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要聞>正文

“改革帶來的變化 我們最有發言權”

2017-07-18 09:14:30 | 來源:重慶晨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17日晚首播,不少幹部群眾結合身邊實事談觀後感:“改革帶來的變化,我們最有發言權。”

【要聞】“改革帶來的變化 我們最有發言權”

《將改革進行到底》視頻截圖。

  17日晚8點,十集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第一集《時代之問》在央視一套首播。

  《時代之問》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講述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戰略部署的決策過程,描述了習近平總書記改革理念的形成軌跡,系統闡釋了全面深化改革“為什麼改”、“往哪兒改”、“為誰改”、“怎麼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論問題,勾勒了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主要領域改革框架,概括總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徵,生動講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偉大改革進程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獲得感。

  重慶不少幹部群眾守在電視前收看了《時代之問》,大家一致認為,專題片中提到的改革內容和我們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真正體現了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

  “改革帶來的變化,我們最有發言權。”收看完節目,不少群眾就身邊事説起觀後感。

  鯉魚池社區:

  創新社會治理機制

  家住江北區觀音橋街道鯉魚池社區青青雅舍小區的張永忠看完《新聞聯播》後,手拿筆記本坐在電視機前,等待著8點開播的《將改革進行到底》。

  67歲的張永忠是一名有著32年黨齡的老黨員。《將改革進行到底》第一集播出過程中,張永忠一邊看一邊記,看到令人鼓舞的畫面時,他更是忍不住拍手叫好。

  張永忠説,黨的十八大以來,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變化。

  “改革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這是我感受到的最大變化。”張永忠舉例,2012年,他搬到了鯉魚池社區居住。由於社區建成時間久、老舊居民樓多,加上無物業管理,社區環境臟亂差現象比較嚴重,群眾意見大、投訴多。

  也就是在同一年,鯉魚池社區啟動了老舊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沒過多久,張永忠就看到了社區發生的變化:土路鋪上了透水磚,荒院壩變成了小花園,樓梯還貼心地裝上了扶手、護欄……

  “社區環境改善,讓居民們都很開心。”張永忠説,他現在一有時間就到社區的小花園裏散步,和鄰居們聊天。

  與此同時,鯉魚池社區積極探索“社區社會化管理與居民自治相結合模式”,張永忠也參與其中,成為了一名社區志願者,和居民們一同維護社區的良好環境。

  因為鯉魚池社區緊鄰觀音橋商圈,這幾年,張永忠也看到了全面深化改革給觀音橋商圈帶來的變化:觀音橋步行街越來越繁華,成為了很多人逛街的首選;“不夜九街”越來越熱鬧,成為了重慶發展夜市經濟的一大亮點。

  曾家鎮:

  堅持問題導向深化改革

  在看完第一集《時代之問》後,沙坪壩區曾家鎮鎮長簡宗玲説,習近平總書記的“民本情懷”讓她感觸頗深,“正是這種‘民本情懷’,讓這三年的深化改革,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群眾為主體,讓人民群眾獲得了最大的利益。”對改革帶來的變化,簡宗玲最深的體會是曾家鎮的轉型之路。

  “《時代之問》中説,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産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深化,堅持問題導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明特徵。”

  簡宗玲説,鎮上居民們對提高經濟收入的訴求,讓他們開始在傳統農業佔主導地位的時候,開始思考,如何改革轉型。結合資源和地理優勢,2014年曾家鎮確定發展現代農業。

  現在的曾家現代農業園區,是重慶市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規劃總面積20平方公里,包括曾家鎮清明、虎峰山、白林、農安4個村。

  園區先後引進重慶沙龍科技公司、重慶國泰實業公司等龍頭企業,投入2億元發展花卉苗木種植和果樹栽培,惠及農戶1433戶3563人。同時,園區內每年舉辦的桃花節和鄉村採果季,共吸引遊客160萬人次,創造旅遊收入2000多萬元。

  簡宗玲説,今年,園區還將著力構建包括都市現代農業園、花卉苗木生産區、水果採摘體驗區、蓮花湖度假區、虎峰雲濤生態農業體驗區、虎峰山國家3A級生態旅遊區等在內的“一園五區”的發展格局,打造近郊生態遊。

  一福利院:

  從“老有所養”到“老有善養”

  重慶市第一社會福利院院長楊勝普觀看了第一集《時代之問》,其中不止一次提到的“人民獲得感”,讓他印象深刻。他認為,老年人的獲得感,應該推進養老服務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養老服務品質,從“老有所養”轉變為“老有善養”。

  根據中央的改革精神,近年來,一福利院作為“國家級示範養老院”建設單位,堅持以老人需求為中心、一切服務於老人,通過“4+1”全人照顧體系和標準化體系建設,使該院養老服務工作由經驗型向標準規範型轉變,讓全院700多位老人享受幸福老年生活。

  比如床單整理,被子疊成“豆腐塊”固然整潔美觀,但不見得適合老人。楊勝普介紹,自從有老人提出被子疊“S”形後,現在全院的被子都這樣疊,方便老人使用。又如,雖然全院老人平均年齡85歲,但不少都用上了智慧手機,因此,全院所有樓棟現在都覆蓋了WIFI。

  如今一福利院的食堂,餐桌是適老化設計,可以借力坐立、綁定手杖;飲食方面,普通餐、營養餐、半流食餐、流食餐等四種包餐制服務和個性化點餐制,滿足了不同飲食特點老人的需要。

  楊勝普表示,未來幾年,一福利院將以渝中分院改造為契機,積極參與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社區老人。此外,還將開展社區養老服務能力提升公益行動,推動社區養老服務人才建設,提升養老服務品質和水準。

  眾創空間:

  變革是核心競爭力

  第一集《時代之問》首播,CBD天使匯發起人杜偉感觸良多。他説,改革促進了發展,改革惠及了民生。

  杜偉介紹,昨天下午就在網上看到了《將改革進行到底》將首播的消息,晚上他準時坐到電視機前收看節目。“第一集《時代之問》讓我感到很震撼,給我們創業指明瞭道路。”

  杜偉説,《時代之問》講了幾個問題給他的感觸最深,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為什麼改”、“往哪兒改”、“為誰改”、“怎麼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論問題。

  杜偉説,他作為CBD天使匯眾創空間的發起人,將眾創空間免費提供給所有創新創業團隊、組織或個人使用,為入駐企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綜合性創新創業服務。但在看了《時代之問》之後,他又有了新想法。

  杜偉的新想法是,在CBD天使匯眾創空間內部進行一場變革,將提供更多、更為專業的資源、技術以及服務,請領路的導師,在創業者和創投資本間牽線搭橋,形成服務和孵化的核心功能。“保持變革的基因,通過變革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記者  劉波 李晟 杜海 陳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