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要聞>正文

“山水之城·美麗之地”顏值更高氣質更佳

2019-09-19 09:42:50 | 來源:重慶日報 | 責編:石麗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9-19-004-242294-1

藍天白雲下,渝中半島倒映水中。 特約攝影 鐘志兵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9-19-004-242294-2

地處大山深處的豐都縣武平鎮垃圾壓縮中轉站。通訊員 林登周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9-19-004-242294-3

運行中的巫山縣污水處理廠。通訊員 王忠虎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019-09-19-004-242294-4

奉節瞿塘峽紅葉。通訊員 唐安冰 攝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重慶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有序發展,污染治理成效不斷顯現,生態環境狀況持續好轉,生態文明建設紮實推進。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重慶全面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全市上下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學好用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走深走實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兩化路”,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讓“山水之城·美麗之地”顏值更高、氣質更佳。

  五個階段防污治污

  見證重慶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新中國成立以來,重慶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經歷了以防治工業污染源為主、污染控制由分散抓點源治理轉向綜合整治與重點污染源治理結合、建設長江上游生態文明示範區、啟動實施環境保護‘五大行動’和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五個階段。”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通過不同階段的實踐和積累,重慶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了從無到有、從“經驗治污”到“精準治污”的轉變。

  1974年—1979年期間,重慶生態環境污染治理主要以防治城市工業污染源為主。1974年11月,重慶環保機構成立後,首先著手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開展了嘉陵江重慶城區段水污染調查、磨灘河水域污染調查、桃花溪沿岸污染源調查、電鍍廢水污染調查等,為選擇重點進行治理準備了條件,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全市第一個《工業“三廢”重點治理項目計劃》和《重慶環境保護十年(1976—1986年)規劃綱要》,大力推進工業污染整治。

  1980年—1997年期間,是重慶生態環境污染治理的發展階段,污染控制由分散抓點源治理轉向以預測、規劃為指導,把綜合整治與重點污染源治理結合起來。這個階段,重慶近地面空氣品質有所改善,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濃度呈現逐年下降趨勢。長江、嘉陵江水質基本穩定,大體符合國家地面水三類水域水質標準,但次級河流中污染物年均值超標的河流數呈逐年上升趨勢。

  1997年—2012年期間,環保工作得到空前重視,上升到黨和國家戰略高度。1997年,黨中央將“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作為“四件大事”之一交辦給重慶。2009年,國務院出臺《關於推進重慶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號),要求重慶實施資源環境保障策略,樹立生態立市和環境優先的理念,建設長江上游生態文明示範區。2012年,重慶甩掉“酸雨控制區”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兩頂帽子。

  2013年—2017年期間,重慶啟動實施環境保護“五大行動”:藍天行動重點控制燃煤及工業廢氣污染、城市揚塵污染、機動車排氣污染、餐飲油煙及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增強大氣污染監管能力;碧水行動重點治理城鄉飲用水源地水污染、工業企業水污染、次級河流及湖庫水污染、城鎮污水垃圾污染,保護三峽庫區水環境安全;寧靜行動重點減少社會生活噪聲、交通噪聲、建築施工噪聲、工業噪聲,開展噪聲源頭預防;綠地行動重點實施生態紅線劃定與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工程、城鄉土壤修復工程、城鄉綠化工程;田園行動重點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整治、農村生活垃圾整治、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

  2018年以來,全市聚焦“水裏”“山上”“天上”“地裏”四個方面,實施全過程監管,在全市開展污水偷排、直排、亂排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

  2019年,截至8月,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2.9%。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04天,PM10平均濃度為59μg/m3,同比下降6.3%;PM2.5平均濃度38μg/m3,同比上升2.7%;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濃度為167μg/m3,同比下降6.2%。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

  今年9月,萬州瀼渡鎮污水處理廠投入試運行。在工人們加班加點的努力下,這座佔地面積3151平方米、日處理能力20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從無到有,結束了周邊居民生活污水常年直排的歷史。

  瀼渡鎮污水處理廠的建成投用,只是我市多年來為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環境問題所做努力的一個縮影。

  為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重慶以持續改善環境品質為核心,統籌“建、治、改、管”,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並按照項目化、工程化的要求,紮實推動污染防治攻堅重點工程建設,全市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強。

  針對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處理能力滯後等情況,重慶著力推進城鄉處理設施擴能提標建設,將配套污水管網建設列為頭號工程,已累計建成城鄉污水處理設施2400余座,完善城鄉污水管網約兩萬公里,處理能力達到500余萬噸/天,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3%,鄉鎮生活污水處理率提升至80%。長江、嘉陵江、烏江幹流沿線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全部由一級B提高至一級A排放標準,43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完成改擴建。

  今年3月,重慶全面開展整治污水偷排偷放行為專項行動,重點檢查範圍包括工業企業、城市及鎮街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工業集聚區等,並對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方式違法排放污水等8種違法行為進行重點打擊。

