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滾動>正文

網絡綜藝 保持“匠心”方能出新

2017-06-28 11:21:09 | 來源:光明日報 | 編輯:陳香 | 責編:石麗敏

  光明日報訊:在經歷去年一整年火熱後,網絡綜藝正快速擴張。《奇葩説》《吐槽大會》《圓桌派》《火星情報局》等播放量已然傲視傳統綜藝。據悉,2016年互聯網娛樂産業增速最快的領域就是劇集和綜藝,而今年全球網絡綜藝264檔,中國網絡綜藝就佔到了98檔。

  然而,發展也讓網絡綜藝面臨快速擴張期的“老問題”——同質化凸顯,扎堆的明星和高昂的成本,這些開始扼住網絡綜藝的“咽喉”。許多人不禁反思:網絡綜藝是遭遇了和傳統綜藝同樣的“瓶頸”,還是到了轉向的十字路口?

  “平臺差異化”是關鍵

  近年來,創新成為國內綜藝界的核心訴求。野蠻生長的模式節目降溫,為創新打開了巨大的口子。但問題是,到底該怎麼創新?

  “現在國內綜藝市場,大概77%要依賴大明星,80%依賴國外的模式。尤其網絡綜藝,並沒有顯示出和電視綜藝本質上的區別,還以傳統媒體方式做著互聯網平臺上的傳輸。”在近日舉辦的2017年愛奇藝世界大會網綜論壇上,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道出了“平臺差異化”的重要性。

  王曉暉認為,網絡綜藝首先意味著互聯網語境與傳統媒體接受方式、盈利模式的不同,比如網絡互動、付費會員等都是網絡的優勢所在,也決定了它與“電視手段”傳播的差異。

  同時,平臺的差異化也意味著不同平臺對“流量”的爭奪。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指出,網絡綜藝的價值是在任意空間中“忙裏偷閒”,這是電視無法比擬的。這句話,正好指向了“移動端”這一傳播方向。

  “視頻網站不要成為升級版本的電視機,網絡綜藝也不要成為觀眾選擇焦慮的遙控器。”冷凇説。隨著微視頻的興起和移動端的繁榮,不少網絡綜藝瞄準了從“大片大製作”到“小片小成本”的轉換風口。滿足受眾更加多元的偏好乃至私人定制,都是網絡綜藝平臺的優勢所在,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既做“大眾菜”,又做“私房菜”

  網絡綜藝的特別之處,不只是平臺的獨具特色,也有內容的差異和細分。可以説,網絡受眾不斷變化的構成,也持續決定著網絡綜藝的接受取向。

  “曾經主體網民的結構是偏年輕化的,但隨著互聯網人群越來越多樣化,網民的組成已經向著更均衡的方向發展,這就需要我們瞄準各個細分領域,既做‘大眾菜’,又做‘私房菜’。”王曉暉認為,不同群體的需求得以開掘,將打開更廣闊的製作空間。

  譬如,今年年初火遍全國的《見字如面》《朗讀者》等文化類綜藝節目,就廣受知識分子和高齡受眾的好評,被譽為綜藝界的一股“清流”。相反,年輕的90後受眾,則強調強個性、開腦洞、二次元等特徵。這對網絡綜藝擺脫高成本、拼明星和同質化“陷阱”,無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強娛樂、重垂直、年輕態、高效率、全心投入”,愛奇藝副總裁姜濱提出了這五項網絡綜藝差異化內容。也有人認為,小製作、博尺度、粗加工的陳舊網感將向精細化、深度打磨的新網感升級。無論如何,觀眾口味的差異和精細化,也決定了網絡綜藝生態的成熟化——差異化創新已是箭在弦上。

  最難的是“保持匠心”

  “工匠精神”,或者説“匠心”,一直是近年來輿論的高頻詞。對網絡綜藝而言也不例外——創新需要的不只是對大勢的把握,也許更需要“十年磨一劍”的匠心。

  “有時候,為了一個創意研發的深入跟進,可能需要兩三年時間打磨一個節目。但並不是所有製作者都會選擇這樣去做。”冷凇説。

  以高爾夫球賽的直播為例。冷凇指出,國內還沒有一個團隊能在山頂上全程跟拍一號木,總是半途就跟丟。而美國比賽中從起飛到落地,機位都跟得很好。曾疑惑不解的他向其中一位攝影師請教,得到的答覆是:“我專門幹這活已經幾十年了。”

  “匠心是需要環境支撐的。”遠景影視公司副總經理王剛認為,市場環境的駁雜,常常讓懷揣匠心的入行者過多捲入銷售、廣告等眾多問題,所以最難的是“保持匠心”。隨著新一年綜藝節目制播分離趨勢的顯著化,製作工藝也將變得更加專業,這對於“保持匠心”無疑是利好的消息。

  很大程度上,保持匠心也意味著打造“團隊”。“相比于打磨節目,我們更傾向於打磨團隊。”米未傳媒CEO牟頔談起她的“打磨”之道,“比如《奇葩説》團隊,他們每年就做一個節目,剩下的時間學習、成長,以此保證自我更新的動力。”這也印證了“保持匠心”重要的一點——從業者不應只是“埋頭苦幹”,也應為“抬頭仰望”留白。(記者 魯博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