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重慶城口興田村:大山裏“森林人家”發“生態財”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昂揚奮進,砥礪前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廣大人民群眾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充分感受到了偉大祖國的日新月異,觸摸到了發乎內心的滿滿獲得感。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黨的十九大將在今年召開。人民網特別推出“喜迎十九大、觸摸獲得感”專題報道欄目,匯納人民網記者深入鄉村、街道、學校、醫院、哨所等基層的所見所聞,用記者的筆觸、鏡頭、圖片、視頻,講述沾滿泥土、飽含露珠、帶著溫度的鮮活故事,反映基層改革發展的喜人變化和人民群眾的真實感受。希望用這些小小的故事,編織成美麗的花環,獻給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人民,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村民口述:“森林人家”裏的幸福故事
六月的鄉野,山色青翠。驅車行駛在大巴山腹地的重慶城口縣境內,滿目崇山峻嶺、高峽深谷。“九山半水半分田”是這裡真實的寫照。
清晨,距離縣城70公里的東安鎮興田村,被團團雲霧籠罩著。潺潺流水旁,一幢幢別致的“小洋樓”掩映在山間。每到盛夏,大批外地遊客就會沿著峽谷間一條蜿蜒的公路往返於此地。
大巴山深處的興田村,公路兩旁坐落著幢幢“小洋樓”。黃祖滿 攝
很難想像,數年前,興田村還是個無人問津的偏遠村落。別説外人前來,就連本地人都不願留下。“當時村裏只剩下200來人,而且幾乎全是‘老弱病殘幼’,守著破爛的土屋種土豆、玉米,吃了上頓沒下頓。”曾經也長期在外務工的現任興田村黨支部書記龍明安深有感觸地介紹。
“俗話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這裡又有好山又有好水,就靠這山水發財了!” 東安鎮黨委書記李章平介紹,改變從5年前開始,興田村依託當地獨特的自然風光、氣候條件和生態美食,啟動了鄉村旅遊扶貧試點,打造“大巴山森林人家”特色品牌。短短幾年,這就成為農戶致富好手段,2016年底,興田村人均純收入從2012年前的1980元增長到1.7萬元,一舉從最貧窮落後的“硬骨頭”蛻變成鄉村旅遊脫貧的示範點。
大山深處聚人氣 好山好水引客來
“啥,山水還能賣錢?”常年居住在此,村民已經“審美疲勞”,因此發展“大巴山森林人家”的思路一經提出,村民的議論就炸開了鍋。
“雖説我們這裡風景好,但萬一沒人來呢,搞農家樂給誰住?”李章平回憶稱,當時群眾的參與積極性普遍較低,怕投入、怕風險。為此,鎮、村組織召開了數次動員會,對補助標準、扶持舉措和發展前景進行講解,以消除他們的顧慮。
時年24歲的唐任平成了首批6個“吃螃蟹”的人之一。村裏開動員會時,他正在攀枝花打工。為結婚剛剛籌錢在老家修了新房的他,成為村裏重點動員對象。在與留守在村裏的父母多次溝通後,他毅然辭工回家。
“我們這兒到處都是森林,門前的亢河清澈漂亮,呼吸的空氣都是甜的。夏天最熱的時候,也不過20來度,在這裡搞旅遊,一定會賺錢的。”常年在外打工長了見識,唐任平頗有幾分經營頭腦。僅一個月,他用自家房屋改建的“大巴山森林人家”就開業了。當年的4個月裏,他的4間客房8個床位收入了8000多元。嘗到甜頭的他,次年一開春便把住房擴建了一層,床位也增至20個。從2013年起,“大巴山森林人家”每年給他帶來的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並逐年遞增。“在外打工日曬雨淋,現在靠風景就賺錢了。去年我把以前的住房賣了,在旁邊新修了個更大的,今年的收入至少在15萬以上。”站在新房前的唐任平笑容燦爛。
住進新房並在家當上“老闆”後,趙永蘭一家總是笑容滿面。劉政寧 攝
如果説唐任平是靠好山好水實現了從“打工仔”到“老闆”的跳躍,那趙永蘭就完全是靠好風光將一家人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2013年,趙永蘭因車禍左腳粉碎性骨折,長期在外務工的丈夫也因此放棄工作回家照顧她。治病加上沒有固定收入,家裏入不敷出。
