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能源環保>正文

打造創新生態圈 看渝北區這“三招”

2017-08-07 10:36:31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劉詩揚 | 責編:石麗敏

【能源環保 列表】打造創新生態圈 看渝北區這“三招”  

  近日,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智慧家庭植物箱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蔬菜長勢良好。記者 崔力 攝

  雖身為都市一族,但不少人都有擁有半畝菜園的夢想。問題來了,菜種在哪?如何才能實現這簡單的夢想?

  電視劇《歡樂頌2》裏,女主角安迪告訴你:可以把菜種在房間裏。近日,在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科研人員做出回答:菜不僅可以種在房間裏,還可以種在地下室,越陰暗潮濕的房間越好。

  在沒有自然光照、沒有通風、沒有土壤的地下室,一筐筐蔬菜列隊整齊地“站”在架子上,層層疊疊,鬱鬱蔥蔥。只需要加入水和少量營養液,通電連接網絡,就能在每層的水培盤上長出新鮮脆嫩的無公害蔬菜,供5口之家每天享用。

  這是該院研發的新産品——智慧家庭植物箱,也叫“種植機”,它具有智慧控制功能,能精準提供植物生長需要的生態環境。

  而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所在的渝北區,也正在打造一個超級“種植機”:圍繞創新打出“三招”,並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圈正在該區形成。

  目前在這個“圈”內,擁有科技型企業659家、市級以上研發中心166家,數量均為全市之最。渝北區全社會研究和開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到3.65%,超過全市平均水準。

  渝北是怎樣打造創新生態圈的?這“三招”效果如何?

  聚要素

  開展研發機構法人化改革

  吸引“塔尖”人才

  “天氣熱,食物辣”,這是年近七旬的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金重勳對重慶最深刻的感受。儘管如此,他卻在3個多月前,選擇從台灣來重慶定居。

  金博士現在的身份是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兼首席技術官,“種植機”便是他帶領研發團隊取得的成果之一。

  “以前,我們沒有一所理工類高校,高水準的研發機構也嚴重不足,無法聚集創新人才。”渝北區科委主任王文武説,創新要素的匱乏,曾讓渝北區在技術供給方面,心有餘而力不足。

  為此,渝北區出臺了《關於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生態圈的意見》,明確提出將引導創新要素有序集聚,打造全鏈條創新生態圈。

  為引進和培育高水準研發機構,渝北區開展了研發機構法人化改革,推動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內設研發機構獨立法人化運作,鼓勵新組建或控股組建的獨立研發公司,通過技術服務和成果輸出服務母體企業及産業鏈上下游企業。

  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是響應改革成立的企業之一。去年7月底,重慶市LED領軍型民營企業星河光電與中科院重慶綠色智慧技術研究院、重慶臨空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科技學院共同出資成立了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其中星河光電佔60%股份。

  星河光電總經理、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院長裴勇説,民營企業搞研發,核心在於平臺建設和人才引進。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成立後,通過産學研合作的方式,搭建了高端研發平臺,吸引了金重勳博士這樣的科學家來重慶發展,解決了人才瓶頸的問題。

  事實上,法人化的研發機構,可制定更為靈活的激勵機制和薪酬制度,提高研發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更好的工作氛圍,對高素質科研人才更具吸引力。

  目前渝北區已成立29家法人化研發機構,增強了創新優勢。

  渝北區還實施了“臨空海外英才”“臨空創新人才”計劃,5年內將面向全球引進1000名以上海內外創新領軍人才,並建立由138名知名企業家、專家等組成的創新創業導師庫,為創新創業群體提供專業化輔導。

  搭平臺

  變獨立創新為協同創新

  讓創新要素“1+1>2”

  2016年11月,由中科創達和Qualcomm(高通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資企業——重慶創通聯達智慧技術有限公司在渝北區仙桃數據谷揭牌。該公司憑藉專業的智慧硬體平臺及作業系統核心技術研發團隊,可為客戶提供基於高通驍龍處理器的智慧硬體一站式解決方案。

  “這是一個面向市場的開放平臺,有智慧終端産品研發需求的企業,都可以利用平臺研發自己的産品。”創通聯達有關負責人介紹説,有了這個平臺,智慧終端廠商就有更多的時間和資源投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比如無人機廠商就可以專注于飛控、光流、穩像演算法等上層應用的研究與開發,而不用在底層系統的開發中耗時費力,能夠大大降低廠商研發成本並縮減産品上市時間。

