖曾經是一張巨大的環保考卷,如今,重慶開州把這張環保考卷做成了“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生態畫卷。

  2016年撤縣設區前的開州,是三峽庫區最後一個移民遷建區縣。原來的開州城位於長江一級支流彭溪河回水末端,伴隨著三峽水庫秋冬季節蓄水至175米、春夏季節放水至145米,開州形成了面積約42.78平方公里的消落區。為儘量減少消落區對開州居民生産生活的不利影響,國家批准在距離開州新城4.5公里的彭溪河下游修建生態水位調節壩,將開州城區約15平方公里的消落帶變成了總庫容約8000萬立方米的城市內湖漢豐湖。

  開州是三峽庫區消落帶面積最大的區縣。消落帶是水體出現季節性變化時,被淹沒土地週期性露出水面的區域,屬於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敏感地帶。劉中和曾經的主要工作就是天天帶著一幫人“轉湖”,為這麼大一片消落區尋求治理方案。漢豐湖成為三峽庫區唯一的工程湖泊後,“治湖”又成了“世界性難題”。“當時最大的願望,就是千萬不能讓漢豐湖變成臭水湖。”劉中和説。

  “世界性難題”到底有多難?漢豐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副局長黃亞洲列舉了四條:水位漲落最大、連片面積最多;冬天水位高,夏天水位低,反季節漲落;人口和工業密度大;消落區既有坡度小于15°的臺岸,又有坡度大於75°的崖岸,還有很多陡峭的峽谷,地形複雜,支流多、庫灣多。陸生植物和近岸水生植物在枯水期快速生長,蓄水淹沒後大量植物腐爛造成嚴重的內污染。水位消落時又正值夏季,沼澤上的垃圾和腐爛植物在高溫下極易滋生蚊蠅、誘發傳染病。

  “三峽水庫剛剛蓄水,就出現了庫岸崩塌、水土流失、漂浮物堆積等問題,過去幾十年幾百年積澱在土壤裏的營養物質也對水體造成污染。還有水棉被太陽一曬,白花花一大片,又難看又難聞。”劉中和説,剛開始幾年,每漲落一次就要消毒一次。不消毒不行,消毒本身對水體又有污染,“這些國際上都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我們只能自己慢慢摸索。”

  按照打造“中國工程湖泊生態典範”和建設“三峽最美濱湖城市”的目標,開州區啟動了基塘工程、林澤工程、濕地“五小工程”、鳥類生境工程等消落區生態恢復治理“四大工程”。其中,基塘工程針對消落區受反季節水淹、生物多樣性衰退嚴重的問題,在漢豐湖庫岸及澎溪河河岸緩坡地帶挖出數千個水塘,種植荷花、美人蕉、茨菇、菱角等耐水淹水生植物1100畝,不僅凈化了水質,還豐富了消落區景觀,美化了沿岸人居環境。林澤工程主要是在165~175米區域種植耐水淹且具有經濟價值的濕生林木,已經成功試種落羽杉、水松、秋華柳、烏桕、江南榿木等10余種耐水淹喬灌木20余萬株,不同樹種在不同季節的變化,使漢豐湖呈現出“水上五彩林”的特有景觀;在175米水位線附近種植和加工飼料桑,用飼料桑養殖草食畜禽的“滄海桑田”,已實現桑畜總産值上億元。鳥類生境工程為夏季繁殖濕地鳥和冬季越冬水鳥構建了水塘、溝渠、洼地等多樣性生存環境,還建設了兩個蓄水時水上面積1140平方米的島嶼供鳥類停歇、覓食。黃亞洲告訴記者,與9年前相比,漢豐湖的濕地植物增加了40余種,鳥類增加了21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和7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還有8種鳥類是首次在重慶境內發現。

  在治理漢豐湖的過程中,開州沿湖建設了總長15公里、總面積200余萬平方米的濱湖公園,正著力將環湖40余公里全部建成濱湖公園。開州也通過破解消落帶治理這一“世界級難題”展示出“三峽最美濱湖城市”的獨特魅力。據開州區委書記冉華章介紹,現在的漢豐湖,已經躋身全國23個國家重點濕地公園之列,開州新城也成功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獲得了“聯合國中國區環境規劃示範城市優秀案例”“中國宜居宜業典範縣”“中國十大休閒小城”“新三峽十大旅遊新景觀”等眾多榮譽。2018年,全區旅遊總收入增長了21.25%。(記者 張國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