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3年後渝中交通格局將大變樣
原標題:3年後渝中交通格局將大變樣:新增8000多個車位 住宅小區可增建公共停車場
未來三年,地處主城核心的母城渝中,將迎來交通格局的重大升級。
日前,重慶市渝中區印發《重慶市渝中區“內暢外聯”三年行動方案》,提出從2017年起,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全區交通運行效率明顯提高,公交優先進一步強化,“行車難”、“停車難”有效緩解,交通秩序顯著改善,交通安全持續可控,交通擁堵狀況“一年有緩解、兩年有變化、三年見成效”。
——內暢
到2019年,高峰時段主要幹路平均車速達到25公里/小時以上,城市道路堵點和擁堵路段較2016年減少50%以上;城市道路交通亂點較2016年減少50%以上;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由2016年的59%提高到64%以上,其中軌道交通佔公交出行比例由2016年的41%提高到50%以上。
——外聯
到2019年,完善過境路網體系,渝中區與江北區、南岸區、九龍坡等周邊區域路網聯繫更加順暢,互聯互通水準進一步提升,核心區交通一體化發展取得顯著進展。
——互通
到2019年,交通換乘樞紐佈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路、鐵、軌、水、索”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深度融合發展,高效便捷、無縫銜接的多式聯運體系更加完善。
《行動方案》顯示,渝中區將著力推進城市功能優化、城市路網建設、停車場所建設、人行設施建設、軌道線網建設等七項重點任務,大力實施十三項重大舉措。努力實現“進得暢、出得順、停得下”,全面構建安全、便捷、綠色、高效的現代化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城市路網
大坪解放碑等節點交通將優化
重點配合推進紅岩村大橋、曾家岩大橋、渝澳大橋—兩路口(長江一路方向)南北分流通道等項目建設工作,配合做好兜子背兩江隧道等跨江通道建設,積極協調推進五縱線擴能改造。
重點推進解放碑地下環道工程(三期)、解放東西路拓寬改造、菜袁路拓寬改造、雷家坡立交、兩路口環道改造、渝州路改造等主幹道工程,積極推進石油路接嘉華大橋連接道等次支路網建設。
持續開展節點緩堵和路網加密。重點推進大坪商圈、總部城片區、解放碑商圈、下半城片區、十八梯片區等節點交通優化項目,提高城市道路節點通行能力和轉換功能,有效減少交通運行堵點和瓶頸點;完成五一巷、醫學院支路、茶亭南路、富華路、紅雲路、錦程路接醫學院路、四方街、白象街、長和路等斷頭路打通工程。
停車場所
開工25個停車場 支持自用地新增公共停車場
按照“配建為主、公共為輔、佔道為補充”的停車設施供給格局,提速公共停車場建設,嚴控路內佔道停車場。開工建設公共停車場25個,新增公共停車泊位數8000多個(不含小區配建)。
挖潛增建公共停車場項目,支持如重慶市少年宮等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各類企業、既有住宅小區,利用自有用地地上空間增建公共停車場,推動一批平面停車場實施“平改立”;充分利用東水門大橋、歸元寺儲備地塊等舊城改造、國有儲備地的閒置地塊、危舊房拆遷後空地及公園綠地、橋下空地等地塊,建設公共停車場,繼續推進“智慧停車”建設,提高停車泊位利用率。
加快推進軌道“P+R”換乘樞紐建設。結合軌道站點佈局,規劃建設類似棉花街地塊、解放碑地下商場改建停車場等一批停車換乘樞紐,實行優惠收費政策,鼓勵市民換乘軌道交通進出核心區,減少核心區機動車數量,緩解堵節點交通壓力。
人行設施
三年內新建人行過街設施10座以上
充分發揮人行過街設施在“人車分流”方面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完善渝中區人行過街設施規劃,重點在學校、醫院、商業等人口密集區域建設一批人行過街設施,三年內確保新建人行天橋、地通道等人行過街設施10座以上,改造完善人行過街設施6個。
試點推進特色綠色步行廊道。結合全區建設10個傳統風貌區、改造10個山城老街區、整治提升10個特色老社區工作,因地制宜陸續打造彰顯山城江城風貌特色的步行廊道。
全面提高渝中兩江濱江區域城市品質,建設集旅遊、休閒、建設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步行親水空間,打造全市最美、全國一流濱江景觀帶。
軌道交通
研究軌道遠景線路 探索新型軌道交通制式
全力服務保障5號線一期、9號線渝中區段、10號線二期3條在建軌道項目,重點做好1號線朝天門站、5號線歇臺子站等站點相關協調服務和徵地交地工作,充分發揮軌道交通骨幹作用,逐步實現在區軌道交通網絡化。
