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重慶主城各區出招提速 推進重慶自貿試驗區建設
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五場專題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謝祥琳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李世丹):4月28日,重慶市政府召開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五場專題新聞發佈會,兩江新區、江北、渝北、渝中、南岸、九龍坡、北碚、西部物流園、西永微電園等區和園區發佈最新情況。
深化改革 縮短行政審批
主城各區,為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深化制度改革創新。
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兩江新區商事制度改革上,已爭取市級283項事權下放,精簡區級審批事項,僅市場監管局就將負責的62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整合為38項,實現了“新區事情新區辦、兩江審批不過江”。
在“互聯網+政務”服務上,兩江新區推行網上審批、並聯審批,壓縮審批時限,審批事項平均對外承諾辦理時間比法定時限減少61.8%,平均單件辦理時間提速80%,企業註冊登記審批時限從20個工作日壓縮至2個工作日。
重慶江北區商務局局長張發義介紹相關情況。攝影 謝祥琳
江北區商務局局長張發義表示,江北區在推進改革方面,先後建立起《江北區行政審批服務工作管理考核辦法》等18個配套管理制度,對保留的審批事項逐項編制行政審批流程圖,明確各環節的標準、條件、時限等。
審批服務的平均辦理時限由18.7個工作日壓縮到6.5個工作日,整體壓縮率達65%。新辦企業涉及的營業執照、印章準刻、組織機構代碼、稅務登記證(國稅和地稅)等5個基本環節納入企業登記並聯審批,審批時限由法定70個工作日壓縮到2個工作日。
九龍坡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整合了行政審批資源,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受理部門從23個增至33個,辦理事項有原來的268項增至402項,窗口即辦率從6%提升至63.2%;清理了行政許可事項並進行調整精簡,由之前的429項精簡至306項,同事壓縮了審批時限,並且審批方式由原來的串聯式改為並聯式,行政效率提高30%。
運用自貿區政策 規劃發展目標
各區都因地制宜,運用自貿試驗區政策,規劃發展目標。
北碚區計劃在3年內,將重慶自貿試驗區北碚蔡家區域建成投資貿易便利、新興産業聚集、監管高效便捷、法治環境規範、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自由貿易示範區域,力爭實現“萬千百十”的目標。
其中,“萬”是指啟動建設10萬方具有國際一流建設標準、功能配套齊全、設施設備完善的高品質樓宇;“千”是指引進1000家跨境電子商務、離岸服務外包、總部貿易和轉口貿易企業;“百”是指在重慶自貿試驗區北碚蔡家區域形成100億元交易額;“十”是指結合中新合作國際智慧産業試驗區,引進20家中外500強企業入駐。
渝北區則將依託機場、木耳物流園和保稅港區,集中發展國際物流及相關産業。規劃的臨空産業鏈集聚區,將依託江北國際機場和保稅港區空港功能區,發揮臨空優勢,大力發展以進出口貿易、跨境電商、保稅航材、飛機融資租賃、國際貨代、航空物流等為代表的現代産業。
尊歷史文化 復原老重慶
有些區結合歷史文化特色和城市有機更新,促進自貿試驗區各區域之間差異化發展。
重慶渝中區副區長鄧光懷介紹相關情況。攝影 謝祥琳
渝中區副區長鄧光懷介紹,渝中區將依託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白象街傳統風貌區和湖廣會館等重要載體,立足老城街區、融入改造元素,突出“千年母城、重慶記憶”主題,強化巴渝風貌、人文展示、旅遊休閒、特色消費及品質居住功能,建設成為追尋城市記憶、體驗歷史人文的傳統風貌展示區。
重慶南岸區副區長呂軼介紹相關情況。攝影 謝祥琳
南岸區副區長呂軼表示,南岸區將以彈子石老街、法國水師兵營等歷史文化景點為載體,結合長嘉匯、慈雲寺、龍門浩等文化街區項目,以及南濱路文化産業整體規劃,發展文化旅遊、文化商業聚集區。
提效率 建多式聯運樞紐
西部物流園將依託中歐“渝新歐”班列,向西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廣泛而深入的經貿合作;依託“渝桂新”南向通道,加強與東盟及東南亞的經貿合作;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和“渝滬”、“渝深”班列,向東促進長江經濟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協同發展;依託“渝滿俄”北向通道,進一步提升中俄經貿合作層次。探索建立重慶鐵港、空港、水港三個“三合一”開放平臺多式聯運體系,進一步提升重慶的承載能力。
西永微電子産業園區副總經理陳昱陽介紹相關情況。 攝影 謝祥琳
西永微電子産業園區副總經理陳昱陽介紹,目前,西永園區正探索以“整機+核心零部件+原材料”為龍頭的全流程産業鏈,探索“産業鏈+價值鏈+物流鏈”的內陸加工貿易發展新模式,推動園區加工貿易由水準分工變為垂直整合,向産業鏈、價值鏈高端拓展,提高附加值。助推機器人項目、微軟智慧産業生態圈、晶圓製造、晶片封裝測試等附加值高的項目落地投産。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