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重慶兩江部分社會組織積極實施環境公益訴訟
原標題:綠髮會:環境公益訴訟成本依舊過高
自2015年新《環保法》實施的兩年多來,環境公益訴訟進入有法可依的時代,然而至今環境公益訴訟仍面臨訴訟成本過高,且缺乏相關資金保障機制的挑戰。
7月22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髮會)在北京召開“環境公益訴訟實務操作研討會”,社會組織作為民事公益訴訟的訴訟主體,或行政公益訴訟中檢察機關的輔助角色,在開展環境公益訴訟方面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目前僅有綠髮會、自然之友、重慶兩江等少數幾家社會組織在積極實施環境公益訴訟。
“作為一項成本非常高的活動,很多社會組織不敢介入環境公益訴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資金問題。”自然之友的葛楓在研討會上表示。河南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的林彬舉例稱,截止目前,其所在的社會組織在河南已提起兩起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平均訴訟成本至少為20萬元,而且並不是每一個公益組織都能承擔這樣的成本。
綠髮會法律部的李娜在會上稱,社會組織在開展公益訴訟時,資金保障機制還不夠。以綠髮會的一個普通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為例,從前期發現污染線索,到中期的調查取證,再到提起訴訟期間的律師費、調研費、鑒定評估費等,都需要充足的資金作為後盾,動輒上百萬的投入並不少見,這對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而言無疑是一項巨大的困難。
李娜著重提到了生態環境損害的鑒定評估費問題。這筆費用由誰來承擔,目前在法律上尚無明確規定。當需要評估的生態環境損害問題比較多時,如果都由原告來承擔,對公益性質的環保社會組織而言便是雪上加霜,從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社會組織提起環保公益訴訟的積極性。
葛楓建議,國家應設立環境公益訴訟基金會,支持生態環境損害的鑒定評估費以及複雜案件的取證費用。此外,最高院可以牽頭制訂環保公益訴訟案件相關的費用標準,包括受理費、律師費、差旅費,讓大家有相應標準可以依據。譬如,鼓勵律師按時計費,原告的差旅成本則可以採取國家統一的差旅市內交通補貼等。
北京中咨律師事務所律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環境資源與能源法專業委員會創始委員夏軍表示,在他代理的各類環境案件中,土壤污染類成本最高,往往幾十萬都不夠。他同樣認為,設立基金制度是較為有效的解決之道,目前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就有一項正在徵求意見的條款,內容為設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復的專項基金,並詳細標明基金用途,通過完善基金制度來支持訴訟成本。(實習記者 沈欣悅 記者 周辰)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