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滾動>正文

萬頃春耕田 “鐵牛”唱主角

2017-03-21 14:56:07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陳香 | 責編:胡雨

圖片默認標題

  3月16日,在黔江區舟白街道箭壩社區,春耕服務隊農機手操作農機翻耕土地。該區積極推廣機械化生産,並培訓一批農機手組成春耕服務隊,幫助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春耕生産。特約攝影 楊敏

  開欄語

  春分過後,春耕春播進入關鍵期。在我市,不少農戶已備足農資,修好機具,與陰雨天氣搶時間,下地翻耕農田、繁育秧苗、管護果樹。

  在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神的指引下,今年我市春耕春播有哪些新變化?農機、農資等行業呈現哪些新態勢?科技創新如何助農業提質增效?今日起,本報推出“春耕進行時”欄目,持續關注我市春耕春播新氣象。

  “70馬力拖拉機加深松旋耕機,一天翻耕40畝。”3月15日,涪陵區龍橋街道麻磊村棟福農業公司的青菜頭種植基地裏,農機手桂加永正在翻耕土地,為下一季種植高粱做準備。

  類似場景正在我市各地上演——農機深松旋耕、果園機械化開溝……隨著氣溫轉暖,我市農村掀起春耕春播熱潮。不少地方因為農機“鐵牛”的加入,大大加快了耕播進程,農機“鐵牛”已成為這些地方春耕春播的“主角”。

  記者在麻磊村看到,收穫完青菜頭的田裏一片狼藉,履帶式拖拉機牽引旋耕機走過後,打碎的雜草隨即被埋入土裏,土壤鬆軟又平整。“現在用大馬力拖拉機翻地,快得很。”張健平是棟福農業公司負責人,在麻磊村流轉土地種菜。2000余畝青菜頭收穫完畢後馬上就要翻耕,他的依靠就是企業下屬合作社的11台大型農機。

  近年來,張健平依靠機械化種植逐漸淘汰了村裏原有的幾十頭耕牛,組建起擁有70余套農機具的農機合作社。與此同時,棟福農業在當地的土地流轉規模也逐年增加,從最初的800畝發展至3600畝,去年實現純利潤近300萬元。

  雖然是春耕大忙季,江津區朱楊鎮板橋社區四組的蘇家銀卻很清閒,自家在耕田的時候他還跑到鎮上辦事。這是因為他家的3畝多田已交給同村的羅永才代耕,不到一天就能耕完,自己僅需要備好化肥等物資。“交給老羅我很放心!”他説。

  羅永才是板橋社區的水稻種植大戶,擁有大型拖拉機一台和水稻收割機。

     這幾年,除了自家的70多畝水稻外,他還為周邊上千畝稻田提供各類耕種收服務,他今年的水稻全程機械化服務規模可達近300畝,預計可實現收益7萬多元。據了解,在朱楊鎮,像羅永才這樣的職業農機人還有10多位,每到農忙時節,他們就四處奔波從事代耕代收服務。

  據了解,在梁平區,駕著農機“鐵牛”從事專業代耕服務的多達700余人。在墊江,今年春耕主戰場上活躍著大小型農機近2萬台,預計可實現機耕面積38萬畝。駕駛著農機“鐵牛”從事代耕“一條龍”服務已成為我市很多區縣的熱潮。

  市農機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市農機總動力已達1310萬千瓦,與此同時,農業生産方式也在加速向以機械力為主轉變。春耕春播大忙時節,全市近100萬台(套)農機上陣,以前“買犢事春耕”的現象早已成為“老黃歷”。

  農機唱“主角”帶來專業化服務進程加快,也帶火了種植大戶購置機具的熱情。今年天氣一轉暖,重慶農機市場再次進入購銷旺季。在本月初進行的全市新型農機具展示演示現場,我市農機龍頭企業鑫源農機公司現場就收穫了價值上百萬元的購買意向。

  而不久前,在合川區舉行的一場農機推廣會上,雙槐鎮的水稻種植大戶楊長春購買了一台插秧機。老楊家種了160畝水稻,每年種、收要花去兩萬多元,後來通過補貼買了聯合收割機,節約了2/3的開銷,嘗到甜頭的他於是決定再買臺插秧機。在當地,像楊長春這樣的購買者不在少數。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合川已累計推廣補貼農機具7.2萬餘臺。

  在萬州區雙河口農機市場,銷售方春節前儲備的3000余臺微耕機今春已賣出近1000台。在當地做了多年農機生意的餘力説,他在鎮上開了一家農機銷售門市,去年春、秋季僅微耕機就賣出50多臺。萬州區農機推廣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方便農民自主選購,當地農機市場已實現銷售、維修、物流、培訓和補貼“一條龍”服務。“去年全區購機補貼資金近500萬元,今年要超過這個數。”該負責人説。

  “農機是當前農民種田不可缺少的裝備,也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市農機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農機“鐵牛”已成為我市農業生産擺脫傳統、向現代化機械作業轉變的主打力量。隨著農機服務農業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升,我市到2020年實現綜合機械化率超50%的目標是可預期的。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