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重慶實現農村貧困學生營養餐全覆蓋

2017-07-06 10:35:46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劉詩揚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我市實現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全覆蓋惠及200余萬名學生

【區縣聯動】【酉陽】重慶實現農村貧困學生營養餐全覆蓋

近日,酉陽清泉鄉中心小學,孩子們正在吃營養午餐。

記者 鄭宇 攝

  木耳肉片、青椒土豆絲、番茄蛋湯……6月29日中午,在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清泉鄉中心小學,大約360平方米的食堂裏,幾十張桌子排得整整齊齊,700多名學生正在就餐。“學校的飯菜比家裏的好吃!”學生毛習山一邊吃,一邊笑瞇瞇地對記者説。

  “自從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後,農村娃兒的身體長好了,上課時精神頭也足了。”該校校長何飛説。

  確保農村學生吃得營養、吃得放心,是一件關係到眾多家庭的民生實事。為此,2015年重慶市將“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實現全覆蓋”納入25件重點民生實事之一。截至2016年底,全市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已實現全覆蓋,惠及學生200余萬人。

  校校有食堂 人人吃午餐

  清泉鄉中心小學坐落在酉陽與貴州的交界地帶,由於地處偏遠,在實施寄宿制學校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前,不少學生每天走路上學,只能吃早晚兩餐。

  建成寄宿制學校後,清泉鄉中心小學新修了標準食堂,冰箱、消毒櫃、碗櫥等一應俱全,還配備了幾名專職炊事員。每週的菜譜按照市裏要求的基本標準來搭配,還會隨著時令蔬菜和營養要求而變化。以前學生“上學放學兩頭黑,餓著肚子跑來回”的情況,已徹底成為歷史。

  清泉鄉中心小學的變化,是重慶市大力實施“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實現全覆蓋”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早在2011年,國家就啟動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簡稱“營養改善計劃”),將重慶市黔江、城口、武隆等12個集中連片特困區縣納入試點範圍,按每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在校時間每天3元(2015年開始為每天4元)的標準,給予營養膳食補助。

  2012年,重慶市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將萬州區、開州區納入市級試點,補助標準參照國家標準執行。同時,鼓勵引導其餘區縣根據自身實際,通過為學生提供愛心午餐、免費飲用奶等形式,自主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截至2016年底,重慶市14個試點區縣共惠及學生86萬人,其餘自主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區縣惠及學生約120萬人,基本實現了“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

  多渠道保障“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重慶市各區縣紛紛出臺有力的制度和措施,保障農村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實現全覆蓋。

  比如,武隆區在各中小學建立了可追溯的食品衛生安全管理體系和信息系統,嚴把食品採購關;巫山縣每學期召開專題家長會議1次,教職工下訪入村入戶1次,確保營養改善計劃政策知曉率達100%……

  2015年3月,重慶市印發《關於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學校午餐菜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孩子們的菜譜從一個葷菜調整為一葷一素。“其中,每餐蛋白質攝入量小學、中學分別不少於30克和36克,深色綠葉蔬菜每週至少3次。”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此食譜的基礎上,各實施學校還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加進一些地方性、時令性的食材,確保補助金全部用於學生午餐。

  不準無證供餐;不準建以營利為目的經營食堂;不準採購、加工劣質原料……記者了解到, 除了在面上做到全覆蓋,市教委還會同市食藥監局一起制定了確保學校食品安全的“六不準”“九必須”,並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以保障營養餐的安全。

  農村學生體質增強

  “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極大地改善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發育遲緩、營養不良等問題。”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前不少農村孩子尤其是家庭貧困的農村孩子都不同程度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

  如今,來自市中小學保健所的數據顯示:2016年的監測數據與2012年相比,重慶市農村男、女學生身高分別平均增長2.02釐米、2.21釐米,體質也不同程度地增強。

  該負責人介紹,重慶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5年來,全市共投入資金約54億元,累計新建、改擴建1957所學校食堂,建築面積62.4萬平方米。

  該負責人表示,2017年,重慶市將繼續抓好14個試點區縣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工作,並擬指導地方自主試點實施區縣進一步創造條件,將建卡貧困家庭子女、城鄉低保家庭、孤兒、殘疾兒童、特殊困境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部納入,進一步擴大營養改善計劃受益人群。(記者 李星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