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潼南 綠色就是真金白銀

2017-08-21 13:15:38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劉詩揚 | 責編:趙瀅溪

【區縣聯動】【潼南】潼南 綠色就是真金白銀

  村民在柏梓鎮萬畝檸檬種植基地進行套袋工作。記者 羅斌 攝

  

  哦,好壯觀!”8月15日,烈日當頭,記者來到重慶市潼南區柏梓鎮檸檬種植基地看到,成片的檸檬樹已經挂果,村民們正用一個個紙袋子將檸檬包裹起來。“潼南檸檬就是拽,合著袋子一起賣。”同行的潼南區農委特色經濟發展站農藝師楊玉華,向記者介紹起已經在市場上頗有名氣的“潼南檸檬”來,話語中掩飾不住自豪,“今年全區大約要産出檸檬25萬噸,都是綠色産品,一點不愁銷路。”

  近年來崛起的檸檬産業,只是素以“西部綠色菜都”聞名的潼南區堅持綠色發展,著力對農産品提檔升級、向精品化發展的一個縮影。

  拿到“綠色”認證  葡萄逆市“飄紅”

  “凡是表皮有傷痕的一律去掉,沒有果子的枝椏也都要剪掉。”走進潼南區崇龕鎮白沙村梓牛農業葡萄園,十多名工人正在將葡萄整理、裝箱。一旁,老闆譚小俊拿起一串串葡萄,仔細地檢查。

  “今年葡萄銷售沒得問題,因為我們剛剛拿到‘綠色食品’認證這個金字招牌。”譚小俊興奮地介紹。

  今年三十齣頭的譚小俊原來從事IT業,2014年他和家人在白沙村建起了這個130多畝的葡萄園,一年多後就收穫了第一批葡萄。當時的主要品種是“夏黑”,不料,市場上同類産品眾多,他的葡萄沒有什麼優勢和特色,銷路不好,價格也低。

  潼南區農委聞訊,就派專家為鬱悶的譚小俊支招:“只有向綠色、精品化發展,種植葡萄才有出路。”

  在潼南區農委的幫助下,譚小俊優化了品種,將20%的葡萄換種成市場好銷的“美人指”,同時,採用綠色種植技術。就拿葡萄園的水源來説,為改善品質減少污染,譚小俊使用水泵、每天花100多元電費,從1.5公里外的河流取水。另外,按照葡萄園出資161元/畝、農委配套161元/畝,對葡萄園實施病蟲害統防統治,解決了葡萄種植的後顧之憂。

  潼南區對農産品品質安全的嚴格監管也讓譚小俊的葡萄園有了品質保證。據楊玉華介紹,潼南全區禁止銷售使用高毒高殘農藥,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建立了基地、鎮街、區檢測中心三級檢測機制,做到“凡出必檢”“凡賣必檢”,保障了農産品安全。

  就這樣,葡萄園很快煥發了生機。去年,葡萄園種植的“美人指”批發價每斤就賣到了8~10元,還一舉打響“果裏斯丁”精品葡萄的名氣,年産值達到50多萬元。

  今年葡萄園拿到“綠色食品”認證,在整個葡萄市場價格下滑的情況下,譚小俊的葡萄反而成了搶手貨。其中,“美人指”批發價格提高到每斤12~15元,僅這一個品種,就為葡萄園帶來30多萬元的收入。

  提升品質促熱銷“檸檬大王”的生意經

  在柏梓鎮龍口村檸檬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在給挂果的檸檬套上紙袋,“這樣可以防曬和蚊蟲叮咬,保證檸檬的品質。”崗宏農業老闆李洪剛介紹。

  李洪剛是“檸檬之鄉”四川安岳人,原來從事建築業。從建築老闆到“檸檬大王”,李洪剛的成功轉型,成為潼南檸檬産業快速發展的真實寫照。

  “在潼南種檸檬,我看中的就是這裡檸檬産業發展的巨大商機。”2010年,李洪剛將搞建築賺到的錢拿出來,在龍口村流轉了1000畝土地開始種植檸檬。那時,他的家人對此並不看好,認為安岳的檸檬種植有傳統優勢,為何要到潼南去發展?

