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涪陵城鄉建委著力破解城市發展難題

2017-07-08 18:20:42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劉詩揚 | 責編:劉徵宇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近日,重慶市涪陵區城鄉建設委員會發佈消息,近5年來,涪陵區城鄉建委5年累計實施項目61個,城市道路18條共計24公里,人行過街項目14個,節點改造項目6個,休閒廣場2個;建成農民新村52個,消除農村D級危房5200余戶,新建公共停車場16個,建成公共停車位4200余個,舊城改造拆遷73.4萬平方米,完成投資資金達20.78億元。數據背後,記錄了涪陵區城鄉建委破解涪陵城市發展上的卓越成績。

  迎接組織和群眾“趕考” 著力打造人才隊伍

  “十二五”期間,涪陵區委區政府作出了圍繞“3151”工作主線,以“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著力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作為城市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涪陵城市發展的歷史重任便落在涪陵城鄉建委身上。

  對於涪陵區委區政府的重托和涪陵城市發展的未來,涪陵建委黨委書記曾慶明多次提出“趕考”問題。曾慶明指出,要繼續把組織和群眾交辦的城市建設目標任務做好,把區委區府謀劃的“十三五”城市規劃的考試“考好”,努力向組織和人民交出優異答卷。

  為此,涪陵區城鄉建委首先集聚人才隊伍,優化自身人才結構。先後從各大高校公招大學生15名,其中研究生學歷3名,調配鄉鎮人員5名。23名年輕人參加了建築專業類二次學歷再學習,充實人才隊伍。接下來,就是開展調研涪陵城市發展的真正難題所在。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分析、研究和論證,涪陵區城鄉建委疏理出城市品質、城中村、停車難、過街難、舊城改造等八大類難題。

  涪陵區城鄉建委堅持以隊伍建設為基礎,通過“每週一講”等多種形式,全面加強政治、經濟、業務、法律等方面知識學習,提升隊伍能力素質,樹立良好行業形象。同時抓好執行力建設,堅持一線工作法,做到現場推進、現場協調,確保每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嚴格目標責任執行追究制度,堅持誰主管、誰負責,有責必問、失責必究。還要求機關科室、直屬各單位要強化整體意識、法紀意識,把“守紀律、講規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破解“三大”難題 增強涪陵城市功能

  據介紹,近幾年來,隨著涪陵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口密度迅速增長,車輛密度快速遞增,人口出行高密度,這種人、車、路的供需矛盾日益凸顯。行車難、停車難、過街難、交通擁堵已由時段性向常態性發展。一系列城市發展難題也擺在了涪陵區建委黨委“一班人”面前。

  就涪陵江南老城區而言,僅17.6平方公里面積的土地卻承載了將近40萬人口的荷載。“行車難、停車難、過街難”成為並行制約涪陵城市發展的三大難題。

  涪陵區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大”難題需要涪陵區城鄉建委從解決道路問題、停車位問題、人行立交問題入手。可是,解決這三大問題中的任何一個問題都要經歷選點難、方案設計難、投資難、協調難、施工難的“五重困難”,一張圖紙或一個方案可能就需要城建人幾十次乃至上百次的採點、設計、論證。

  例如涪清路一標、二標和江東連接道項目負責人,涪陵區城鄉建委機關城建科副科長邱瑀。邱瑀和同事每天都要從烏江一橋步行往返于長江三橋。白天採點,晚上匯總,還要論證等等,一年365天沒有節假日、加班是他們的常態。

  為了涪陵城市大發展,邱瑀等人拿涪陵城市“主動脈”、“咽喉”進行開刀。僅2015年和2016年,總投資近3億元,先後綜合改造興華中路、濱江路長江段、烏江段等一批橫向主幹道,新增澳海大道、恒昌路二期等一批縱向道路,實施長江一橋南橋頭立交、臥龍居立交等擁堵節點改造。

  緊接著,邱瑀與其團隊又開始向新的目標發起進攻,以暢通涪陵對外交通聯繫,拉開大城市骨架為目標,先後投資近1億元元,建成沿江高速涪陵南出口連接道、沿江高速江東連接道綜合改造工程,實施烏江一橋到涪陵南互通道路改造。據了解,其還將投資數億元,開展涪南路(鵝頸關隧道到鵝頸關立交)綜合改造前期工作,形成江南城區與週邊高速公路互通互聯新格局。

