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山城故事>正文

黃桷埡農民畫家黃富春 用油畫推廣重慶美景

2017-06-28 11:14:05 | 來源:重慶晨報 | 編輯:陳香 | 責編:石麗敏

【山城故事】黃桷埡農民畫家黃富春 用油畫推廣重慶美景

【山城故事】黃桷埡農民畫家黃富春 用油畫推廣重慶美景

【山城故事】黃桷埡農民畫家黃富春 用油畫推廣重慶美景

【山城故事】黃桷埡農民畫家黃富春 用油畫推廣重慶美景

黃富春畫作。

  初中畢業後開始務農,因為熱愛畫畫,他最終成為一個畫家。其畫作被廣泛喜愛和收藏,有些甚至走進了中國美術館。唸唸不忘,必有迴響,農民畫家黃富春的故事,讓我們再次相信“熱愛”的力量。

  如果每個人都能不計功利地堅持自己的熱愛,也許,我們都能成為自己的傳奇。

  願你有所追求,願你有所熱愛,願你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白天扛著鋤頭在農田裏勞作,晚上回家拿起畫筆創作油畫。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創作的油畫《涂山湖畔》,被香港大公報稱作是描述中國西南新農村的《清明上河圖》。

  這個作者,就是從南岸區黃桷埡油畫村走出的農民畫家黃富春,是黃桷埡農民油畫培訓班的首批學員。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外國朋友的搶手貨,被多個國家的收藏家買走。

  昨日,南山街道打造的黃桷埡油畫村A展廳成功投入使用,並舉行慶祝建黨96週年油畫展。在畫展上,重慶晨報記者獨家專訪了這位農民畫家。

  畫·熱愛

  白天田間勞作夜晚學畫畫

  黃富春個子不高,笑容質樸,面對採訪有些害羞。他是地道的黃桷埡人,1972年出生在泉山村。初中畢業後,因生活所迫,他放棄學業,當了一個農民,天天在田間地頭勞作。受父親影響,他一直喜歡畫畫。但為了生活,他從來沒有受過正規培訓。

  1992年,黃桷埡鎮成立了農民油畫培訓班,黃富春馬上報名參加。當時全班共十多名學員,全部是黃桷埡當地的農民,都是油畫愛好者。

  為了更好的生活,黃富春借錢買了一輛摩托,平時在黃桷埡鎮跑“摩的”,週末去上課。後來,他又開過工程車,開過火鍋館,生活雖然很清苦,有時累得回家畫筆都拿不動了,但他從沒有放棄畫畫。

  畫·收穫

  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經過在培訓班一年多的學習,學員們的作品被送到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他們的作品質樸雅趣、浪漫率真,充滿清新的鄉土氣息,當即引起轟動。中國美術館收藏了三幅作品,黃富春的作品是其中之一。

  隨後,“黃桷埡油畫”知名度越來越高,經常到全國各地參加展出。每到一處,他們的作品都受到中外觀眾的喜愛。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光明日報四十多家新聞媒體對“黃桷埡油畫”這一群體進行過報道。

  1997年,黃富春以家鄉旁邊的涂山湖為題材,創作了一幅《涂山湖畔》,更是被香港大公報稱讚為“反映中國西南新農村的《清明上河圖》”。隨後這一作品被一名收藏家高價購走。

  畫·愛情

  外出寫生結識現在的老婆

  “學習油畫改變了我的生活。我的老婆就是我寫生時認識的,當時她正在放牛,成了我的畫景之一。”黃富春説,當年他背著畫夾到萬盛農村去寫生。正當他畫得起勁時,一名女子牽牛走進了他的視線。後來,他去一農戶家借水喝,再次遇見這位姑娘。再後來,她成了他老婆。

  兩人結婚後,黃富春利用自己的繪畫功底,開了一家廣告公司。這些改變確實是學習油畫帶來的,在廣告設計中,如何用色,如何排版、畫面結構等,都是他的專長。

  目前,他的公司生意不錯。“但我依然沒放棄畫畫。”妻子很支持他,獨自挑起了公司大梁,給黃富春更多時間創作。

  畫·專一

  始終以家鄉農村為創作題材

  2013年,南岸區以南山街道文化中心1000余平米房屋為發展基地,還騰出10間房屋作為油畫工作室,重新組建“黃桷埡油畫村”。黃富春成為村裏的常駐畫家。

  目前,油畫村已有19位常駐畫家,還有30余位客座畫家進駐,包括重慶市美協副主席鄧旭以及畫家何強、張繼渝。隨著畫家的增多,南山街道再次投入,成立了A展廳,B展廳也在加緊建設中,今後還將打造一個藝術村落。有畫室,有展廳,這在全市街鎮中屬於首創。

  如今,黃富春一有空就到工作室畫畫。“現在回頭再看以前的作品,我覺得有些幼稚。”他很謙虛地説。隨著歲月的積澱,他的畫風開始轉變,手法更大膽,創作時更加收放自如了。唯一沒變的是他始終以重慶鄉村風景以及農民田間勞作、生活日常為題。

  在昨天的油畫展上,黃富春展出了自己近期的五幅作品。用色濃墨重彩,畫風偏向寫實派。表現的均為重慶農村景物,有一幅就是畫的南山黃葛古道。另一幅描繪了農村翻曬穀草的生活場景。

  目前,黃富春正在對《涂山湖畔》進行再創作,他想展現黃桷埡的現代之美。(本報記者 楊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