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銅鑼山礦坑“變形記”
6月21日,渝北區銅鑼山礦山公園,一名遊客正在用手機記錄美景。記者 謝智強 攝
喜愛攝影和旅遊的人,大多都知道重慶有一個“網紅”景點。
它位於渝北區石船鎮石壁村,是一個礦坑遺跡。整個遺跡呈盆地狀,四週絕壁環繞,中間有一潭小湖。因為水面碧藍澄澈,還會隨光線、季節變化呈現不同色調和水韻,被網友們稱為“重慶九寨溝”,也叫它礦山公園。每逢週末就會有很多人慕名而來,攝影、野炊、戲水……
但在幾年前,這裡還是一座光禿禿的廢棄礦坑。
礦山開採
石壁村留下纍纍“傷疤”
銅鑼山曾是重慶重要的灰岩採石基地,高峰時期,這裡的採石場超過百家,年産值數億元。石船鎮石壁村位於銅鑼山內,灰岩開採業曾紅極一時,是當地許多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
然而,灰岩開採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石壁村的田地因此被損毀,植被破壞嚴重,整個村看起來都是“光禿禿”的。同時,灰岩開採還造成粉塵飛揚、道路坑洼,廢坑絕壁比比皆是。
2012年,渝北區禁止了銅鑼山內所有的礦山碎石開採工作。但礦山開採所留下的“傷疤”,依舊隱隱作痛。
沒了灰岩開採,石壁村村民便沒有了收入來源。同時,因為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石壁村的土地已無法種植農作物,村民只能外出打工或以販賣家禽為生。一時間,曾經輝煌的石壁村,成為了一個各方矛盾激化、安全隱患突出、土地利用率低下、村民就業困難的地方。
環境恢復
石壁村柳暗花明
2013年起,銅鑼山礦山生態治理修復項目前期工作啟動,力求恢復當地的生態環境與耕地。
此時,開採業褪去後的銅鑼山變得不再喧囂。環境恢復後的礦山遺跡逐漸變成了風景——41個露天礦坑呈珠狀鑲嵌在銅鑼山間,其中10余個礦坑因雨水匯集沉澱,形成了坑塘湖,不乏有“七彩池”“心型池”等景觀。
2015年,有愛好攝影和探險的網友發現這裡,並將照片發至社交軟體,“重慶九寨溝”開始走紅于網絡。
這一事件引起了項目負責團隊的注意。他們開始思考:在對礦山進行修復治理的同時,進一步挖掘旅遊價值,不是一樣可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他們設立了一個目標:把銅鑼山礦山區域打造成為一個“國家級礦山公園”。
2015年,銅鑼山礦山生態治理項目正式啟動。整個工程按照“宜農則農、宜建則建、宜林則林”的原則,通過土石方場平工程、綠化工程、道路工程、坡面清除危岩工程、採礦影響區農業開發利用工程等方式進行。
一期治理工作于去年底全部完成,共整治恢復低效生産力耕地280畝,恢復可供利用建設用地149畝,整治恢復綠化景觀用地99畝。
整治後,曾經的廢渣堆、廢棄無水礦坑變得綠草茵茵,高低錯落,成了“重慶九寨溝”外的另一種風景。同時,石壁村的鄉村通路也全部硬化,市民前來觀光更加方便。
“礦山治理和後期維護都需要人手。村民可以在這裡務工,不用跑出去賺錢。”石壁村黨總支書記曾德健説,礦山治理還恢復了村裏的耕地,農民可以在自家田地裏種菜,這也成為了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因為治理,礦山遺跡也開始發揮經濟價值。曾德健透露,到了週末,礦坑遺跡每天遊客量有4000-5000人,帶動了村民們的農家菜、農産品銷售。“礦山關閉後,村裏人均年收入降至2000-3000元。通過治理,如今村民收入能有1萬元左右。”曾德健如此表示。
依託公園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下一步,渝北區還將規劃建設礦山公園配套項目,如兒童地質科普體驗館、礦山觀光走廊、動漫兒童樂園、康體郊野公園、巴渝民宿項目等配套設施。石壁村則會依託這一公園,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産業。
“照這個趨勢,今後鄉村旅遊業將成為村裏的支柱産業,村民們的收入還將大幅度提高。”曾德健説。
銅鑼山只是我市在礦山生態治理上的一個縮影。
據介紹,從2013年起,市國土房管局牽頭對全市廢棄或關閉礦山開展調查發現,全市廢棄或關閉非煤礦山共792個,廢棄地面積約25950畝。
對這些廢棄礦山,我市堅持礦山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高標準農田建設、産業發展等相結合,通過實施生態修補、環境恢復、治理清除安全隱患、廢棄礦區土地綜合利用等措施進行綜合整治和利用規劃。
5年來,市國土房管局重點開展了萬盛等16個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面積約3400公頃。通過恢復治理,生態環境將得到改善,耕地將得到復墾,路網溝渠將得到完善,會産生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記者 楊駿)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