  據統計,短短幾年時間,涪陵城鄉建委機關城建科就完成了江南、江東組團18條、約24公里道路建,形成以江南“四橫八縱”和江東“二橫五縱”貫穿涪陵東西南北走向的路網新格局。

  除此之外,他們還先後建成了希望小學、臥龍居人行天橋等項目14個,建成體育館、黎明花園、澤勝中央廣場、順江移民安置區等公共停車場14個,預計2017年停車位將達到5000余個。不但緩解了城市人車分流、停車難問題,還彌補了涪陵城市功能。

  打贏舊城改造攻堅戰 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涪陵江南片區舊城改造是落實涪陵區委區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涪陵區政府確定在2014年至2018年完成人民西路、人民東路兩大片區共計8186戶、73.4萬平方米舊城改造任務。

  作為舊城改造城建者,涪陵城鄉建委知道涪陵江南片區舊城改造是推動涪陵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轉向內涵提升轉變的內在要求,是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迫切需要。

  涪陵舊城區中山路、烏江路和人民路、演武廳、何家堡片區等等,是涪陵城市發展典型的“城中村”。大多數房屋始建於五、六十年代,年久失修,基礎設施、公共空間、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嚴重不足,路網管線老化,安全隱患矛盾突出……。推進舊城改造提升,解決好各類“城市病”問題擺在了涪陵區城鄉建委的重要議事日程上。

  舊城改造説起容易,做起艱難。涪陵城鄉建委機關總支書謝彥錄,被抽調到拆遷組搞拆遷工作。謝彥錄每天戰鬥在拆遷工作第一線,由於拆遷工作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調研、規劃設計、方案制定、實施徵收等,還要對居民進行逐棟逐戶登記造冊。白天跑現場,晚上還要做資料,甚至顧不上與患尿毒症的年邁老母親和他年僅4歲的兒子通上一次電話,謝彥錄闡釋了城建人對城市發展孜孜不倦的追求。

  據統計,目前,涪陵全區已完成人民西路片區秋月門、蔡家坡社區、望欄橋、泗王廟社區共計3795戶、總面積達33.34萬平方米簽約任務,分別佔完成目標任務的98.7%和93.6%,並且現已拆除房屋8.1萬平方米、住家710戶,補償政策令群眾們深感公平、公正、科學、合理。

  據悉,涪陵區“十三五”規劃期間,涪陵區委區政府作出決定,未來五年,涪陵將逐步完成人民西路、人民東路和南門山三大片區共計1萬戶、近百萬平方米舊城改造任務,涉及社區10個,資金需求將突破80億元。面對新的目標,涪陵城建人又開始重整行囊,對涪陵城市發展持續貢獻力量。

  “趕考”再出發 著力破解城市發展難題

  據介紹,2017年是涪陵區委區政府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作為涪陵城市建設的主力軍,涪陵區城鄉建委再一次踏上了“趕考”的新征程。涪陵區城鄉建委將按照區委區府和“十三五”規劃部署要求,立足長遠,科學謀劃,從重大基礎設施、保障城市安全運行、確保房地産平穩、城市品質、舊城改造等方面考慮,排出十三五期間城建重點工程和重點任務,總投資將突破300億元。著力破解城市發展難題,深化建築業改革,提升企業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

  據悉,涪陵區城鄉建委力爭在2021年,實現涪陵城區人口達82萬人,城區面積達82平方公里。預計實施城市基礎項目86個,新增和改造城市道路231.7公里,新增公共停車位8000個。實施200余項農村人居工程項目,小城鎮將實現“561”全覆蓋,建成宜居示範村30個,行政村公路暢通率100%,新建水廠3座,水管安裝將640公里,解決飲水困難群眾,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將達100平方公里。

  此外,涪陵區城鄉建委還將實施新妙大道附屬工程、藺市鎮濱江路堤防工程、焦石鎮卷洞至大木、羅雲、清溪互通立交工程,建成鄉鎮及人行便道達2150公里,農村農戶改廁27500戶,D級危房改造8000戶,解決1.5萬人群眾住房不安全問題。並逐步完成人民西路、人民東路和南門山三大片區共計1萬餘戶、近100萬平方米的舊城改造任務,為建設經濟強區、美好涪陵作出積極的貢獻。(供稿 重慶市涪陵區城鄉建設委員會 余軍偉 編輯 高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