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剪紙藝術家張建 “剪”出繽紛世界
、
潛心創作
代作品—菜花節基地雙龍匯
民俗作品—潼南大佛寺
飛禽走獸、四季花卉、古今人物……揮舞著手中的一把小剪刀,“巧手”張建三下兩下就能將這些在紙上剪成栩栩如生的圖案。
張建是重慶潼南剪紙藝術代表人物,投身剪紙藝術已有30多個年頭。日前,筆者在潼南梓潼街道天然居小區見到張建時,他正在裁剪一幅當代題材的新作。
踏上剪紙路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小鎮,讀小學開始接觸繪畫,第一次學習剪紙是在1985年縣文化館開設的暑期書畫培訓班上……”46歲的張建微笑著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當時條件所限,沒太多機會接觸剪紙藝術,每逢過年看到一些老人剪花紙、剪窗花,張建就興奮不已,從小的耳濡目染為他埋下了藝術的種子。
14歲時,在培訓班上課的張建就大膽地拿起既笨重又危險的大剪子,開始動手剪小樹、剪小動物等。“以前村裏經常放露天電影,一塊兒玩的夥伴們都去看,我不去,點著油燈在家練剪紙。有時候邊吃飯邊用筷子在地上畫,反正有空閒就畫就剪,那些廢棄的舊報紙都是我的寶貝。”功夫不負有心人,張建的心靈手巧和勤奮好學,使他很快就把一些傳統的窗花剪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慢慢地,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都成為他創作的素材,一件件精美的剪紙作品像“魔術”似的不斷從他手裏變幻出來。
從1985年起,張建就義務為親朋、鄰居及社區剪紙,30多年來,“福星高照”、“十二生肖”、“雙喜臨門”、“花開富貴”以及各式各樣的鯉魚、如意童子等窗花作品,剪了上千幅。
“在潼南乃至渝西,他可是個剪紙名人,不管生日還是結婚,誰家有事都找他幫忙,並且親戚托親戚也得找到他剪。前兩天一家幼兒園還邀請他呢。”鄰居武斌對他讚不絕口,“有一天我想剪個大紅喜字,但不喜歡平常那種方方正正的死板樣式,後來他就自己創新,剪了兩個娃娃手牽手的喜字,又乖又漂亮。”
“因為自己愛好這個,所以再苦也不覺得累,創作高峰時段,我白天在外面忙碌,晚上熬夜,不是畫就是剪,因為每完成一幅作品,都感覺很快樂很幸福。”創作的激情使張建依然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藝品如人品
一把剪刀、一張宣紙,張建就能開工了。精緻的小蝴蝶和窗花等幾分鐘就能剪好,大型的人物、山水等一週左右便可完工。張建表示,多年來,他創作剪紙作品不計其數:“捲起來可以堆滿整個書房,內容涉及民俗、人物、婚慶、花草動物等題材,這些作品類型多樣,各成系列。”
筆者了解到,張建的剪紙具有鮮明的本地民俗特徵,有較高的民俗學研究價值和審美價值,在類型上又分為人物、風光、人文、歷史建築等。他的剪紙技法純熟、構思奇特,其作品造型古樸、線條簡練,題材豐富、寓意深刻,貼窗花、飾房間,或厚重人文,或喜慶吉祥,與民間習俗、歷史故事息息相關。張建的剪紙作品簡約而不失簡單,粗狂中透出細膩,具有精巧、古樸、大氣磅薄的藝術特點,保留了古老圖騰文化藝術形態和本源哲學內涵。
“藝品如人品”是張建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在張建看來,人品直接影響一個人的作品,人正,則作品正;人內心豐富,作品同樣氣象萬千。“剪紙的歷史源遠流長,其源頭可追溯到東漢的元興元年(西元105年),距今已有2000餘年。其特點主要表現在將簡單、生動有趣的寫意藝術造型與民間寓意結合起來,運用空間觀念的二維性,將刀味紙感轉化為一種透空的藝術,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張建説,“剪紙是老圖騰文化藝術,也是鏤空的藝術,在一翻一轉,一劃一剪之間,表達出你對生活的感悟,感悟越多表達越細緻,一點不能含糊。”
張建的作品曾獲得全國第五屆“神州風韻”剪紙大賽“入選獎”、重慶市政協“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週年書畫攝影展”入展獎、重慶市首屆民間文藝家協會渝西片區“最佳作品獎”、重慶第三屆渝西民間藝術節民間工藝類金獎等多個全國及市級獎項。今年1月,張建的剪紙作品《家風》又獲得第三屆渝西民間文藝節金獎。張建曾作為潼南民間藝術家應邀到各地講學傳藝,並被授予重慶市公共圖書館“十佳志願者”稱號。
傳承創新共舉
藝術需要反映時代,藝術需要服務時代。“剪紙如果一味按照老祖宗的模式傳承,千年不變,缺乏新意,那必將被時代所淘汰。”張建説,民間剪紙的藝術是去反映現實生活的,在剪紙創作中就要把時代元素融入到畫面內容中,為後人留下一些能反映當時生活有用的東西。
於是,在創作了不少民俗題材的作品後,張建將目光轉向現代題材,並融入部分繪畫和雕塑原理,大尺幅的當代剪紙作品成為張建的升級之作。
這一點,從他的部分獲獎作品可見一斑。如《潼南奮進廣場》、《桂林蔬菜基地》、《外灘國際城》等都充滿著濃郁的時代氣息。張建還運用剪紙這一形式開展廉政文化宣傳,突破傳統局限,融入時代精神,增添剪紙豐富的內涵,成為了廉政文化的一張亮麗品牌。
在傳承和創新中,需要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張建曾説,他想建立一個剪紙藝術學校,發揚繼承剪紙藝術,但後來發現這和潛心創作相衝突,無奈只得放棄。現在他一心研究藝術創作,期待發揚光大傳統剪紙藝術,夢想能把剪紙藝術申報成非物質文化遺産。
有志者事竟成,我們希望張建那工匠般的堅持為他帶來成功,也衷心祝願他心想事成,夢想成真。(通訊員 王鵬)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