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公園在城中 城在公園中

2017-07-26 09:15:38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劉詩揚 | 責編:石麗敏

【區縣聯動】【涪陵】公園在城中 城在公園中

涪陵城區的綠化率越來越高。記者 陳維燈 攝

  位於長江畔、毗鄰重慶市首批重點中學之一的涪陵五中,總面積達13.48萬平方米……涪陵區興涪路的這塊空地,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巨大的商業價值,備受各大地産開發商青睞。

  賣地收入無疑將十分可觀。

  然而,2016年初,涪陵區委、區政府的一個決定,讓眾多地産開發商驚詫不已——這塊商業價值巨大的空地上,將在2017年建成面積近200畝的橋南公園。

  涪陵市民欣喜不已,卻也沒有太多的驚訝。因為,這已不是涪陵區委、區政府第一次帶給市民這樣的“驚喜”了。

  舊城煥新顏,已是綠樹繁花安居處

  時間回溯到2013年7月,已爛尾10餘年的烏江民俗風情一條街被動工拆除。

  位於烏江畔的烏江民俗風情一條街,其商業價值被多方認可,但由於多種原因卻陷入“爛尾”困境中。2013年,涪陵區政府耗資4000多萬元將其回購並拆除。

  拆除爛尾樓後,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的這一狹長地塊,用來做什麼?

  是引入新的開發商再建商業街,還是出讓土地建成臨江住宅樓?

  出乎許多人預料的是,涪陵區委、區政府決定將其改建成主題為“老城記憶”的烏江濱江公園!

  消息傳出,無數涪陵市民奔相走告,在備感意外的同時更欣喜不已。

  7月21日早上,已建成投用數年的烏江濱江公園內,陽光燦爛,景致迷人。“區裏決定在這裡建公園,既可為城市增添一道風景,也讓市民多一處休閒好去處。”涪陵區市政園林局黨委委員楊勝波,一邊帶領記者在公園內參觀一邊介紹,“在烏江濱江公園建成前,涪陵老城只有望州和堡子城兩個公園,數量少、面積小,且公園設施老化、雜草叢生。”

  2015年,涪陵區委、區政府又決定在江東濱江舊城原址建設江東濱江公園,該公園于2016年底建成。這塊地長4.6公里,土地出讓價值近20億元。

  “如果説烏江濱江公園建設是痛定思痛之後的舉措,那麼,江東濱江公園以及後來舊城改造進程中一系列公園及社區公園的建設,則是區委、區政府不斷提高建城區綠化覆蓋率、增加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改善涪陵人居環境而作出的一次次變革。”楊勝波介紹,今年,涪陵還將建成北山公園、橋南公園及一批社區公園,力爭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在此基礎上,涪陵嚴格執行環境準入政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完成了葵花藥業、涪陵捲煙廠等企業“退城進園”,園區産業集中度達80%。

  涪陵區環保局黨組副書記秦小林介紹,“在不斷增加城區綠地面積的同時,我們全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進一步加大了對黃標車和老舊車輛的淘汰力度,確保城區大氣品質得到持續改善。”

  新園有舊痕,正是源遠流長底蘊城

  閒置的鐵軌、銹跡斑斑的船錨、巨大的行車起重機……江南濱江公園內諸多設施獨具特色。

  61歲的市民李清嵐喜歡在這裡沿鐵軌慢行,船錨、行車起重機,讓他感覺自己似乎回到了在碼頭當工人的日子:汽笛聲聲、人來人往、貨物進進出出。

  “這些物件,現在在城裏是越來越難見到了,但這是涪陵的歷史,不應該被遺忘的。”李清嵐説。

  如李清嵐所言,為了在城市改造進程中記錄涪陵作為一個碼頭城市的歷史,在決定將當年的糠殼灣碼頭改建成江南濱江公園的同時,涪陵區委、區政府將公園的主題確定為“碼頭和工業文明”,並決定將老碼頭原有的行車起重機、鐵軌、船錨等代表著一個時代工業文明和碼頭文化的物件保留下來。

  “城市建設總是在破舊立新,但一個城市的歷史和文化不應該被忘記,特別是像涪陵這樣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又融合了碼頭文明和工業文明的多元化城市。如何在城市建設中體現城市特色,是我們不斷思考的問題。”楊勝波表示,“市民在江南濱江公園裏休閒、遊玩的同時,可以加深對我們這座城市歷史和文化的了解。”

