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4年內幫上萬留守兒童父母返鄉就業
原標題:一句承諾,4年幫上萬留守兒童父母返鄉就業
8月1日,中建三局重慶分公司黨委書記熊銳(左)在施工工地慰問高溫下的一線農民工。 本報記者 陳均俊 攝
盛夏時節的8月1日,朝天門附近的光控中心項目部裏幾名工人正趁著高溫休息時間聊天,七嘴八舌地説起了房子和車子,就問呂朝勝和洪武燕兩口子,“你們在縣城買的房子好久裝修哦?”
呂朝勝剛要開口,話就被妻子洪武燕搶了過去,“我們再辛苦辛苦,年底就裝,還要裝得舒適豪華點。搬了家我們就是城裏人了。”
呂朝勝夫婦告訴記者,這一切都得益於中建三局重慶分公司 “讓留守兒童父母返鄉就業”的承諾,從浙江回到重慶後,兩口子靠著4年來在工地上每月1.5萬元的工錢和家裏積蓄,今年在墊江縣城買了上百平方米的樓房。
一對夫婦
外地務工4年沒回家女兒都怯生
呂朝勝16歲開始出門打工,“家裏人多,經濟也困難,我就想著在老家給人蓋了一年的房,有點手藝,該出去掙錢了。”
1990年春節剛過,呂朝勝從老家墊江前往武漢投奔在工地上當砌築工的老鄉。之後,他又輾轉到廣東、福建,8年後開始長期在浙江溫州工地上務工。
從一個人打工到婚後和妻子一起去打工,兩口子心裏最放不下和最捨不得的是家裏的兩個孩子。
“我們當時也想把孩子接到浙江,一家人團聚,可是條件不允許。”呂朝勝説,他們只能狠狠心把一對女兒交給鄉下的老人帶。
他們和孩子分離時間最長有4年,記憶猶新。
“大的姑娘才5歲,我們上車前,孩子邊追邊説‘媽媽,媽媽,我也要去’。我的淚嘩地就流了出來,哪個父母不心疼孩子嘛。在工地上看到別人的孩子,我就想孩子,想得哭。”洪武燕説,那幾年過春節一直想回家,不是買不上車票就是工期緊張,“4年後回來,孩子一看到我們,認倒是認得,就是有點膽怯,不敢像別人家孩子和父母擁抱。”
孩子們逐漸長大,老人們也日漸衰老,呂朝勝夫婦一直想回到重慶謀一份生計,主要是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但都因打聽不到合適穩定的工作而放棄。
一句承諾
4年解決了上萬人回鄉實現就業
2013年春節,族人呂仁權在趕場路上遇到了呂朝勝夫婦,給他們帶來的好消息,讓他們下定了在家鄉就業的決心。
“2013年,我當時帶著一幫工人在江北嘴國金中心幹活,中建三局重慶分公司黨委書記熊銳給我們説,公司黨委會研究決定幫助在外務工的人回來就業,每年提供2000-3000個工作崗位,讓我們回鄉宣傳一下。”重慶永和建築勞務有限公司光控項目負責人呂仁權説。
包括呂朝勝在內的很多人在那個春節一直反復問呂仁權,工錢穩不穩當。
呂仁權用“每年大年三十前差的錢絕對送到家,你看我送錢送得都摔傷了”的承諾告訴村人:工錢穩當,工期穩定。
中建三局重慶分公司黨委書記熊銳坦言,“讓留守兒童父母返鄉就業”是2013年春節前黨委會討論決定的每年都實施的一項計劃,動機是央企要為地方排憂解難、履行服務社會的責任,而且當時才成立3年的分公司也有了一定的市場。
“剛開始,我們也覺得有一定難度。留守兒童的父母信不信,其次是他們擔心工資能不能得到保證。我們既然作出了承諾,就要去完成。”熊銳説,事實證明,通過“按時發放工資、培訓提升農民工技能、健康體檢全覆蓋、關愛農民工子女、優秀農民工可進入公司、評選十佳工匠”等系列辦法,“讓留守兒童父母返鄉就業”計劃實施4年來已解決了上萬人的就業問題。
“這個承諾我們會繼續進行下去。”熊銳説,企業需要一批穩定的人才作為中堅力量,農民工也需要一個穩定的工作崗位,這種雙方的相互需求,通過實施“讓留守兒童父母返鄉就業”計劃變成了現實。
中建三局重慶分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公司已經與38個固定的勞務公司形成長期合作關係,帶動了130多個村莊的青壯年群體化在公司就業。
呂朝勝夫婦的“頂頭上司”呂仁權説,他所在的墊江縣高峰鎮建興村,2000多人的村裏有1/5的青壯年在中建三局重慶分公司就業,他所帶的勞務隊伍也從最初的幾十個人發展到了幾百人,尤其是這幾年新加入的工人幾乎都是原來在外地的務工者,工作崗位包括砌築工、抹灰工、二次鋼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等工種。
“我們村在中建三局務工的家庭,基本都實現了農村老家蓋新房,或者在墊江縣城及重慶市區買房,家庭交通工具也從摩托車變成了4輪的小轎車。老家修路、建學校、幫貧困學生,我們都是率先掏錢幫扶,掙到錢了就要回報家鄉。”呂仁權説。記者 陳均俊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