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居於山水間人長樂 重慶長壽堅持綠色發展
原標題:居於山水間人長樂 長壽堅持綠色發展建設文明城區
整治後的桃花河水質清澈,成為美麗風景。記者 陳維燈 攝
過不了多久,陳朝明就要“失業”了。
儘管還不知道自己將去向何方,但陳朝明依然認真履行著長壽區安監局煤礦安全監管科科長最後的職責和使命。“區裏關完了所有的煤礦,煤礦安全監管科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他説。
2016年底,位於長壽區八顆街道石馬村的渝慶礦業煤礦關停,長壽區境內從此再無煤礦。
7月17日午後,陽光炙熱,渝慶礦業煤礦封閉的井口前,美人蕉吐露著嬌艷的花蕊。陳朝明捧一把井口旁涌出的清亮水流説,“從2014年到去年年底,區裏共投入近兩億元,關停了全部18家煤礦,去除煤炭産能87萬噸。”
産業結構調整
保護綠水青山保護家園
“這些田地,荒了有幾年了。”42歲的王明勇,是關停後的渝慶礦業煤礦唯一留守的工人,“去年年底,煤礦關停了,村裏人才又把地種上了。”
王明勇記得,礦上最紅火的時候,有200多號人,年産煤6萬多噸。礦上最紅火的時候,也是周邊村子最蕭條的時候,“周邊地裏沒人種莊稼,煤灰到處飛,礦井裏有地下水冒出,卻不敢喝。”
這樣的情形,在其餘17家煤礦生産時,都普遍存在。
“礦産資源開採本身就存在破壞和污染環境的情況。”長壽區經信委主任譚福明介紹,“煤礦關停,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也是長壽區加快産業鏈結構調整優化,推進循環經濟建設,倡導綠色發展、綠色生活所必須採取的措施。”
雖然長壽區煤炭需求量缺口較大,煤礦有生存空間,但是長壽區委、區政府充分認識到轄區內小煤礦基礎條件較差、安全保障能力較低,隨著經濟發展,淘汰落後的小煤礦是大勢所趨。
據了解,這些煤礦關停後,長壽區將組織專家為各煤礦量身定制生態修復方案,並由煤礦經營者實施生態修復。不僅如此,近年來,長壽區加速推進産業轉型升級,産業結構不斷由重轉輕、由基礎轉高級、由下游轉上游,形成綜合化工、鋼鐵冶金、新材料新能源、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智慧家居及健康産業等6大産業協同發展的新局面。
發展特色産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養著雞,曬著太陽,王明勇卻並未安於這樣的日子。
煤礦關停,他盤算著,等這邊的工作交接完成,就去鄰封鎮學習沙田柚種植技術,“回來種個幾畝,再搞個農家樂。”
王明勇説的鄰封鎮于1887年引入沙田柚種植,受得天獨厚的龍溪河小氣候影響,加上100多年來的精心培育,成為了全國優質果品生産基地,如今種植沙田柚面積5.3萬畝,投産3萬餘畝,全村沙田柚産業收入近3億元。
不僅如此,鄰封鎮還以沙田柚特色産業為核心,依託毗鄰國家4A級景區長壽湖的優勢,著力發展農業休閒鄉村特色生態旅遊。去年,鄰封鎮鄉村旅遊收入超過2000萬元。
該村54歲的魏小林和老伴,種植了200棵沙田柚,去年挂果1萬多個,1個8塊錢,賣果子就收入十幾萬元。魏小林還利用自家屋子開起了農家樂,最忙的時候,一個中午就要接待十幾桌客人。
在鄰封鎮,許多村民像魏小林一樣受益於綠色産業,又享受著綠色生活。鄰封鎮人大主席喻可君介紹,現在鎮裏有農家樂39家,年接待遊客100多萬人。
其實,不僅僅是在鄰封鎮,在長壽區的但渡、葛蘭、雲臺等十幾個鎮街,沙田柚種植總面積已接近10萬畝,投産5萬多畝,柚農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萬多元。
“沙田柚種植不僅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入,其産生的生態價值也是巨大的。”長壽區農委農業技術科研服務中心副主任楊傑介紹,沙田柚果樹生長期長達百年,根系發達,對於涵養水源、防治水土流失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以鄰封鎮為例,該鎮森林覆蓋率達到68%。
生態環境改善
山清水秀之城宜居宜業
在鄰封鎮,5萬多畝柚林守護著龍溪河的一河碧水;在長壽城區,曾經發黑髮臭的桃花河,也告別了不堪的過往,水清岸綠,成為長壽城區內一條綿延十幾公里的景觀河流。
7月的陽光,將藍光幸福滿庭小區的高樓倒映在清清的桃花河裏,猶如一幅潑墨山水畫。河岸上,工人們正鋪設人行步道的石磚。很快,桃花河藍光景觀示範段將成為周邊居民休閒散步的又一個好去處。
長壽區桃花河攻堅整治指揮部工作人員王榆林介紹,桃花河屬長江一級支流,全流域均在長壽境內,流域內人口41萬人,約佔全區總人口的1/2,是長壽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口增長,很長一段時間裏桃花河污染嚴重,水體感觀既黑又臭,水質常年為地表水劣五類。2014年,該區對全長63公里,流域面積361平方公里的桃花河實施全流域污染整治,關停和搬遷了200多戶養殖場,整治了85家違規排污企業,累計整改管網6.9公里,新建二三級管網23.1公里,同時推進城區規劃區內的13.4公里河道景觀打造工程,做到生態修復綠化聯通、步道貫通、市政配套設施和照明系統全覆蓋。
桃花河污染整治,是長壽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建設山清水秀之地的具體舉措;更是長壽區近年來防污治污,持續改善城鄉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記者 陳維燈)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