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專稿>正文

【砥礪奮進的五年】過去五年重慶民政實現新跨越

2017-05-25 16:00:46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陳香 | 責編:石麗敏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李世丹):過去五年,重慶市民政事業經費投入從78.31億元增長到129.97億元,協助修訂頒布實施民政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5部,制定出臺民政領域規範性文件68件,建成民政公共服務設施3600多個。通過一系列措施,重慶民生不斷改善,社會治理不斷創新,群眾自治機制逐步完善,民政公共設施顯著改善,服務水準大幅提升。

  社會救助體系全面建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顯著改善

  全面建立了以低保制度為核心、專項救助和臨時救助為補充的“8+1”社會救助制度,救助標準與經濟發展水準和物價上漲聯動、救助對象通過信息系統核查比對、救助申請實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實現了救助對象從粗放識別到精準認定、救助制度從“碎片化”向體系化的發展轉變,用政策和制度編密織牢了最後一道安全網,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重慶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五年來,全市共支出低保資金142.54億元,年均保障低保對象101.41萬人,城鄉低保標準從2012年的3960元/年、2220元/年提高到5520元/年、3600元/年,分別增長39.3%、62.2 %;共支出醫療救助資金31.11億元,較前五年增長91.8%;臨時救助資金20.19億元;救災資金15.2億元,救助受災群眾1060.6萬人次,幫助受災群眾重建倒房15.38萬間。

  不僅是及時救災,近年來,防災減災也成為民政工作的重點。2012年,《重慶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修訂出臺,全市建成3個市級救災物資儲備分庫,創建國家級、市級減災示範社區29個和109個。

  社會福利制度逐步完善,老人兒童得到關愛照顧

  社區有養老服務站,街道有養老服務中心。近年來,重慶市民身邊的養老服務機構越來越多。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重慶不斷拓展老人福利惠及範圍,服務對象由孤寡老人拓展到全社會老年人,養老服務供養水準逐年提升。

  據介紹,五年來全市各級共投入24億元推進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區縣社會福利中心、鄉鎮敬老院實現全覆蓋,養老床位增至20.7萬張,較2011年增長80%,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30.5張;在此期間,城市“三無”、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從2011年的3840元/年、2880元/年統一提高到7200元/年,分別增長87.5%、150%。

  另外,重慶在全國率先建立事實無人撫養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保障範圍由孤殘兒童擴展到困境兒童,福利範圍由基本生活保障拓展到撫養、教育、醫療、康復、就業、住房等多元化保障,集中和分散供養孤兒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每月1200元和1000元。

  重慶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重慶市民政局還將加快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爭全年新增養老服務床位1萬張。同時,擴大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範圍,全面推行醫養融合養老服務模式,深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加快推進200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城鄉社區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居民民主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修訂出臺《重慶市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和《重慶實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村(社區)辦公服務條件不斷改善,村(社區)工作人員待遇不斷提高,村(社區)減負取得實效,社區協商有力推進,村務公開成為常態,社區社會組織蓬勃發展,居民參與能力不斷提升,初步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城鄉社區治理格局。

  據統計,五年來重慶共投入1.54億元,建設社區便民服務中心990個,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村委會和居委會直選率分別達到100%、94.6%,村(居)幹部最低補貼標準年均增幅10%以上;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從 10563個發展到16385個,增長55.6 %,資産總值超過90億元;探索社工服務進社區,開發專業社會工作崗位6582個,社工專才突破4萬名,“三社聯動”“三事分流”成為創新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方式。

  服務國防軍隊水準不斷提升,軍民深度融合實現新發展

  制定出臺做好新形勢下擁軍優屬工作、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辦法、優撫對象住房優待辦法等擁軍優屬政策文件34個,建立烈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地方優待金補助制度和在鄉老復員軍人地方生活補助制度,統一城鄉義務兵家庭優待金、城鄉退役士兵自謀職業一次性補助金標準,雙擁優撫安置實現制度化、規範化。全面建成以扶持就業為主、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對退役士兵實行免費職業教育技能培訓,長期困擾軍地雙方的退役士兵安置難題得到基本破解。

  五年來,重慶累計投入資金20多億元,幫助駐渝部隊解決重難點問題79個,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13個、市級雙擁模範城(縣)25個;24.5萬享受國家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增長72~216%,優撫資金從2012年的10.9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18.3億元,增長67.9%。

  民政公共服務網絡初步構建,人民群眾生活更加便利

  協助完成璧山、銅梁、潼南、榮昌、開縣、梁平、武隆等 7 個縣撤縣設區,設區比例由50%提高到68.4%,直轄市行政管理體制更加優化。市省邊界和諧穩定,地名標誌日臻完善。建立健全主動救助、分類救助、應急救助機制,累計救助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人員25萬餘人次。救助服務設施不斷完善,8個救助管理站達到國家等級標準。

  另外,在加強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上面,33.9萬名農村留守兒童得到關愛保護,城市街面基本實現無流浪未成年人目標。五年累計投資29.4億元,新建殯葬服務設施187個,為58796萬名困難群眾免除基本喪葬費7864萬元。強化婚姻登記機構規範化建設,12個區縣達到國家等級標準,婚姻登記機關場所面積增加到2萬平方米左右,累計登記婚姻215.8萬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