2014年,興田村的鄉村旅遊逐漸有了名氣,趙永蘭也萌生了搞旅遊的想法。在政府扶持下,她貸款建了“大巴山森林人家”。“一開業就完全不愁客源,去年暑假40余天,我家8個房間就有4萬多元的純收入,今年擴大了規模,保守估計能翻番。”趙永蘭表示,雖然現在身上還背了不少貸款,但日子過得比以前有勁多了。
看到在家的村民紛紛發起了“生態財”,那些離家在外務工的老鄉陸續回來了,“大巴山森林人家”如雨後春筍般迅猛發展。置身興田村,可以看到當地人曾經世代居住的土屋,都變成了嶄新的“洋房”。“現在,村裏的人氣明顯旺了起來,目前常住的村民已達到700多人。而全村沒有一個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這才是我們最大的驕傲。”龍明安的話語鏗鏘有力。
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
“土疙瘩”變“香餑餑”
戶帶村,村帶村。興田村的成功,引發了周邊黃金、鮮花等村的紛紛效倣。李章平透露,截至目前,興田村已建成“大巴山森林人家”100余戶,鄉村旅遊直接或間接促進了農戶增收,增收覆蓋率達90%以上。但由於是村民自主經營,檔次偏低、服務不到位等問題日益凸顯,如何進一步挖掘興田村生態旅遊資源,將鄉村旅遊提檔升級,讓老百姓日子更上一層樓,是興田村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楊世元一家此前居住的土房和現今的“巴渝民宿”對比。劉政寧 攝
由於之前常年閉塞,大巴山區原生態的生活方式、民風民俗在興田村保存較好,森林覆蓋率達91.8%,田園、民居等景觀豐富,物産富饒,古村遺落恍若隔世。2016年,重慶啟動“巴渝民宿”項目,選擇大山深處的獨特生態資源進行打造,將其轉變為經濟優勢,助農民脫貧致富。興田村的條件,與之高度契合。於是這裡成為全市首個“巴渝民宿”項目點。此時,建卡貧困戶楊世元一家3口因原住的土房墻體破裂無法居住,正蝸居在山上的一間狹小的垛木房裏。由於腿部殘疾不能幹重活,他只能靠養羊、種玉米勉強度日,卻不知道命運即將發生翻天覆地改變。
10月,楊世元接到村裏的通知,獲知自己有了建新房、住新家,甚至還可脫貧致富的機會。懷著半信半疑的態度,他領著母親一同參觀了還在裝修的“巴渝民宿”。有廚房、有臥室、有火坑、有客房,門前還有幾塊小小的田地,母親當時就樂了,連連點頭説:“要得,要得!”
要住新房,錢從哪來?根據相關政策,楊世元將自己原有的宅基地復墾,房屋的修建、裝修、配套設施資金,由宅基地復墾後多出來的建設用地指標參加地票交易所獲得的地票收入、農戶享有的各類扶貧資金和銀行貸款等組成。12月,楊世元與母親從山上搬進了這棟建築面積約270平方米的三層特色民宿。
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巴渝民宿”不僅滿足日常居住,更可用於經營。巴渝民宿公司不僅免費給農戶培訓,還協助他們進行客房行銷和管理,收入採取二八比例分成,農戶得大頭。“旅遊旺季要來了,光是上周我的客房收入就有4000多元,每次收到匯款信息我都要看半天,像做夢一樣。”楊世元向記者展示著收款短信,笑得合不攏嘴。
隨著客流高峰來臨,唐太友夫婦每天都要在廚房忙活半天。劉政寧 攝
在興田村的“巴渝民宿”院落中,楊世元還有3戶鄰居,分別是劉啟雙、嚴永付和唐太友,他們均是建卡貧困戶。與楊世元不同的是,唐太友夫妻倆除了提供住宿,還在閒時養蜂、喂雞、採野菜、挖藥材,“這些東西遊客們都喜歡得不得了,沒想到以前我們都看不上眼的‘土疙瘩’,現在全部都能賣錢。”唐太友高興地對記者説,今年以來,他的收入已有4萬多元,“馬上旅遊旺季來了,收入會更多!”
大巴山深處,農戶臉上洋溢的笑容,是他們對當下生活滿意的真實寫照。興田村的幸福嬗變,只是重慶深化改革、精準扶貧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因地制宜謀發展,讓百姓走上一條看得見、摸得著、可持續的致富之路,正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根本所在。(記者 張祎 劉政寧 馮文彥 劉祎)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