  因此,在涪陵,每一座公園都有相應的主題,而主題的確定都與公園所在地的歷史人文背景緊密結合。

  烏江濱江公園的主題為“老城記憶”,是因為其所在地曾是涪陵老城歷史上最繁華的區域之一,幾乎濃縮了涪陵這座城市的發展歷程。

  “涪陵有座山,南門山;山上有口塘,高筍塘;山下有棵樹,很大一棵烏楊樹……”李清嵐至今記得這首名為《涪陵地名》的童謠。而在烏江濱江公園裏,就有不少以涪陵老地名為創作主題的城市雕塑。這些城市雕塑中有吊腳樓,有石板路,有土屋瓦頂,也有碼頭和泊船,一座座、一處處組成了涪陵歷史的“連環畫”,像是描述一座城記憶的相冊,讓人回味悠長。

  在江東濱江公園的廣場上,則建有近百平方米的大型浮雕《千里烏江勝景圖》,護欄上還鐫刻著數十首歷史文化名家所撰與烏江有關的詩詞。

  荒山披綠裝,最是橙黃橘綠景秀時

  離開兩江交匯處,記者一行驅車沿插旗山前行,多見農家田舍掩映在柑橘樹間,耳畔儘是雞鳴犬吠之聲。登臨插旗山山門,滿目翠綠,峰巒如嶂,山腳下,是涪陵城。

  在許多涪陵人的記憶裏,位於城東的插旗山,原是賞桃花的好去處。

  “三月春來,漫山桃花,遊人如織。”52歲的市民楊堅在插旗山上開一家農家樂,他至今還記得當年山花爛漫時的情形。“上世紀的某一時期,由於對生態環境保護不夠,插旗山勝景不再。”秦小林介紹,不過近幾年來,涪陵區加強對破損山體進行生態修復,加上大力實施退耕還林,插旗山正逐步恢復草木蔥蘢的景象。

  不僅如此,涪陵區還計劃在今年內將插旗山打造成插旗山公園。

  楊勝波介紹,插旗山公園規劃用地面積約37萬平方米,景觀設計佈局結構規劃形成“一嶺、兩環、四段、四片、五點”的總體空間,“公園建設以保護插旗山生態系統為前提,突出當地自然生態特色,景觀劃分為桃花源景觀區、東風畫壁區、入口形象區、嶺脊眺望區。園內栽植水杉、垂柳、桂花等喬木和蜀葵、南天竹、春鵑、八仙花等灌木,著眼打造四季有花開的郊野公園。”

  插旗山公園以及同樣將在今年建成的北山公園,還有已建成的白鶴森林公園、聚雲山郊野公園,都是依託涪陵城周山體所建。

  眾多公園的建設,不僅給涪陵市民增添了許多休閒的好去處,更是對“公園在城中城在公園中”這樣一種綠色發展理念的探索與實踐。

  楊勝波介紹,近年來,涪陵區委、區政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全力開展國家文明城區、國家生態園林城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國家衛生區創建,不斷改善人居環境,讓人民群眾更好地享受到了綠色發展帶來的幸福生活。

  相關新聞>>>

  龍潭河等4條河流污染整治今年完成

  本報記者 陳維燈 實習生 彭玉佳

  7月21日,午後的陽光在楊柳溪河面灑下一片銀光。

  涪陵區江北街道居民李雪英蹲在河岸上,浣洗著衣裳,“去年上半年,莫説在這裡洗衣裳,這河水是聞都聞不得。”

  楊柳溪流經涪陵區百勝鎮和江北街道,雖不長,河兩岸卻聚集了大量的榨菜加工企業。

  “其中大型的榨菜生産企業就有3家,小作坊更是難以計數。”涪陵區環境監察執法支隊支隊長趙雲告訴記者,以往,榨菜生産廠的廢水全都直排入楊柳溪,致使河水嚴重富營養化,離河幾百米外都能聞到一股濃重的榨菜味。

  從去年6月開始,涪陵區開始全力整治楊柳溪污染問題,關停了沿河十幾家養殖場,同時將所有榨菜加工企業的生産廢水統一收集,運送至污水處理廠,待處理達標後再排放。

  經過半年多的整治,楊柳溪的水質已經從劣五類上升至三類。

  今年,涪陵區又分段為楊柳溪配置了4名河長和5名保潔員,確保整治完成後的楊柳溪不再被污染。

  趙雲介紹,今年涪陵區還將重點整治龍潭河、龍橋河、紫竹溪、碧溪河等4條小河流,同時對楊柳溪、蘇家壩河流整治成果進行鞏固。

  在河流治理過程中,涪陵區將堅持以生態修復為主,不斷完善各類污染整治措施。

  按照規劃,該區各鄉鎮、街道在完成前期摸底排查的基礎上,將與各工作組配合完成好治理階段任務,並承擔起治理後的長效維護和管理任務,在10月底前完善各類排污設施,切斷污染源進入河道,完成整治任務。(記者 陳維燈 實習生 彭玉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