  但李洪剛卻有自己的判斷:潼南區已經將檸檬産業作為全區特色農業産業進行打造,有産業政策扶持、有完善的監管措施、有技術支持、有精深加工體系,潼南的基礎設施、市場銷售體系都很完善,“在潼南種檸檬有前途”。

  事實也如此,政府不僅對李洪剛的檸檬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給予補助,還安排技術人員上門免費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指導他對病蟲害使用物理方式殺滅,免費給他發放黃色誘蟲板、殺蟲燈等等。

  這給了李洪剛繼續發展檸檬種植的信心。前不久,他又在羊堡村、金盆村流轉了2000畝土地種植檸檬。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這個昔日的建築老闆也從一個農業種植的“門外漢”逐漸成為懂行的“檸檬大王”。

  李洪剛介紹,他嘗到了綠色種植的甜頭。他的檸檬基地使用的都是有機肥,比一般肥料價格每噸要貴上2000元,加上潼南的土壤、水源好,又嚴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殘農藥,雖然檸檬成本要比外地的産品高出20%,但是檸檬品質好,因此售價要高出30%左右。“你看我的檸檬黃澄澄的,外表一個疤痕都沒得,含酸量也高,一上市就銷售完了。”

  去年,李洪剛的檸檬賣到了4元/斤,扣除成本,一年收入1000多萬元。他還帶動了周邊農戶致富,除了土地流轉金外,僅務工勞務費支出就有200多萬元。

  李洪剛告訴記者,目前,他已建起2000平方米的庫房,還將修建一個凍庫,以實現檸檬的錯峰上市。同時,在政府的指導下,他已開始按照有機標準種植檸檬,打造有機品牌,搞觀光采摘,讓檸檬賣出更好的價錢。

  潼南區正加速建設全市檸檬産業核心區,檸檬種植面積計劃從目前的30萬畝發展到50萬畝,進一步完善檸檬全産業鏈,力爭實現年産值300億元的目標。為做優做響“潼南檸檬”品牌,今年潼南還將舉辦首屆國際檸檬節。

  樸真有機農莊 精品化+農旅融合

  近日,在樸真有機農業公司的一排排大棚裏,番茄等蔬菜長勢良好,農民正在整理採摘下來的蔬菜,準備送往城裏的超市。

  “今年上半年就出産了800多噸有機蔬菜瓜果,産值有2000多萬元。現在有機蔬果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了。”重慶樸真農業公司的負責人鄭淩雲介紹。

  2010年,做酒店生意的鄭淩雲準備轉型,他了解到潼南的蔬菜産業很紅火,於是在潼南太安流轉了700畝地,開始種植蔬菜。當他進入到這個行業後卻發現,包括潼南在內的不少地方,成規模的蔬菜基地已有很多,市場競爭激烈,自己初來乍到,究竟怎樣才能找到突破口?

  “種植有機蔬菜,向最高端的農産品進軍。”經過市場調查,他發現有機蔬菜種植門檻最高,市場需求大,做的人相對較少。他的想法和當地政府部門推動潼南蔬菜由大眾蔬菜向精品蔬菜轉變的思路不謀而合。

  在當地農委和蔬菜産業局的支持下,樸真農業公司開始嘗試種植有機蔬菜。相比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證是最難的,有機食品認證從生産、加工、儲存、運輸和銷售點等環節的有關標準就有300余項。

  有機種植對土壤、灌溉水質都有嚴格要求,為此樸真農業用了兩年時間對土地休耕,改良土壤品質,這期間的流轉和維護費用就有上百萬元。

  在有機種植過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等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樸真農業務工的農民夏先秀説,這裡種菜用的都是過去的“老套路”,不噴農藥,滅蟲子用手捉或者誘蟲板;不用化肥,用的都是豬糞、雞糞……儘管費時又費力,但夏先秀不得不服的是,種出來的菜味道好,價格更好。

  “儘管成本高,蔬菜産量比一般菜地低40%左右,産值卻是普通菜地的5倍。”鄭淩雲説,樸真農業每畝地産值已達到1萬元以上,例如,普通番茄每畝地産1.5噸左右,每公斤售價6元,而樸真的番茄産量不到1噸,每公斤售價卻達到36元至40元,還供不應求。去年,近1000畝菜地就創造了1000多萬元産值。

  有機食品對銷售環節也有嚴格要求,每份蔬菜都有“身份證”,通過掃描二維碼,可追溯産品産地、日期等。該公司建立了全程冷鏈物流體系和配送體系,目前在主城建了8家“樸真生鮮店”,在大的商超也有專櫃,在全市範圍內發展了1000多家會員。樸真食品還入駐了淘寶、京東,市民在網上下單,當天送達。

  瞄準市民對有機食品的青睞,鄭淩雲又做起了“農旅融合”的生意,開辦樸真農莊,建起了農業觀光大棚、餐廳等,市民可在此採摘、購買、品嘗有機蔬菜,了解有機蔬菜知識等。

  “從無公害到綠色,從綠色到有機,‘潼南綠’蔬菜已經升級,變特色為精品。我們深切體會到,綠色發展就是真金白銀啊!”潼南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潼南作為中國西部最大的蔬菜基地,正著力推進“潼南綠”品牌建設。目前,已註冊了“潼南綠”集體商標,累計認證“三品一標”316個,其中有機食品達到43個。力爭到2020年,全區無公害農産品認證保持在200個左右,有機食品認證50個左右,實現農業産業結構的優化。(記者 姜春勇 王翔 羅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