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2019-07-08 13:09:40  |  來源:中國吉林網  |  編輯:田東艷   |  責編:劉徵宇

  中國吉林網7月7日訊(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賈子堯 欒喜良):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木耳被百姓喻為“牡丹”:春末擺放落地的白色菌包被稱為“白牡丹”,盛夏成熟採摘的黑木耳被稱為“黑牡丹”。

  關於汪清木耳在市場上地位,國內外市場給出這樣的概括:“中國木耳看東北,東北木耳看汪清。”在這裡,不僅能夠聆聽兩百多年來木耳種植的歷史,還能切身感受到現代化木耳産業為縣域經濟注入的蓬勃動力。

  7月6日,“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中央網絡走進吉林媒體團來到這裡,尋找“牡丹”致富的秘密,一起感受“小木耳”背後的“大文章” 。

  技術翻新驚艷媒體團

  “這裡的環境真舒服!”媒體團成員剛剛下車就為清新的空氣所迷醉,遠方的青山美景讓媒體團成員掃去了一身疲憊,成片的茵茵綠草,更是讓媒體團成員欣喜不已。“我喜歡這裡的環境,第一次這麼貼近大自然。”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汪清北耳科技有限公司是今日首個採訪地點,該公司成立於2017年8月,註冊資金為5000萬元,總佔地面積約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3萬平方米,是汪清縣政府全資的國有公司。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走進車間,媒體團耳畔滿是流水線的作業聲,一袋袋包裝精美的木耳不斷的從機械內吐出,分揀機、金屬探測儀等精密機器讓眾人看花了眼,媒體團記者們扛著“長槍短炮”衝上各式設備前,“咔嚓,咔嚓”地頻繁按下快門,將整個生産過程裝進鏡頭。

  目前,汪清縣北耳現代農業産業園已逐步發展成為集菌種研發、設備生産、菌包生産、基地建設、標準化種植、産品加工、集中銷售、物流配貨、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全産業鏈閉合型生態循環産業園區。2017年,該園區黑木耳栽培達到6.5億袋,帶動農民人均增收3000元,憑藉黑木耳産業實現脫貧的農戶累計達2776人,佔脫貧人口的40%,為了汪清為全縣産業扶貧、精準扶貧奠定了堅實基礎。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吉林汪清北耳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孫立新笑著告訴眾位記者:“我們將村民自家種植的零散木耳收購而來,確保戶戶得實惠,此外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貧困戶,希望能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參與到生産中來。集納來的幹木耳要經過人工選剔間、預處理間、乾燥殺菌間等車間,總共要經過精選、清洗、脫水、烘乾、金屬探測、選色、微波殺菌等14道工序。公司經過近兩年的運行,目前可以年生産汪清優質黑木耳2500噸,産值大概一億元左右,汪清北耳品牌産品正在通過線上和線下多渠道銷售。”

  産業集群中的“大文章”

  汪清縣地處長白山林區,位於北緯43度至44度之間,屬典型的冷涼氣候,晝夜溫差大,毗鄰日本海,受西伯利亞氣候和太平洋季風影響,空氣濕潤,晝夜溫差較大,生産出來的黑木耳膠質厚、有彈性。且森林覆蓋率達到88.79%,為黑木耳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隨著當地持續加大扶持力度,黑木耳産業快速壯大,下面這組數據,就詮釋了這些......

  截至目前,汪清縣黑木耳種植戶達到1.38萬人,黑木耳專業鎮5個、種植村121個,百萬袋以上村65個,17家省州級重點龍頭企業在此從事黑木耳生産加工,産品輻射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了更好為品質“背書”,汪清建設完成吉林省黑木耳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為黑木耳産品生産企業提供專業、準確的檢驗數據,進一步為相關生産企業提供更系統、權威的技術指導和技術支撐。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穿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一排排試管、一台臺“高大上”的試驗設備,勾引起了媒體團成員的好奇心,現場氣氛十分熱烈。“作為省內唯一建立單項黑木耳産品品質監督檢驗的專業實驗室,我們能夠對黑木耳産品的水分、灰分、總糖、粗纖維、蛋白質、脂肪等二十五個項目做檢測,可以更有效地推進黑木耳一、二、三産業交叉融合發展,更方便對黑木耳産品品質進行管控和安全監管。”吉林省黑木耳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主任趙方平耐心的對媒體團成員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在汪清桃源小木耳實業有限公司,一座現代化工廠矗立在山水之間。在這裡,實現了從培育、種植、採摘、晾曬、分選、包裝等全流程的智慧化管控,目前已成為全國食用菌生産技術革新的排頭兵,為黑木耳産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參觀過無人工廠、考察了立體式種植大棚......眼前的這一切都刷新了媒體團成員對木耳栽植的傳統印象,很多媒體團成員不僅唏噓到,“我從來沒有想到,木耳種植培育技術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真的太科技化了!”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待到2020年底,産業園內全部項目建成後,可實現無人智慧生産、管理,項目年産值將達到3.5億元左右,年利稅5000萬元,能夠有效帶動當地黑木耳産業的發展,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小木耳帶動大産業,在桃園小木耳産業園負責人孫永芳的眼裏,不再只是一句空談。而如今的汪清縣,也正在以黑木耳産業作為突破口,向著脫貧致富的道路不斷加速向前!

