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專稿>正文

民心佳園社區 其樂融融大家庭

2017-07-08 18:15:56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道(高爽):留守小孩無人看管,獨居老人無人照料,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讓老人老有所依,重慶市兩江新區民心佳園社區成立的市民學校和開展的“幸福來敲門”關愛空巢老人社會服務項目給出了答案。

  言傳身教 讓孩子健康成長 

  “我沒有文化,有些話心裏知道但説不出來,所以説,得培養孩子。”7月6日,一位母親在民心佳園社區市民學校舉辦的趣味閱讀培訓活動中説。這位母親叫張小榮,是一名10歲孩子的媽媽,墊江人,在重慶務工,她的孩子在參加市民學校開展的志願服務活動中和志願者們一起度過了快樂的美好時光。張小榮還説:“放假的時候,家裏沒人可以輔導孩子,市民學校現在開展了暑期課堂,孩子不僅可以來這裡學習,也彌補了放學放假之後沒有老師輔導的空白。” 

已過審【CRI專稿列表】民心佳園社區 其樂融融大家庭

孩子們在市民學校學習 屈珂慧 攝 

已過審【CRI專稿列表】民心佳園社區 其樂融融大家庭

志願者為孩子講解知識 屈珂慧 攝

  據了解,民心佳園社區市民學校由共青團重慶市委主辦,在兩江新區團工委的具體指導下,于2011年8月由兩江新區金山街道民心佳園社區牽頭成立,這是重慶成立的首家市民學校,以志願服務為主要形式,倡導“志願者到社區去,志願者從社區中來”的新風尚。

  市民學校以提升市民素質、促進城市文明為主題,先後開設少兒合唱團、四點半課堂、週末英語培訓班等多項志願服務項目。目前,組建了骨幹志願者隊伍14支,註冊志願者3749人,受益人數達2萬餘人次。學校地址開設在社區綜合服務大樓,交通便利,方便家長接送和照料孩子,緩解了社區弱勢群體後顧之憂。 

  “用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孩子的品行,這真正做到了言傳身教的典範。”既是家長又是志願者的雷玉華説,“市民學校為家長減輕了負擔,我的孫子參加四點半課堂後,不僅成績提高了不少,學習習慣也改善了許多,後來我主動申請為志願者的一份子,和社區其他志願者一起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親力親為 讓老人老有所依

  隨著老齡化人口不斷增加的趨勢日益顯現,關心和愛護老年人群體逐漸成為人們最關心的話題,空巢老人家庭問題日漸突出。據了解,民心佳園社區(公租房社區)目前在冊的空巢(含獨居)老人共215戶,334人。這部分老人由於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他人幫助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心理上也越來越脆弱,心情鬱悶、沮喪、孤寂、平時愁容不展、長吁短嘆、甚至流淚哭泣,引發了較多的社會問題和家庭問題。為此,民心佳園社區啟動了“幸福來敲門”關愛空巢老人社會服務項目。

  該項目以“四個建立”為基礎,開展特色為老服務。一是建立社工服務工作站,以“社工(兩名常駐)+志願者(高校誌願者、社會志願者、社區志願者)”的模式為100戶老人提供家政清潔、生活照料、健康檢查、心理疏導等服務;二是建立社區愛心網點,提供社區超市、理髮、餐飲等愛心上門服務項目;三是建立日常精神關懷機制,排解老人孤獨感;四是建立空巢老人專屬檔案,包括服務情況記錄表及反饋表、老人需求統計表等。項目開展以來,截至今年五月底,累計為老人提供服務2300余次,探訪服務1600余次,及時響應處理233次,跟蹤服務101項次,修改記錄臺賬149項次。生活信息電話通知246余次,發放慰問品530余份。

  已過審【CRI專稿列表】民心佳園社區 其樂融融大家庭

  社工對老年人愛心關懷 屈珂慧 攝

  “不論什麼時候,只要老人有需要,‘幸福來敲門’項目的社工都積極為大家服務,想方設法地為老人答疑解惑、排憂解難,不僅逢年過節的時候來慰問我們,還開展了手工編織、書法課堂、棋藝競技等趣味活動,讓我感受到了濃濃的關愛,覺得自己老了不僅有依靠還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來自民心佳園社區66歲的萬婆婆開心地説道。

  對孩子言傳身教的關心,對老人親力親為的陪伴,看似簡單的舉動卻充滿了無限的關愛。在民心佳園這個大家庭,志願者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志願精神,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快樂自己,在默默付出中收穫真摯的情誼。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