  近年來,城市危廢處置能力的短板正日益凸顯。為此,《重慶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佈局規劃(2018—2022年)》提出:要在2020年年底前,建成投運長壽危險廢物處置場二期等項目,新增集中處置能力42.25萬噸/年;鼓勵和支持璧山、江津、涪陵、萬州以及黔江等地區新建(擴建)危險廢物集中焚燒和填埋設施;到2020年,全市將新增水泥窯協同處置能力43.1萬噸/年,新增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1.13萬噸/年。同時,在10個區縣開展危險廢物綜合收集貯存試點工作,組織開展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規劃(2019—2035年)工作,佈局一批重大處置設施。

  不僅如此,重慶嚴格落實《重慶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實施方案(2015—2018年)》要求,按照“戶集、村收、鎮(鄉)運、區域處理”模式,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90%以上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嚴守生態紅線

  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一場秋雨後,重慶合川區三廟鎮安塘村九社幾位村民,閒暇時又在南溪河邊擺起了龍門陣。村民侯廷福説:“以前這條河臭得不得了,哪個敢來哦。”

  在擁有235條大小河流的合川,全長92公里的南溪河並不起眼,但這條流經川渝兩地7個鄉鎮的小河,一度成為兩岸居民的“心頭大患”:河裏飄滿垃圾,河水烏黑,蒼蠅亂飛。

  2017年,三廟鎮尋求跨省聯動,推進全域治水,並很快與川渝兩地另外6個鄉鎮形成了聯合治理的具體方案。當年8月初,南溪河上游的4家畜禽養殖場全部關停。

  近年來,合川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著三江生態,僅2017年就按照負面清單否決了總投資20余億元的項目。

  2017年年底,重慶印發《重慶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産業準入負面清單(試行)》,這是重慶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體現,對於推進綠色發展、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8年7月,重慶又發佈了“重慶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全市生態保護紅線管控面積2.04萬平方公里,佔全市國土面積的24.82%,在38個區縣(自治縣)和萬盛經開區均有分佈,管控空間格局呈現為“四屏三帶多點”。“四屏”為大巴山、大婁山、華鎣山、武陵山四大山系,主要生態功能為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維護;“三帶”為長江、嘉陵江、烏江三大水系,主要生態功能為水土保持;“多點”為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各級各類保護地。

  近年來,重慶各區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嚴格遵守“負面清單”提出的管控要求,完善與“負面清單”實施相適應的審批清單、監管機制和激勵懲戒辦法,嚴把項目準入關,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項目建設實施,組織協調現有企業關停並轉、改造升級、進入園區,切實推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保護與修復。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推動重慶高品質發展

  白露已過,重慶豐都縣十直鎮海拔1000多米的蔣家山村,83歲的田慶才坐在屋前,看著山坡上將要收穫的獼猴桃眉開眼笑。

  “以前家裏的地只能閒著,每月靠在外打工的子女寄錢。現在6畝地都租出去了,每年租金就有5000元。”田慶才説。

  蔣家山村從前是個貧困村,村支兩委通過挨家挨戶做工作,流轉600畝坡地,建成了獼猴桃基地,今年有300畝獼猴桃進入豐産期,預計可采收獼猴桃10萬公斤,實現産值300萬元。

  獼猴桃基地除了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轉租金外,還提供了30個固定崗位和六七十個季節性崗位。村民秦淑媛在這裡務工,包吃包住每月有2000元工資。“獼猴桃發展起來後,又有700畝花卉基地、300畝核桃基地和80畝中藥材基地相繼建成。村裏的人工現在很搶手。”

  這樣的故事,正在重慶許多地方發生。

  2018年3月,第一屆長江三峽(巫山)李花節在巫山開幕。巫山脆李過去只是房前屋後零星種植的“小水果”,按照脫貧攻堅和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要求,巫山將脆李作為特色農業主導産業之一在全縣推廣。

  2018年,巫山脆李種植面積達22.05萬畝,挂果10.7萬畝,産量8.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8.1億元。有5萬餘戶農戶從中受益,其中9108戶、兩萬餘人為貧困人口。

  如今的巫山,一年四季花果飄香,産業變成了風景。春天,兩岸春花爛漫,遊客可以陸路暢遊20萬畝李花花海,還可以乘船沿小三峽景區到大昌看鬱金香。

  把産業做成風景,讓風景變成産業,是重慶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一個縮影。

  不僅如此,重慶還加快了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生態康養等綠色産業的發展步伐,推動生態産業化,讓好生態也能有好效益。

  2018年,重慶大力發展柑橘、榨菜、檸檬等生態農業,全年共新增農林特色産業基地166萬畝。生態旅遊、生態康養等産業發展方興未艾,全市鄉村休閒旅遊業接待突破2.05億人次,同比增長20.6%,綜合旅遊收入677億元,同比增長32%。

