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涪陵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顏值 內涵"雙提升

2017-06-18 12:46:12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陳香 | 責編:石麗敏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一幢幢巴渝民居錯落有致,一條條水泥路整潔通暢;村前是荷塘田園,村後是橙黃柑橘;馬武鎮外壩村花卉百花爭艷,珍溪鎮桃花燦爛奪目;鄉村舞臺廣場,農家婦女跳起了廣場舞……一幅幅動靜相宜、風景如畫的農村美景圖展現在眼前——這些都是重慶市涪陵區深入推進建設美麗鄉村改造人居環境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涪陵區牢固樹立“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理念,全面部署、大力推進、狠抓落實,以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加強傳統村落保護、農村危房改造,培育特色小鎮等為抓手。目前,全區共完成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新改建農村公路3000公里,建成便民道2655公里,行政村通暢率、撤並村通達率達100%,改造農村危舊房1.4萬戶……助推涪陵美麗鄉村建設“內外兼修”的華章。   

  圖文一體化 建設涪陵美麗鄉村   

  2015年涪陵區政府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規劃必須先行。提出從2016年開始,全面啟動全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到2020年全區所有農村居民集居區住房、飲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人居環境基本實現乾淨、整潔、便捷。重點發展龍眼、柑橘、鮮花、楊梅等特色觀光農業,同時將建成30個以上獨具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實現涪陵美麗鄉村村域規劃建設“圖文一體化”管理。   

  據了解,“圖文一體化”管理以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為底線,以村莊污水垃圾治理為突破口,以建設宜居村莊為導向,以示範村建設為切入點,建立健全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社會支持的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投入機制,進一步整合危房改造、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土地整治、農村飲水安全建設、農村公路建設、污水治理等相關涉農項目資金,集聚財力集中投入。對全區258個村現狀分析及規劃進行分類指導,重點打造旅遊度假區、全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及旅遊新幹線、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沿線和城鄉結合部示範村莊或村民聚居點。   

  實施“五大工程”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美麗鄉村是小康社會在農村的凝煉概括和形象表達。重慶市委四屆七次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提出以“規劃佈局合理、基礎設施配套、生態環境優美、居住條件舒適”為目標,實施“五大工程”。據介紹,涪陵區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時緊緊圍繞“乾淨、整潔、便捷”工作目標,高規格、高起點編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總體規劃和2015-2020年項目庫,並對258個行政村編制了村莊規劃,總體佈局“全區一幅畫,一村一張圖”。   

  美麗鄉村換新顏 村民幸福指數達最高  

  近來年,涪陵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入手,持續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生産生活條件大幅提升。全區各鄉鎮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升美麗鄉村文化軟實力,打造“升級版”美麗鄉村。   

  涪陵區南沱鎮關東村低保戶吳小春一家就親身經歷了這一改變。兩年前,他們全家四口住著70年代修建的土木結構房屋,而且有2人殘疾,生活無法維持,鎮政府便給他們申請級危房改造。2015年,他們全家搬進了140多平方米的農村新居,吳小春全家感嘆地説:“我們房間終於變寬敞了,又變亮了!住起還很舒適!”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2016年,對於涪陵大木鄉迎新社區數十戶村民來説,這是幸福滿溢的一年。在2016年裏,80戶村民家裏都安裝上了像城裏一樣的天燃氣,小區公路是六車道,二組、三組90戶村民房屋由政府進行統一改造,還建起了農産品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幫助村民增收。   

  據介紹,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過程中,短短3年時間,涪陵擁有了村保潔員378人,垃圾桶5531個、垃圾箱250個、垃圾房70個;行政村有效治理比例達83.8%;硬化農村道路58.22公里;改造C、D級危房改造1.4萬餘戶;改善7.7萬人飲水問題,自來水入戶率達85%;完成大順村、板栗村、天福村、勝利村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修建配套管網70余公里;完成地質災害工程治理項目36個,涉及10個鄉鎮;培育了大木坪村、同樂鄉實勝村、增福鄉延壽村等14個村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   

  産業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涪陵區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結合村情實際,深度謀劃重點村特色産業發展,突出産業主體,講究因村制宜,著力培育“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基地,讓“美麗産業”成為農民增收和擴大就業的重要途徑。   

  涪陵區林果資源豐富,全區經濟林現已發展到300余萬畝,農民人均果樹超過200棵。全區果品産量達100萬噸,其中柑橘、龍眼産量均居全市區縣前位。為進一步帶民致富,豐富美麗鄉村建設內涵,涪陵堅持做強林果産業支撐著眼,持續大力發展相關鄉鎮、村社板栗、柑橘、龍眼等産業,形成美麗鄉村與産業發展互促共進。   

  藺市鎮龍泉農民新村是涪陵以産業支撐助推美麗鄉村之一。在農民新村全部實現“六通”和“六有”基礎之上,大力發展花卉、中藥材、南方早熟犁、優質大米基地等産業,全年實現産值300余萬元,帶動農民就業1200余人,成為涪陵改善人居環境和産業發展示範村。   

  培育農村現代文明   

  垃圾無人清,道路沒人掃;屋內現代化,屋外臟亂差,部分村社的人居環境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如何徹底改變當前農村臟亂差的現狀,推動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鄉村”先行區,引起了涪陵區委區政府的深入思考。   

  緊接下來,涪陵區委區政府迅速實施一系列“鄉村清潔、培育新型農民、衛生醫療、環保”等改善人居環境工程。主要內容是以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目標,進一步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以農村新社區建設為載體,進一步培育農村文明新風尚;以深化“巴渝文化”為重點,進一步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   

  與此同時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加大農村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的選樹,深化文明村鎮、文明集市、十佳文明戶等的評選表彰。通過典型引領示範,加強村民道德宣傳教育。廣泛開展“鄰裡守望”活動,把關愛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等作為重點,親幫親、鄰幫鄰,互幫互愛,守望相助,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風尚。   

  2017年以來,涪陵區委區政府還根據“四城同創”要求,組織全區上下幹部開展文明禮儀進社區、進鄉村“六進”“再創業、新發展”金點子等活動,以完善領導機制、落實領導責任,創新工作機制,倡導村民遵章守紀、做文明人、説文明話、辦文明事等,從而紮實推進涪陵美麗鄉村建設。(供稿 重慶市涪陵區建委 余軍偉 編輯 陳香)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