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黑土

長春 江城 四平 遼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邊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熱線:0431-81126178
郵箱:jilin@cri.cn

《院士在吉林》一書在吉林大學首發

2019-10-29 10:29:05  |  來源:新華網  |  編輯:杜偉   |  責編:董健雄

  原題:要追就追這樣的星!《院士在吉林》一書在吉林大學首發

  新華網長春10月28日訊(衣兵):還記得今年9月那篇微信朋友圈的刷屏之作《與大師為鄰》嗎?

  長春市東中華路上,一長串浮雕記錄了唐敖慶、王湘浩、匡亞明等大師的簡要生平。他們都曾居住在東中華路附近,為建設新中國、建設吉林,嘔心瀝血,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這些大師中,絕大部分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如今,一本全面記錄兩院院士在吉林工作、生活經歷的圖書出版面世。10月28日,《院士在吉林》一書首發儀式在吉林大學舉行,活動由吉林大學、吉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吉林文史出版社共同主辦,長春日報社、長春博士聯合會、吉林省尋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

  記錄86位院士的吉林足跡

《院士在吉林》一書在吉林大學首發

  中科院院士王家騏(左)與吉林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邴正為《院士在吉林》一書揭幕。新華網衣兵 攝

  首發式上,中科院院士王家騏,《院士在吉林》特邀顧問、吉林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邴正共同為該書揭幕。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薦書目,主辦方向與會科研院所、在校學生捐贈1000套圖書。本次首發式也是吉林省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吉林大學圖書館“開卷品中國”的重要內容。

《院士在吉林》一書在吉林大學首發

  《院士在吉林》一書歷經四個寒暑,共26.5萬字。新華網衣兵 攝

  據介紹,《院士在吉林》一書歷經四個寒暑,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正式推出。本書秉持“走近大師,搶救歷史,傳承精神”的宗旨,從2015年開始,先後採訪或整理了86位在吉林學習、工作和生活過的院士學術經歷,形成文稿40余萬字,獲取上千幅珍貴的圖片資料,成書26.5萬字、100余幅圖片,如實記述院士們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和感人故事,是記錄兩院院士在吉林重要學術痕跡、較為完整和系統的文獻圖書。

  “院士如林 壯我吉林”

  回憶院士故事,傳承院士精神,汲取精神財富,為新時代振興吉林提供動力,成了本次首發式的主旋律。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我們吉林人才濟濟、人傑地靈、大有希望!”邴正在致辭中説,吉林大地上,先後匯聚了90余位院士,在全國名列前茅,《院士在吉林》的出版,對於進一步塑造吉林良好形象有積極作用。

  “徐如人院士當年在長春火車站下車,是穿著短袖襯衣,長春的11月已經很冷了。”邴正回憶説,當時沒有公交車,徐院士平生第一次坐著馬車,來到解放大路附近的吉林大學北校區,與大家一起同甘共苦,搞科研。

  傳承院士精神,需要久久為功。“這本書的出版,只是‘上半場’。”《院士在吉林》總策劃、長春日報社社長孫成軍在致辭中透露,將以本書的出版為基礎,編著以院士事跡為核心的系列圖書,計劃于20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之際出版。

  《院士在吉林》執行主編之一裴鳳江在接受採訪時介紹,有一次,他們去採訪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的倪嘉纘院士。倪院士年事已高,身體不好,本來計劃去他家中拜訪,那天還下著大雨,但老人堅持趕到自己的辦公室,與工作團隊聊了一小時。這件事讓他感動至今。

  “我今年79歲,我還是壯年”

《院士在吉林》一書在吉林大學首發

  不斷有人請王家騏院士簽名,他都一一滿足。新華網衣兵 攝

  滿頭白髮的王家騏院士,是首發式的焦點和“明星”。

  活動開始前40多分鐘,他已經在現場,安靜地坐在椅子上。不斷有人拿著書請他簽名,王家騏一一滿足,每一本,都一筆一畫簽好。有的人得到簽名後要合上書本,他馬上叮囑,“先等一等,讓墨水幹一幹。”

  在致辭環節,王家騏走到臺前,向全場深深地鞠了一躬。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條件很差。”王家騏操著南方口音回憶説,“一切從零開始,沒有教材,我們自己編,沒有實驗室,我們自己建,在困難面前,誰也沒有低頭,攻克一道又一道難關。”

  王家騏寄語青年科技工作者與大學生,要繼承和弘揚老科學家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在重大科技領域取得突破。

  演講結束,掌聲響起,王家騏意猶未盡,站到舞台中央説,“按照國際上最新的標準,80歲以後才是老年,我今年79歲,我還是壯年。”全場響起笑聲和掌聲。

  “我還要為國家再奮鬥20年!”説罷,王家騏再次向台下深鞠一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