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巫山藥農陳恢生靠技術扶貧
村民正在給重要除草 向君玲 攝
一片片綠油油的黨參蔓藤上開滿了小花;牛膝長勢極旺,微風拂面,空氣中瀰漫著陣陣藥香……仲夏時節,記者來到巫山縣紅椿土家族鄉紅椿村,51歲的陳恢生正在田間除草,幹得熱火朝天……
路通了
他種植中藥材
陳恢生一家是村裏的貧困戶,家中兩個孩子都在上學,一家4口人全靠他種植幾畝薄田過活。
紅椿村在海拔1600米的高山上。過去,村裏交通閉塞,騾馬是村民們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因為路不通,農産品運不出去,陳恢生辛苦一年,卻掙不了幾個錢。
2015年,全縣脫貧攻堅戰打響。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紅椿村新修了4公里産業路,硬化了9公里的村級道路。村民們紛紛將馬和騾子賣掉,重新購置了三輪車或農用車,“小車”直接開到田間地頭。
此後,巫山縣又根據當地高海拔、無污染的特點,確立了以中藥材為主導産業的發展方向。
這一年,在政府的帶動下,陳恢生開始試種中藥材。
技術扶貧
“門外漢”變“種植達人”
在田間,記者順手摘下幾朵黨參花,放在手心觀察。陳恢生告訴記者:“這個花用清水沖洗後,可用來煲湯,葉子晾曬乾後,能泡茶喝。”
如今,陳恢生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中藥材種植達人,但幾年前,他卻是個“門外漢”。
2015年,紅椿鄉請來重慶中藥研究院的專家對種植戶進行“一對一”的技術幫扶,作為貧困戶的陳恢生,便成為幫扶對象之一。幫扶期間,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們定時到田間採樣,手把手教導種植戶中藥材種植方法。
幾堂課下來,陳恢生對藥材種植技術已有所了解。
如今,陳恢生共種植了30畝中藥材,“按照去年行情,年底,我種植的中藥材至少能掙12萬元。”陳恢生説。
互幫互助
共闖脫貧路
“如今,中藥材已成為村裏的主導産業。你一眼望過去,那些零星種植玉米、洋芋等農作物的,就是中藥材田塊在倒茬。”陳恢生自豪地説。
宋慶明是村裏的深度貧困戶,他和兒子患有皮膚病,一年僅醫藥費就要花去幾千元。陳恢生離宋慶明家不遠,眼看中藥材行情不錯,他萌發了帶動宋慶明一起種植中藥材的念頭。“大家都是鄰居,脫貧增收還得互相幫忙。”陳恢生説。
可起初,宋慶明對他的建議並不“感冒”,陳恢生幾次上門,給他算賬:“你看,就拿我種的黨參來説,品質好,每斤可以賣50元,新鮮黨參7塊錢一斤,每畝産值可達15000—20000元,這可比種玉米紅苕划算多了。”
終於,宋慶明被説動了,今年,他嘗試種植了4畝中藥材。時下,正值中藥材生長旺季,這幾天,陳恢生一有空就往宋慶明家跑,親自教他種植技術。陳恢生對他説:“記住,栽種時要控制株距、不噴灑農藥、少使用化肥,每畝地産量才高;黨參、牛膝的藤蔓,晾曬乾焚燒後,可以用作肥料,降低肥料成本……”
如今,紅椿村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8000余畝。去年,中藥材年産值2000萬元,84戶貧困戶依託藥材種植實現增收。(記者 左黎韻 )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