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2017年1-6月,重慶市墊江縣發放城鄉低保金4415.36萬元,實現應保盡保;全面落實特困人員救孤供養制度,4293名特困人員供養得到保障;發放冬春救助524萬元,解決了困難家庭冬春生活。
近年來,墊江縣民政局不斷加強社會救助探索,結合精準扶貧工作,著力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採取有力措施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為困難群眾撐起了一張結實的“保護傘”。
信息比對 把好救助準入關
近年來,墊江縣民政局不斷加強救助工作探索,嚴把低保入口關,通過狠抓救助對象收入核查比對,不斷提高救助精準度。
2015年,墊江縣民政局在全市率先自主研發低保家庭收入核查比對系統,建立了社會救助信息管理系統平臺。該系統不但可以完成城鄉低保“一門受理,協同辦理”、“臨時救助”網上審核審批,還可以聯合銀行、國土、工商、稅務、人力社保、公安等部門開展救助家庭經濟信息比對,對申報家庭經濟收入、房産、納稅、社保、車輛等信息進行逐項比對,為判別是否符合救助條件提供了依據。該系統還可以完成模擬低保申請,對城鄉低保、臨時救助、醫療救助情況進行公示查詢,方便群眾監督。現該系統已在全縣26個鄉鎮、街道、縣民政局救助大廳及部分城鎮社區推廣使用。

工作人員發放宣傳冊
墊江縣堅持在社會救助規範管理上下功夫,通過完善“六化”、“三公開兩公示”制度,加強城鄉低保的申報評議、核查管理,充分利用村村通、電視、報紙、宣傳欄等各種媒介廣泛宣傳民政救助政策,使困難群眾和社會公眾了解低保、臨時救助政策及申請審批程式,減少群眾對救助政策的誤解,提高群眾對社會救助工作的滿意度和公信度。全面建立社會救助網上審批制度,城鄉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全部實現網上審批,提高了辦事效率。
今年1-6月,墊江縣已完成全縣4萬餘申請社會救助對象的信息比對,對比對出的425名不符合條件的社會救助對象做了取締處理,做到了低保對象有進有出,補差水準有升有降,提高了社會救助的透明度和準確率。
主動叩門 確保群眾困有所助
近日,墊江縣長龍鎮朝陽居委居民徐某終於松了一口氣,因為他醫治股骨頭壞死的手術費有了著落,對治療充滿了期待。
據了解,徐某雙股骨頭壞死,肢體三級殘疾,全家四口均喪失勞動能力,徐某父子3人均需長期藥物治療。縣民政局知道情況後,及時組織對其情況做了核實,主動上門為其家庭解決臨時救助1萬元,並及時報請市社會救助基金為其解決基金救助1.5萬元。現徐某家庭享受城市低保和臨時救助,其手術及後期治療有了著落。
8月8日,縣民政局救助科科長程德才及工作人員又到該縣中醫院開展主動救助工作,看望慰問了因患重大疾病住院的困難職工高術人,給高術人送去了慰問品和臨時救助金。
民政局領導慰問困難戶

民政局領導慰問困難戶
今年1—6月,墊江縣已主動救助重特大疾病、意外傷害等特殊困難家庭百餘戶,妥善解決了城鄉困難群眾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確保困難群眾困有所助、難有所幫。
健全機制 為困難群眾織好最後一道保障網
墊江縣出臺了《墊江縣臨時救助辦法》,並根據申請對象的困難情形,將臨時困難救助細化為重大疾病救助、意外傷害救助、災害救助、子女入學救助等幾大類別。不斷完善和健全救助機制,逐步形成了政府統籌、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救急難”新格局,全面建成城鄉低保、臨時救助、醫療救助、特困人員救助等社會救助網絡,實現了社會救助全覆蓋。同時,將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人員、城鄉重度殘疾人員(一、二級)、在鄉重點優撫對象(不含1-6級殘疾軍人)、在鄉老復員軍人、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民政部門建檔困難家庭其他人員納入城鄉醫療救助範圍,基本實現醫療救助的社會普惠性。在醫院設立醫療救助窗口,全面落實市內就診“一站式”結算,適時實施資助民政救助對象參保政策,實現醫療保險與醫療救助信息共享,為救助對象提供就醫方便。
今年1-6月,該縣臨時救助困難群眾1469戶,支出救助金405萬元,次均救助2756.9元;醫療救助共計支出2166萬元,住院次均救助達到972元。(供稿 圖/文 重慶市民政局 鄒仁清 編輯 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