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開州區:二十四戶人家的水溪村來了“新”住戶

2017-05-02 10:01:01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陳香 | 責編:胡雨

【區縣聯動】【開州】開州區:二十四戶人家的水溪村來了“新”住戶【區縣聯動】二十四戶人家的水溪村來了“新”住戶

開州區關面鄉水溪村,黃朝維(中)正在給村民講他的發展規劃。 記者 謝智強 攝

  連日來,開州區關面鄉水溪村的人們都在議論著一件“怪事”:居然有人帶著桌椅、被褥等生活用品,搬進了水溪村,成了這個僅有24戶人家的高山村子的“新”住戶。

  “20多年了,不斷有人搬出村子,我是第一個搬進來的。”39歲的黃朝維正是這件“怪事”的主角。4月19日午後,海拔1700多米的水溪村丁黑皮屋基坡地上,黃朝維和記者閒聊著,頗有些自嘲,“好多人給我打電話,問我是不是腦殼發熱?”

  那麼,水溪村究竟是怎樣一個地方?為什麼20多年來不斷有村民搬離村子,而搬進水溪村的黃朝維會被人們戲稱“腦殼發熱”?

  曾經生活艱難

  村民紛紛“逃離”水溪村

  關面鄉水溪村,地處開州區東北部,距開州城區95公里,海拔600至2500米,幅員面積21.9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石山區和高寒山區,山大、坡陡、谷深,土地貧瘠,自然條件惡劣。

  水溪村支部書記李榜順告訴記者:“2015年以前,水溪村不通公路,從村裏到鄉場,就是‘兩頭黑’。”

  村民經常天不亮就出門,用背簍背上地裏刨出來的洋芋、紅苕,或是山裏採挖的中藥材,走6個小時山路到鄉場出售;再購置一些生活必需品,回到村裏時已是星光滿天的夜晚。

  山高坡陡,摸黑趕路的村民時有摔傷,“山裏還多野獸和毒蛇,危險得很。”黃朝維記得,年少時自己和父親一起趕夜路,就曾和一頭野豬正面遭遇過。

  雖然水溪村在1989年就已經通電,但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村民生活極為艱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村民紛紛“逃離”水溪村。

  1995年,黃朝維輟學外出打工。“破背心、破褲子、打了補丁的解放鞋,其他什麼都沒有”,17歲離家時的情形,黃朝維至今記憶猶新。

  “在工地抬過水泥,煤窯裏挖過煤……”5年後,有了一定積蓄的黃朝維將全家接出了水溪村,“雖然離開了,但畢竟故土難離,總想著什麼時候能回來。”

  2012年4月,村民楊雲培舉家遷出水溪村後,原本281戶、600多人的水溪村,僅剩下24戶、63人。

  發展中藥材産業

  帶動村民脫貧增收

  因為行動不便、家境艱難等原因無力外遷,這24戶人家留守村裏,散居在水溪村八股地、丁麻子灣、八面三個互不相連的坡地上,靠種植土豆、紅薯、苞谷糊口,也零星種植木香、黨參等中藥材,勉強維持生計。

  2014年,關面鄉政府依據貧困戶標準對這24戶人家進行了評定和登記,逐戶建立電子檔案,錄入貧困戶信息管理系統,24戶人家全被列為建卡貧困戶。

  如何對這無力搬遷的24戶人家進行幫扶,讓他們脫貧增收,成了擺在關面鄉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水溪村雖然自然條件惡劣,但卻極適於種植木香、黨參等中藥材。”關面鄉鄉長鄭斌介紹,根據水溪村的自然條件,鄉里制定了發展中藥材産業帶動村民增收的策略。

  為了發展中藥材産業,也為了方便村民出行,2015年至今,鄉政府投入近400萬元,修通了鄉場至水溪村的5.3公里村道並進行了硬化,還將水溪村境內7公里的人行道整修成了機耕道,同時修建了人畜安全飲用水池等基礎設施。如今,騎摩托車從水溪村至鄉場僅需30多分鐘,小型貨車也能直接開進村裏。

  鄭斌告訴記者,2015年以來,水溪村已經發展黃連、黨參、木香各1000多畝,還種植了500多畝魔芋。24戶人家今年內就能全部脫貧。

  村子的發展越來越好

  會有更多人回來

  正是因為村裏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讓黃朝維看到了水溪村發展的希望,也促使他決定回村做點事情,“我可不是腦殼發熱才決定搬回村裏,而是作了詳細的規劃。”

  4月的水溪,陽光刺眼,天高雲淡,丁黑皮屋基坡地上,黃朝維指著一片約200畝的土地告訴記者,他租下這片地,計劃以合作社帶散戶的形式種植木瓜、山茶花以及中藥材,和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其實,返鄉創業的,並不只有黃朝維一人,還有許多村民都計劃著回村發展産業。楊雲培如今也在村裏承租了1000畝土地,用於種植中藥材,“過段時間,我也搬回來住。村子的發展越來越好,會有更多人回來的。”

  鄭斌告訴記者,對於自然條件惡劣的高寒山區,鄉里制定的策略是“村民下山、産業上山、産品出山、遊客進山”,鄉里支持有能力的村民回鄉發展産業。

  下一步,水溪村將擴大黨參種植面積至3000畝,黃連種植面積增加到5000畝。

  今年,關面鄉還計劃投入190萬元,除了硬化水溪村的3公里村道外,還將修建3公里的生産便道及3座鐵索橋,連接互不相通的八股地、丁麻子灣和八面,在村內形成環道,既方便中藥材等産品外運,也為今後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打下基礎。(記者 陳維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