  從最基礎的菌包開始,到如今的自動化生産,孫永芳永遠信心十足,充滿幹勁:“我們不但要將菌包做好,還要用自己的菌包把木耳種好,把木耳加工好,將整個黑木耳産業鏈建立起來,我們只做中國最好的有機木耳!”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汪清黑木耳産業的規模之大、對百姓的影響之深,只有到農田裏才能感受到。

  在廣袤無邊的山地中間,成片的白色“土地”十分壯觀,這裡就是黑木耳生長所必須的菌包基地。成壟整齊擺放的木耳菌棒上,厚實飽滿的木耳迎著陽光反射著烏黑的光,媒體團成員們蹲在菌包堆前,一手叉起一袋菌包,詳細地查看著。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據了解,1976年,汪清縣開始大量引進木耳菌,當年全縣木耳桿子發展到88.6萬根,産木耳1.26萬公斤;1979年汪清縣黑木耳産量達到6.28萬公斤,跨入全國“木耳千擔基地縣”的行列,1995年被國務院命名為“木耳之鄉”,2001年成功舉辦“中國首屆汪清黑木耳節”。2005年以來,汪清縣先後獲得“全國食用菌優秀基地縣”、“全國食用菌行業十大主産基地縣”、“國家級食用菌安全出口示範區”、“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全國首批“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全國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單位”等榮譽。

  上個月,CCTV-2央視財經頻道《生財有道》欄目攝製組剛剛完對汪清縣黑木耳産業的採訪拍攝工作,54歲的木耳種植戶張守禮得以出鏡。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而今天,幸運的張守禮再次成為了被採訪的對象。

  “村裏的地比較少,一家平均算下來也就二三畝左右,之前都是靠種黃豆、玉米為生,刨去種子、澆水、施肥等成本,每年的收益大概在萬八千左右。”想到之前的苦日子,張守禮面色稍苦,不願多提。“那會兒日子不好過,就想著能多掙些錢貼補家用。”

  “現在種植黑木耳菌包,除去成本,每年的收入大概在七八萬左右。”説著,張守禮從地裏隨手拎起一個菌包,細細打量。十幾年的時間,這位樸實的農民親身經歷了當地種植産業轉型天翻地覆的變化,也有幸成為了黑木耳種植大戶中的一員。

  “現在每年的收入相比之前翻了幾番,當地政府在木耳種植方面也給與了我們很大的支持,村裏環境越來越好,老百姓的心情也是越來越舒暢,自然是越幹越有勁兒。”談及現在的生活,張守禮的臉上泛出爽朗的笑容。

  産業扶貧蓄力未來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優質的資源和品牌,為汪清發展賦能。

  同樣,産業催生機遇,也成了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

  “貧困群眾要拔窮根,不能只依靠國家兜底保障政策,必須要有産業支撐,有自我造血功能,有長期穩定收入。”汪清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肖世權表示,目前,全縣近4萬人從事木耳採摘等相關産業,佔全縣有勞動能力農業人口的52.6%。栽培總量達到6.5億袋,産量3.5萬噸,産值34億元,黑木耳已經發展成為“多鎮一品”“數村一業”的富民産業。

延邊汪清奏響“脫貧致富經” 小小木耳托起村民“增收夢”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汪清縣作為省級深度貧困縣,始終把産業扶貧作為根本出路和主攻方向,堅持“村有當家産業,戶有增收門路”發展思路,立足資源稟賦和群眾基礎,全力打造以黑木耳為主的特色主導産業,産業基礎穩、脫貧脫得住,實現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台灣網記者尹賽楠表示,“今天的行程特別的有意義,讓我們看到了汪清木耳從種植到收穫再到包裝和銷售的全過程,我覺得這種一條龍式的産業扶貧對當地的産業帶動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這種模式和經驗可以説在全國都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小木耳,大文章。

  汪清,靠著朵朵“牡丹”,走出脫貧“掘金路”!

  攝影 張秋磊 攝像 李昊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