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法制安全>正文

重慶立法 中國家庭教育邁向法治化時代

2017-08-17 09:49:27 | 來源:人民網 | 編輯:劉詩揚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中國家庭教育 邁向法治化時代

  近日,貴州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了《貴州省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促進條例》,明確要建立家庭主體、政府主導、學校指導、社會參與的機制,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推進家庭教育事業發展。該條例將於10月1日起施行。這是繼去年9月,《重慶市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實施之後進行的又一次地方家庭教育立法實踐。據報道,江西、天津等地也在積極推進相關立法工作。

  這些一方面彰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價值日益受到廣泛重視,另一方面也清楚地表明,人們對家庭教育的認知發生了根本變化,將其從私人事務上升為社會事務,並通過立法來對其進行規範和調整。中國家庭教育正邁向法治化時代。

  關乎民族未來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並稱為教育的三大支柱,通常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首先是父母)對孩子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孩子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對家庭教育的內涵,我國台灣地區有關文獻將其界定為9個方面,即親職教育(增進父母職能)、子女教育(增進子女本分)、兩性教育(增進性別知能)、婚姻教育(增進夫妻關係)、倫理教育(增進家族成員相互尊重及關懷之教育活動)、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增進家庭各類資源運用及管理的教育)。這一界定被很多學者認為具有權威性和系統性,因而被廣泛接受和引用。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無論怎樣界定家庭教育的內涵,它都關係到孩子的終身發展,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對於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隨著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發展,中國社會已經並正在發生深刻複雜的變化,對家庭關係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趙忠心指出,中國家庭模式從單一向完全家庭、單親家庭、再建家庭、留守家庭、空巢家庭、跨國家庭、丁克家庭等多樣化演變,使家庭教育變得脆弱、多樣、複雜而更具風險性。這就要求我們主動適應社會變化,從國家民族發展的戰略高度著眼,推進家庭教育。

  遭遇諸多挑戰

  雜亂的小院子裏,一個約10來歲的小男孩揮舞著一把菜刀,不時憤怒地咒罵;一個約60歲的老漢手持一根開裂的竹竿,與其對峙。網上近日廣為傳播的這段視頻再次把一個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問題展現在大家面前,人們看到的是一個父母離異的貧困家庭、一個染上網癮不能自拔、面對管教桀驁不馴的留守少年、一個無奈無助的農村老人。

  “孫子因網癮不能滿足而拿刀怒懟爺爺”是中國家庭教育面臨挑戰的一個縮影,這類事件背後的成因既有社會轉型的宏觀背景,又有某一家庭的微觀環境,頗為複雜,梳理總結起來其中有3個方面要引起特別重視。

  一是陳舊的家庭教育觀念。傳統觀念將家庭教育視為私人領域,外人和社會無權干涉,沒有將兒童視為平等、獨立的個體,從而導致家庭教育的任意性:或者放任自流、疏于管教,或者只重視其物質需求、忽視其情感需求,或者懲戒方式簡單粗暴等。

  二是相對不足的家庭教育知識。根據全國婦聯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多數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養育焦慮,近50%的家長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約八成的家長表示“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借鑒”,僅有三成家長認真學習過有關子女品行教育、親子關係等知識,對於家庭教育的特點、規律、方法了解較少。

  三是相對低效的家庭教育幫扶和聯動機制。家庭教育不僅需要父母等監護人負起主體責任,而且還需要社區、學校和婦聯、民政及相關公益性組織等密切聯動和大力支持。對那些遭遇特殊困難和情況的兒童家庭來説尤其如此。實際上,近年來社會上發生的與家庭教育有關的熱點事件,幾乎都發生在這類家庭中,並且由於缺乏或者缺少聯動機制,這類家庭很難得到及時援助。

  推動法治化進程

  隨著對家庭教育認知的深入,中國政府相關部門逐步加大對其主導和推進力度,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據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繆建東介紹,1996年是中國家庭教育發展政策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家庭教育政策通常作為婦女兒童事業發展的一部分,偏向於強調家長掌握保育知識,對後代基本知識的傳授和品德培養。比如,1992年頒布的中國首部兒童發展行動計劃《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規定,到20世紀末使90%兒童(14歲以下)的家長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兒童的知識。再比如,1995年發佈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1995—2000年)》提出,提倡夫妻共同撫育子女,並利用多種形式向父母傳播正確教育子女的知識與經驗。隨著1996年《全國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計劃》的出臺,中國家庭教育開始作為一項專門工作進行部署。之後,接連出臺了全國家庭教育工作的三個五年規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2月,全國婦聯、教育部等7部委首次聯合發佈《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這是首份國家層面的科學系統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導性文件,確立了家庭教育“兒童為本”“家長主體”“多向互動”三原則,給出了“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指導”“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指導”“災害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指導”,並提出了包括經費投入在內的5項保障措施。這是針對我國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的集中部署和全面動員,旨在破解長期以來困擾的難點,該大綱的發佈成為我國家庭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制定專門的家庭教育法,實現家庭教育法治化,為推進家庭教育提供完備的法律保障是《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據報道,家庭教育法起草工作已由全國婦聯牽頭,教育部等部門參與,共同推進。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表示,期待家庭教育法儘快出臺,認為該法應該既明確家長的主體責任,又要強調政府的主導作用。同時,他建議相關立法工作由國家設立的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或者授權教育部統籌來推進,這樣將比全國婦聯作為人民團體牽頭推進更有效。

  重慶、貴州等地的先行立法為全國家庭教育立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我們期待,在豐富實踐經驗基礎上,一部體現現代教育理念、根植于中國教育文化環境的家庭教育法能夠儘快來到我們身邊,為發揚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與下一代健康成長保駕護航。(記者 張保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