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14年清漂50萬噸 守住母親河一江碧水
劉古軍駕駛清漂船作業
劉古軍(右)在江面清漂
一彎明月,月色輕柔。江水拍打著岸邊,風徐徐吹來,拂過他的臉龐,帶來盛夏的燥熱,可他的心,卻愜意微涼。
即便是現在,51歲的劉古軍也難以忘記2003年6月20日的那一天,難忘的不只是那夜的月牙和柔風,還有那一江網不盡的河道漂浮物。
從那天起,他便走上了清漂之路,一幹就是14年,為的就是保障148平方公里的水域水質,和25條主要次級河流的航道暢通。2006年、2008年,劉古軍兩度被重慶市委、市政府授予“重慶市十佳城市美容師”,2007年被國務院三峽辦授予“清漂先進個人”。他説,保護母親河的職責已經融入到他的生命中,長江是他夢開始的地方,而這個夢還將繼續美下去。
五代打漁為生 立志為父親守住一江清流
盛夏的陽光特別刺眼,早上7點不到,三峽腹地、長江之濱的萬州城,就已經沉浸在火辣的炙烤中。同往常一樣,在指揮船的汽笛聲中,萬州環衛的清漂船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每當汛期來臨,支流及長江上游的大量漂浮物流到三峽庫區,這讓萬州的清漂隊比平時更為忙碌。
此時劉古軍駕駛的船已經抵達江面的中央,他和另一位清漂隊員手拿網兜一勺一勺地將水中的垃圾舀進船艙。
劉古軍是土生土長的萬州新田鎮人,祖祖輩輩五代人都是打漁為生,用他的話來説:“我們水碼頭的人,沒多少文化,但熟悉水性,靠水吃水。”
2003年,三峽開始蓄水,萬州的清漂工作便拉開了序幕。6月20日,劉古軍陪父親一起去收網捕魚,不料,收到的卻是一網沉甸甸的垃圾。父親年邁體弱,身患癌症,不想看到他失落的表情,劉古軍下定決心清漂,為父親守住這一股清流。
第二天,劉古軍找到萬州區環保局。當時,環保局指定一家輪船公司負責打撈漂浮物,但效果不理想,見有人主動請纓清漂,他們樂意之至。
當天下午,劉古軍號召40多條漁船,100多人,浩浩蕩蕩出發。僅一個下午,他們就打撈了20多噸漂浮物,比往常清理量整整多出了4倍。
2003年9月,劉古軍組建了一支清漂隊,由他擔任隊長,帶頭日夜在長江上清漂,擔起了為長江保潔的重任。這支清漂隊也是萬州水域內唯一的一支專門清理江面垃圾的船隊。
現代化的清漂船
14年清漂50余萬噸 願山更青水更綠
7月初的大暴雨,一夜之間讓萬州水域變了樣。樹枝灌木、稻草秸稈、生活垃圾成片匯聚。
高峽出平湖,讓湍急的長江水慢了下來。但隨之而來的清漂工作,卻任重道遠。
“有的時候,江面上雜物、塑膠、動物屍體一眼望不到邊,水流迴旋的地方,垃圾厚得人都可以站上去,”劉古軍告訴記者,剛組建清漂隊時,隊裏有50多人,現在走的走,退休的退休,只剩下了20幾個人。
“風裏來、浪裏走、水上漂、船上撈”,這是三峽庫區清漂隊伍日常工作最真實寫照。他們每天都要在船上待8個小時以上,整天風吹日曬。夏季高溫天氣40多度,甲板的溫度可達70多度。比起烈日,他更擔心的是暴風雨,因為一下大雨漂浮物的量就要增大,隊員在江上清漂也很危險。
2006年,F2摩托艇大賽在萬州開賽在即。一塊3釐米內的垃圾,就會造成船毀人亡,這讓劉古軍倍感壓力,10幾天都沒怎麼合眼。
如何確保比賽水域沒有垃圾,如何保障參賽人員的生命安全,他焦慮不安,最後他想到了做擋網的辦法。他組織20多個清漂工人,每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10點,整整忙碌一個星期,織成一張2316米長的梯形大網,將隨時漂下來的垃圾從兩邊分流。靠著他的這張“安全網”,這場國際賽事圓滿落幕。
起初,清漂船多數是由普通漁船改裝而成,每條船上安排2人,掌舵人在船尾操控方向,另一人負責沿著船舷一瓢一瓢地打撈。2009年,“水域6號”出現在江面上進行清漂作業,無需人工清理,船頭的抓耙會自動將垃圾輸送到船艙,這也是萬州清漂隊的第一台全自動機械化清漂船。
“大船負責集團突擊清理大面積清漂,小船負責零散垃圾漂浮物,”萬州區市政園林局副局長譚周巍告訴記者,三年來,萬州區共出動清漂船隻2.4萬船次,作業人員8.8萬人次,打撈轉運清漂垃圾5.9萬噸,清理消落區各類垃圾4.7萬噸。
2016年3月2日,萬州武陵鎮、瀼渡鎮交匯處與長江幹流相連的次級河流河溪口發現青浮萍瘋長現象,當地組織15艘小型清漂船和40余名作業人員,對青浮萍進行突擊清理打撈。劉古軍和他的隊員們經過10余天連續奮戰,清理打撈青浮萍近500噸,確保青浮漂不進入長江造成幹流水域污染事件。
“14年,差不多清理了50余萬噸吧。”劉古軍説得輕描淡寫。從37歲到51歲,歲月的痕跡悄悄地爬上了他的額頭,飽經風霜的臉上黑黝油亮。片刻休息後,他一躍翻進船艙,又開著小船緩緩地向江中駛去。兩岸高樓,一江清水在他的身後慢慢鋪開,漸漸地,定格成一幅清雅的畫面。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