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永川區811個“三無”老舊小區變身宜居家園

2017-09-12 16:10:00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高爽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通過專項整治,永川將大批“無物業管理、無業主委員會、無專項維修資金”的“三無”老舊小區改造成“無牛皮癬、無治安刑事案件、無衛生死角”的新“三無”小區——永川811個老舊小區變身宜居家園

【區縣聯動】【永川】永川區811個“三無”老舊小區變身宜居家園【區縣聯動 列表】永川區811個老舊小區變身宜居家園

 居民在經過專項整治後的小區涼亭裏休息。  記者羅靜雯攝

  61歲的蘇金英在永川區中山路街道英井路社區的老糖果廠家屬院小區住了幾十年。今年以來,老人和鄰居們發現,自己居住的小區開始一步步“變身”——原來高低不平、雜草叢生的院壩進行了硬化平整,添置了健身設施,堡坎邊裝了護欄,進出小區的兩個通道口也裝上了防盜門和監控攝像頭。

  9月8日記者去採訪時,蘇金英等居民代表正通過社區黨總支書記徐學英的手機APP,感受小區遠程監控的效果。大家嘖嘖稱讚:“螢幕好清楚,賊娃子和貼牛皮癬的肯定都不敢來了。”蘇金英高興地對記者説:“我們這些住老房子的,如今享受到商品房小區的服務和環境了。”

  永川區國土房管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由於歷史原因,永川城區存在大量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舊小區。這些小區普遍無物業管理、無業主委員會、無專項維修資金,存在道路破損、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匱乏、環境衛生差、安全隱患明顯等問題,直接影響到廣大居民的生活品質。

  永川區為此啟動了老舊“三無”小區專項整治工作,通過多方籌措資金、多部門聯合施策,逐步補齊“短板”。如今,全區已有811個“三無”小區基本完成整治變身宜居家園,14余萬居民享受到民生利好。

  昔日“荒草院”變成“小公園”

  如今的老糖果廠家屬院,儼然一個小公園——記者看到,坡道兩側的三角梅怒放,幾幢住宅樓環抱著一片整潔的院壩。院壩上建有一處涼亭,四週幾棵大樹枝繁葉茂,綠意盎然。

“前些年可不是這樣。”已在社區工作10年的徐學英説,由於年久和缺乏管理,家屬院周邊的院壩荒草有半尺高,大家連個活動空間都沒有。

  今年4月,英井路社區納入“三無”專項整治。中山路街道爭取到300余萬元財政資金,和房管、環衛、市政等部門聯手對轄區內“三無”小區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和治安保障等進行了改造完善:“環境衛生整治採取以獎代補方式,每平方米公共區域補貼8.5元用於購買保潔服務。購買門禁系統和監控攝像頭,則採取財政補貼一半、居民自籌一半的方式進行。”

  街道還成立了環衛檢查巡邏隊,每天進行巡迴抽查,保證了轄區環境衛生整潔的常態化。

  居民從“懶得管”變成“我要管”

  英井路社區黨委副書記、居委會主任但紅説,專項整治不僅讓老舊小區環境變靚、治安變好,也激發了居民參加社區自治的熱情,對於社區事務,很多人從過去“懶得管”變成了“我要管”,小區精神風貌為之一新。

“老舊小區沒有物業管理,以前打掃公共衛生都靠黨總支組織轄區黨員輪流打掃。”但紅告訴記者,專項整治啟動後,小區環境變好了,許多居民也主動參與到清掃隊伍中來,有人用背簍把堆積的樹葉運出去,還有家長帶著孩子清掃樓道:“現在居民都非常注意愛護環境衛生,發現垃圾會隨手撿走,自覺意識強多了。”

在安裝門禁系統和遠程監控攝像頭時,也有不少居民主動站出來,願意把家裏電腦接入監控系統,參加輪流值班。最後支委委員李小林第一個擔起了責任,他説:“我是黨員,為群眾服務的事肯定要帶好頭噻。”

  小區從舊“三無”變成新“三無”

  家住永川區勝利路街道勝利路社區的曾垂樹也是專項整治受益者之一。他感慨道:“如今小區的路燈、監控等都安裝好了。還規範了停車位,建立完善了小區管理制度。居民都自豪地説,我們從老‘三無’小區變成了新‘三無’——無牛皮癬、無治安刑事案件、無衛生死角,家家住得都舒心。”

  永川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完善“兩眼向下”工作機制,開展老舊小區專項整治,積極化解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全區還有300多個老舊小區,力爭明年內全部完成專項整治。下一步還將加強老舊小區消防設施和化糞池的檢修整治工作,為人民群眾打造更舒適、更優美、更安全的居住環境。”(本報記者 羅靜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