  目前,該公司已經幫助多家無人機、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廠商實現創新模型産品化並量産。

  在渝北,不僅有創通聯達這樣的市場化平臺充當創新活動的加速器,該區還打造了消費行為大數據平臺、移動計算解決方案平臺、全套3D列印平臺、智慧樣機生産平臺、智慧語音識別系統平臺、外觀設計平臺、智慧樣機行銷平臺、機器人圖像晶片設計平臺等8大公共技術支撐平臺,促進創新主體跨領域、跨行業的協同,力求達到創新要素“1+1>2”的效果。

  目前,渝北區八大公共服務平臺已經建成投用7個,建成市級以上眾創平臺11家、國家級3家。通過平臺建設,在創新生態圈中,創新主體的獨立創新轉變為協同創新,突破了資源和能力的限制,降低了風險,提高了創新績效。

  優環境

  “微信群+口袋書”推送優惠政策

  把“福利”送到企業家手裏

  渝北區不僅創建了“創新渝北”微信公眾號,科技企業還有專門的工作微信群,不管市裏還是區裏有什麼最新的政策發佈,企業家們都可第一時間獲悉。

  “這就是關於申領科技創新券的通知,我們領的科技創新券,可以直接在公共服務平臺上購買服務。”重慶光電信息研究院副院長袁理點開微信群説,群裏不僅推送政策信息,還提供政策諮詢服務,“很多企業都沒有專人做政策研究,有時候文件下來了,明明是‘福利’,卻被束之高閣。”

  有人擔心微信群信息太多、刷屏太快,企業真正需要的時候找不到文件。渝北區就想辦法將企業經常需要查閱的重要文件進行“定格”,直接推送到企業家手邊。

  今年4月,渝北區印發了《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建設創新生態圈的若干政策》及相關配套文件。這套通常用A4紙張印刷的文件,到了企業家手裏,成了一本15釐米長、10釐米寬的“口袋書”,“這樣方便企業隨身攜帶、隨時查閱。”王文武説。

  記者看到,“口袋書”共84頁,分為總則、培育創新主體、建設臨空創新人才隊伍、發展科技創新平臺等9個部分共52條,在附件中,還收納了《重慶市渝北區研發機構法人化改革實施辦法》等文件,可以説是一本區內企業的“創新指南”。在“口袋書”第79頁,是《重慶市渝北區科技創新券實施管理辦法》,該《辦法》明確了創新券適用對象、使用範圍、申領對象和額度、申請和發放、使用和兌現、監督和管理等方面的內容。

  據了解,渝北區于去年9月啟動了科技創新券籌備工作,現在也是重慶市唯一一個使用電子科技創新券的區縣。電子科技創新券能夠極大方便企業和服務機構,簡化流程,但如何申報如何用,企業並不清楚。

  “我們開發建設的渝北區科技創新券網上服務平臺,今年6月15日已經正式上線運營了。此前,我們對企業進行了培訓,教企業如何通過網上服務平臺,完成對科技創新券的申領和使用。”渝北區科委副主任方慶中説,平臺還與市科委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實現了資源(數據)共享,在市級平臺註冊的科技型企業和服務機構,不用再次註冊,就可完成渝北區創新券的領券和接券等功能。

  截至目前,渝北區已經發放第一批科技創新券910萬元,第二批領券單位正在審核過程中,預計總申領額度將達5000萬元。同時渝北區優選了平臺接券服務機構,現第一批接券服務機構有21家,第二批接券機構申請正在審核過程中,總申請機構數達44家。

  科技創新券制度的推行,對進一步促進科技基礎資源優化配置,加大企業研發投入,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深化産學研協同創新具有重要的作用。袁理説,科技型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由於産品從立項到研發再到上市,經歷的週期很長,這期間都沒有産生效益。所以,一方面利用公共服務平臺可以大大降低企業在研發設備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還有科技創新券抵扣研發成本,企業就可以集中有限的資金來優化人力資源等,起到在創新過程中事半功倍的作用。(記者 張紅梅 郭曉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