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豐都 “脫貧得靠自己努力”
張發雲正在養蠶室作業。(豐都縣委宣傳部供圖)
8月8日,難得的涼快天,重慶市豐都縣虎威鎮人和村村民張發雲起了個大早,快步走在村道上,去地裏採桑葉。
虎威鎮人和村交通便利,地勢平坦,水源充足,非常適宜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而張發雲就利用這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將村裏閒置的土地充分利用起來,種水稻、玉米,養蠶、養魚,靠自己的勤勞脫了貧,日子越過越紅火。
不忍土地閒置
他辭職回鄉種田
張發雲今年50歲,年輕時由於家裏田地少,收入不高,家境貧困,只有到主城打工補貼家用。
“剛開始因為沒有技術,跑了好多工廠都沒能找到合適的崗位,腳都磨破皮了。當時真的很想放棄,但轉念一想,人的一生要遇到多少困難呀,如果遇到困難就放棄,那今後的路如何走?”張發雲説。
最終,張發雲在重慶一家摩配廠找到一份工作。他十分珍惜這個機會,做事認真踏實、勤奮肯幹,每次發工資後,他都留下一小部分作為生活費,剩餘的錢都存起來。
每次回家,張發雲發現村裏的閒置良田一年比一年多,這讓他非常痛心:“以前村裏的土地沒有一點剩餘,村民們為了多種點地還要到很遠的地方開荒。記得小時候,跟父母出門幹活,還要帶著午飯,早上天不亮就出門,天黑了才回家。現在,農村有些房前屋後的土地都沒人種了,好可惜。”
“打工一個月的收入加起來還可以,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張發雲決定回鄉利用這些閒置土地掙錢。這個想法得到了妻子王長芳的支持。2006年,夫妻倆辭去了同在摩配廠的工作,回到家鄉開始創業。
開展多种經營
拓寬致富渠道
“村裏沒什麼産業,現成的資源就是土地,所以要創業必須圍繞著土地來幹。”經過認真考察,張發雲了解到,各級政府對栽桑養蠶扶持力度大,蠶農收入不錯,於是就將附近閒置的10余畝土地整理出來用於栽桑養蠶。
養蠶週期短、見效快,人和村又是傳統的養蠶基地。張發雲夫婦每年都要養四季蠶,而且是利用農閒,並不耽誤其他種植業生産,一年能掙約2萬元。
另一方面,養蠶栽桑用不了多少地。張發雲決定用這些閒置地發展其他種植業。短短幾年時間,他便整理出12畝水田、10畝旱地。
“現在交通方便,田土都在路邊,糧食運輸也不費事。這些糧食除了自己吃,每年還能賣3萬元左右。”張發雲説。
張發雲是一個閒不住的人。人和村土地平坦,水源豐富,是養魚的天然寶地。張發雲又流轉了十幾畝地,將其挖做魚塘,開始養魚。
為了掌握養魚知識,他除了自學外,還常常跑到其他養魚農戶那裏學習養魚技術,每逢趕場天還要到鎮上的市場去了解行情。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學習和探索,他終於掌握了飼養、消毒、日常管理等一整套養魚技術。十幾畝魚塘,每年可以産出3-4萬斤成品魚,毛收入30萬元。
就這樣,靠著自己的勤勞,張發雲不僅脫了貧,還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告訴記者:“脫貧不僅要靠政策扶持,還得靠自己努力。政策再好,自己不努力也不行!”(記者 顏安)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