結合渝中區開發建設情況,深入研究軌道遠景線路,推進軌道5A延伸線規劃研究工作,積極爭取納入全市軌道線網規劃。同時,積極探索新型軌道交通制式,如導軌電車、APM等,逐步實現在區軌道交通多元化。
公交線網
解決好“最後一公里”和“最先一公里”
加快推進符合安全通行條件的次支幹道公交全覆蓋,確保每年優化調整公交線路不少於2條。對接駁公交進行“補空”優化,大力發展支線公交和穿梭巴士。
分層次、按功能優化調整區內公交線網結構,依託“互聯網+公交”便捷模式,積極探索“定制公交”“商務巴士”“社區巴士”等特色公交服務,增強公交吸引力。
結合軌道交通開通運營時間,調整與軌道線路重復的公交線路,進一步加強公交與軌道交通的有效銜接,提高軌道交通運輸組織效率,更好的解決群眾“最後一公里”和“最先一公里”出行問題。
公交路權
進一步保障公交優先車道運行
秉持公交優先理念,進一步保障轄區內現有公交優先車道的運行。深入研究,配合市級部門在有條件的城市幹道開展公交優先道和多乘員HOV車道示範段建設。
積極配合上級相關部門繼續推進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建設,鼓勵引導第三方信息服務商利用政府開放的交通信息資源,提供交通資訊、實時路況、公交電子站牌等多樣化、個性化交通出行信息服務,從而提升公交信息化水準,方便群眾出行。
積極配合上級相關部門推進公交停車場建設和公交停車港優化工作,形成公交樞紐站、首末站、中途站合理佈局,改善群眾出行環境。
城市客運
推動傳統計程車行業運營模式升級
引導傳統道路運輸和用車模式的轉型,推動傳統計程車行業運營模式升級,適應新時代互聯網客運的發展要求;加強網絡約車、網絡拼車等新型用車模式的管理,進一步完善適應新型用車模式和道路運輸的監管政策,形成繁榮、有序的城市客運市場氛圍。
多式聯運
探索路鐵軌水索深度融合
結合菜園壩濱江新城建設、朝天門片區改造等工程的推動實施,積極探索全區道路、鐵路、軌道、水運、索道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的深度融合發展,形成高效便捷、無縫銜接的獨特多式聯運體系。
交通秩序
逐步將主幹道建立打造為連續性電子警察執法路段
圍繞擾序、闖禁、降噪、亂點、設施“五大整治行動”,建立多部門參與、多警種聯動、交巡警(主要負責主次幹道)和派出所(主要負責支路和背街小巷)聯勤聯治交通違法行為的工作格局。
重點開展“擾序、闖禁、降噪、亂點、設施”五大主題14類整治。逐步將主幹道建立打造為連續性電子警察執法路段。
交通管理
應用“互聯網+信號優化”技術
新建、補充和完善交通流檢測設備和信號燈聯網設備,用數據支撐交通信號的優化控制和聯網協調控制。
應用多車道匯入信號自適應控制、單向交通、潮汐車道、可變車道等交通組織新型措施,深挖道路資源,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應用“互聯網+信號優化”技術,實時分析交通流量變化,實現信號監控、多路口控制、路口渠化、方案變更等複合功能應用,大力推進交通信號管控智慧化。
停車治理
協調社會單位開放部分停車位
加大佔道停車管理力度,從嚴控制新增佔道停車,對現有路內停車場的設施設備、標牌標誌標線、編號工作按停車“五統一”的要求進行規範。
統籌使用區域各類停車資源,逐步規範居住區停車秩序。同時,積極協調社會單位開放部分停車位,供附近居民夜間停車,緩解區域停車壓力。
進一步深化停車收費價格調整機制,經相關單位研究,將通過價格杠桿的有效調劑,引導市民將車輛停入室內停車庫,從而提高路內停車位的週轉率和道路通行能力。
綜合治理
13種嚴重交通違法人員和企業將公開公示
配合市級部門推進道路交通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就嚴重交通違法、交通責任事故與個人徵信、機動車保險費率等掛鉤機制提供意見和建議。公開公示毒駕、酒駕、客運超員、超載等13種嚴重交通違法人員和企業。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積極引入交通設施社會維護單位開展交通標誌標線、信號燈、交通信息電子監控設備、交通信息發佈設備的優化設計、巡查維護和信號配時等服務,組建專業巡查維護和信號燈配時的社會服務隊。
根據市級部門統一部署,研究制定區域性機動三輪車、電動車交通管控措施,合理擴大貨車管控措施,調控交通供需、均衡路網流量。
結合城市功能調整、産業升級、環保搬遷、公交、軌道等交通樞紐站建設,逐步策動專業批發市場、大型物流集散基地、長途公交客運站等交通吸引量大的城市功能體向外遷移。
建立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媒體曝光平臺,配合市級部門建立交通違法有獎舉報平臺,發揮輿論監督作用。(記者 陳翔)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