  從“霧都”到“重慶藍”

  講述人:原市環保局副局長 周百興

  1974年11月,一批從各部門派調而來的工作人員,在文化宮樓上借了幾個房間,用紙板隔斷成幾個簡陋的辦公室——原重慶環境保護局就這樣成立了。

  重慶是一個老工業城市,在生産過程中要消耗以燃煤為主的大量能源,燃煤火力發電更是造成當時重慶城區大氣污染的重要原因。重慶丘陵山地為主的地形,以及秋冬多霧多逆溫和小風的氣象條件不利於污染物的擴散,所以煤煙型污染十分突出,加之煤的含硫量較高,酸雨污染也很嚴重。

  所以,當時重慶在冬春季節多霧,也被稱為“霧都”。實際上,除了霧,冬春季節重慶的霾污染也是比較嚴重的。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重慶主城區家家戶戶用的都是含硫量高的蜂窩煤,一到飯點,城區就瀰漫著嗆人的煙味。上世紀80年代末,重慶開展了煙塵控制區、基本無煤街道建設,後來逐漸改變能源結構,天然氣成為民用主要能源,城市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隨著工業佈局和城市建設的發展,位於主城區的重點工業污染源對區域環境和老百姓的健康造成了危害。原重慶水泥廠終日濃煙滾滾,産生的粉塵污染乘風過江,所到之處房屋似白雪覆頂。治理重慶水泥廠等為代表的工業粉塵污染成為重慶“六五”到“八五”期間環保工作重點之一。上世紀90年代末,該廠遷出主城,才徹底消除了對城區的污染危害。正是這些重點污染源陸續關停和遷出主城區,重慶空氣品質才得到了有效改善。

  2001年,我就退休了,重慶的環保事業也漸入佳境:先後實施了煙塵控制區建設、民用氣化工程、餐飲業推廣清潔燃料、主城區“清潔能源”工程、“五管齊下”凈空工程和進一步控制塵污染等措施,空氣品質更是逐年改善。

  2014年10月31日,重慶九龍火力發電廠正式關停,這是繼重鋼搬遷後,主城環保搬遷的又一大手筆,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5000噸、氮氧化物排放約6000噸、煙塵排放約600噸。

  我還記得,就在九龍火力發電廠關停後不到1年的2015年7月,重慶日報記者崔力的一張圖片在朋友圈中瘋傳:這是一張藍天白雲下的渝中半島,畫面中的天,藍得炫目,畫面中的雲,白得純潔,藍天白雲下的渝中半島仿佛就在畫中。市民們親切地稱這藍天為“重慶藍”!

  這一年,重慶主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92天,同比增加46天。主城區PM2.5濃度為57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18.6%。

  到了2016年七八月份,各式各樣的“重慶藍”照片已刷遍無數重慶人的朋友圈。現在,“重慶藍”已從稀有變成了常態。

  重慶生態環保成果

  截至2019年8月

  噪聲

  全市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3098平方千米,累計創建噪聲達標區1319.37平方千米,建成市級安靜居住小區448個

  固廢處置

  重慶建成一般工業固廢集中處置設施7個,庫容390萬立方米;建成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47個,利用處置能力153萬噸/年

  環境綜合整治

  重慶累計實施了3500個行政村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鄉鎮和農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2417座,日處理能力達118萬噸;7916個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有效治理比例達到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100%;完成農村衛生廁所452萬戶,普及率達73%,完成農村公廁7281座

  水品質

  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總體為優,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2.9%

  空氣品質

  今年重慶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已有204天

  數説重慶生態環境保護

  2011年

  重慶成為全國首批七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市)之一

  自2014年6月開市交易以來,累計成交金額3033萬元,累計成交量895萬噸

  截至2018年,對全市主要的工業企業、污水處理廠、三産業等1萬餘家排污單位核發了排污許可證,全市有3456家企業參與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交易7987次,成交金額14955.89萬元,排污權管理系統累計完成企業開戶8774家

  2018年

  全市排放

  化學需氧量35.73萬噸 較2015年降低5.93%

  氨氮4.73萬噸 較2015年降低5.33%

  二氧化硫39.80萬噸 較2015年降低19.72%

  氮氧化物28.18萬噸 較2015年降低12.14%

  空氣品質

  重慶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16天

  細顆粒物平均濃度40微克/立方米

  降水pH年均值為5.49

  酸雨頻率14.0%

  比上世紀80年代降低了約80個百分點

  環境污染處罰

  全市共發出行政處罰決定書5519件、罰款金額3.66億元,其中查處五類重大案件640件,查封扣押195件,責令限産停産171件,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192件,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75件

  (數據由市生態環境局提供)

  (本版稿件均由首席記者陳維燈、實習生胡夢采寫,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