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酉山貌橫心多空 如奇士不矜修容
棲鶴庵詩碣部分字跡已模糊
記者一行在陽光小學探訪棲鶴庵詩碣及詩碣文化墻。本版圖片由見習記者蘇思攝
巍巍武陵山中,有一處神秘而美麗的地方——重慶酉陽。
酉陽,自古為荊楚要道,土家族、苗族聚居地。千百年來,酉陽文脈淵源流長。在清道光年間,舉人馮世瀛曾收集明代至清同治年間酉陽、秀山、黔江、彭水等地的鄉賢及流寓文人59位、詩作2972首,編成《二酉英華》二十四卷。其中,涉及今酉陽境內的古詩大約有2000余首。
土家族最早的律詩誕生於酉陽
“古往今來,有不少本土或客寓此地的文人墨客,在重慶酉陽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吟誦,留下動人詩篇。”近日,記者一行來到這裡採訪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當地文史專家黎洪介紹道。
最早和酉陽一帶有關的詩歌是東漢時期反映古代巴人生産生活的。
如摘自《華陽國志·巴志》的《川崖惟平》:“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養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養母。”作品生動地反映了包括酉陽在內的巴國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種植習俗。
“惟月孟春,獺祭彼崖。永言孝思,享祀孔嘉。”這首《祭祀詩》則表明巴人在孟春月(即農曆正月)祭祀時的情形。
至於這兩首詩歌哪首在前,哪首在後,作者是否是酉陽人,都已無從考證。
史料顯示,酉陽本土詩人以漢文字創作的詩歌,則出現在明永樂六年(1408年)朝廷批准土司冉興邦在酉陽興漢學以後。
據《土家族文學史》記載,現有文字記載的、本土詩人創作的最早的酉陽律詩,是明代土司冉元所寫的《題仙人洞》:“洞裏神仙渺莫猜,海風幸不引船回。四圍蒼蘚雕蟲篆,一脈靈泉撒蚌胎。花自無拘開又落,雲如有約去還來。誰能靜習長生術,向此燒丹掃綠苔?”
詩歌寫的是酉陽銅鼓潭南保安壩仙人洞的景物。“這是迄今所見的、土家族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律詩。”黎洪介紹,“在《土家族文學史》的記載裏,這首詩是酉陽本土律詩之源、土家族律詩之始。”
詩詞唱和是清代酉陽文人的娛樂活動
黎洪表示,從總體上看,酉陽在“改土歸流”(改土司制為流官制)前雖有不少詩人,但流傳下來的作品較少,不能全面地研究其人文思想。
雍正十三年(1735年),實施了400多年土司制的酉陽“改土歸流”,從那時起直至辛亥革命前,是酉陽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詩人的數量較此前大為增多。
出於對教育的重視,當時清政府相繼創辦了“二酉書院”“龍翔書院”等書院和設立酉州考棚,這些文化教育機構的興辦,對酉陽詩歌的發展産生了積極影響。
彼時,文人間的詩詞唱和成為一種高雅的娛樂活動。比較有名的當屬乾隆年間,酉陽知州丁映奎曾多次招州中文士陳盛佩、田洪儒、冉正維等分韻題詩。文人們聚在一起,文思泉涌,你方唱罷我登場,成為當時的盛事。《酉陽直隸州總志》載:“一時諸公相繼酬唱,州人稱為盛事。”
丁映奎還著有《題清舫八景》:“古舫清如許,官貧不解愁。狂歌詩滿卷,醉舞月當頭。花鳥偕人樂,陰晴任我遊。可能添別趣,歸載米家舟。”描繪出一幅充滿詩情的文人雅士娛樂圖。
文人間的詩詞唱和,更有詩碣為證。
從酉陽縣城往南行3公里,是如今的陽光小學。學校附近的一個平臺上,立有一塊高2.7米、寬0.8米的古詩碑,詩碑上的詩歌韻腳皆為“賒、霞、花”三字。
原來,明朝萬曆年間這裡曾建有一座棲鶴庵。明朝末年,東閣大學士文安之來酉陽後,時任土司冉玉岑陪他到此遊賞。文安之在此作了《題棲鶴庵》和《留別》兩首詩。
“武陵舊路已非賒,秦晉光陰一縷霞……細栽桑柘勝桃花。”兩首詩的韻腳為“賒、霞、花”三字,冉玉岑也步其韻作詩一首,刻在庵堂前的石頭和竹子上。
到了清代,詩詞唱和之風盛行,曾摶仙、林劍雄、張價人等文人,都到此步文安之的韻腳作詩。截至1922年,棲鶴庵前後共留下28首歩韻詩。時任主持僧光溥將這些詩精心整理出來,刻錄于石碑上。
如今,棲鶴庵詩碣上的部分字跡已模糊,但仍靜靜地訴説著那段文人佳話。“學校已把詩碣上的詩文抄錄下來,翻刻在學校外墻上,成為詩碣文化墻。”陽光小學相關負責人介紹。
來酉陽的主考官沿途作詩描寫道路艱險
無論是外來文人還是本土籍詩人,位於今酉陽縣城中心的大酉洞(今桃花源景區),都是他們筆下的最愛,歌咏此地的詩作甚多。
光緒十九年(1893年)授酉陽州知州的趙藩,曾寫下《清明節偕幕僚遊大酉洞》一詩:“酉山貌橫心多空,如奇士不矜修容。聞距官舍五里近,大酉一洞標其雄……碧塍綠岸錯方罫,清溪曲注鳴笙鏞……”這首七言詩,以走蛇之筆,為世人描繪了一幅精美絕倫的大酉洞畫卷。
本土籍詩人陳鑫,則在《大酉洞》中寫道:“大酉嶙峋山之祖,石門無路鎖煙雨。五丁力士來何年?谽谺劈出洞中天。”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從酉陽縣城往東北方向行79公里,位於烏江邊的古碼頭龔灘鎮,也是詩人偏愛的地方。
晚明重臣呂大器曾寫下《蠻王洞》:“野外裁雲雪半留,兵歸已上此山頭。同人莫慢三冬復,載酒吟詩古洞幽。”蠻王洞位於龔灘鎮對面的烏江岸岩壁,此詩為永歷三年(1649年),呂大器赴詔南行,溯江至龔灘而作。
酉陽土司冉天育也留有《龔灘》一詩,用“裂石轟雷水勢雄,浪花千丈蹴晴空”的詩句描寫了龔灘之險。
酉陽道路的艱險也在詩人筆下呈現。“道光元年(1821年),禮部奉旨在酉陽設考棚,舉行院試(此前考生需到成都、重慶參加院試)。”《酉陽報》工作人員吳大全介紹,從那時起,便有不少主考官和考生來到酉陽,路途的艱險遙遠,也成為他們詩中描寫的對象。
首任赴酉陽主考的四川學政吳梅梁,其從涪州至酉州,沿途著有《白蠟園》《晚宿黔江》《楠木箐尖站》等律詩,其中不乏描述道路之艱險的,如“霧重懸崖失,橋低宿漲幹。此邦風俗厚,禾黍遍層巒”“樹窄烏巢陡,坡高蟻垤幹。晴煙兼濕雨,作意寫重巒”等詩句。
“桃源之遺韻,酉陽之秀美,道路之艱險……在詩人筆下盡顯。”酉陽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認為,古詩中描繪的古代酉陽美景,對今天打造酉陽旅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全縣將旅遊資源劃分了“亙古桃源時尚酉州”“夢裏畫廊傳奇龔灘”等12個組團,以進行重點打造。(記者 李星婷 王韋)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