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文化>正文

巴南區100場“麻雀藝評”走進基層 圓百姓文化夢

2017-09-15 11:23:04 | 來源:重慶日報 | 編輯:劉詩揚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巴南區群眾文化活動升級為2.0版——100場“麻雀藝評”走進基層圓百姓文化夢

  【文化標題摘要】巴南區100場“麻雀藝評”走進基層 圓百姓文化夢

  2017年6月26日晚,李家沱街道群樂村“麻雀藝評”進基層活動《碟子小調進萬家》現場。

  “巴山夜雨萬象新,滿園春色花似錦。文藝評論下鄉來,專家引領進大門。長知識,長本領,外行成了內行人。百家爭鳴繞山村,麻雀喳喳鬧新春……”在巴南區,這首兒歌在基層傳唱開來。

  在這首兒歌的後面,是對“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精神的落實,是“陽春白雪”的文藝評論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日前,巴南區界石鎮“麻雀藝評”進基層活動——《創衛兒歌鑒賞》現場,退休教師徐存富對《創衛曝光臺》這首兒歌大膽挑刺。創衛兒歌,這也是對巴南區開展的創建國家級衛生區“小手拉大手,創衛一起走”行動的童心解讀。

  在巴南,普通群眾都可以像徐存富這樣,對文藝作品進行“評頭論足”,並從中得到“陽春白雪”的享受。

  普通群眾的這一“福利”,來自於巴南區開展的“麻雀藝評”進基層活動。

  巴南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説,文藝評論(批評)有“陽春白雪”之稱,這本是專業文藝評論家的活。但巴南區委在用文化引導意識形態中,認為將一些充滿正能量、積極健康向上的文藝作品,特別是本土文藝家創作的作品,交給普通群眾來進行點評,讓群眾在點評中提高思想水準,增強藝術修養。因而,區委宣傳部和文聯就想到了這個點子。

  何謂“麻雀藝評”?

  巴南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浩解釋:“麻雀是南方常見雀鳥,小巧靈活,輕盈活躍,愛説愛議;藝評,就是文藝評論。‘麻雀藝評’,即符合實際、貼近百姓、小型多樣、百家爭鳴的鄉土文藝評論。因此,區裏為這個由全區群眾來參與的文藝評論活動,取了這個新穎別致、形象生動的名字”。

  巴南區文聯主席戚萬凱説,近年來,巴南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但文藝評論卻“懸浮”空中,不接地氣。區委提出推進“尚文巴南”建設的這一要求,迫使宣傳文化部門探索新路。為了讓文藝評論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這“麻雀藝評”將總共在社區、農村開展100場活動。

  巴南區開展的“麻雀藝評”進基層100場活動,具有深厚的基礎。近幾年來,巴南區以“巴地聽雨”文藝鑒賞沙龍、“巴人圖語”文化系列講座、“歡笑巴南”群眾文藝大舞臺為載體,在夯實評論基礎上實現“組織化”、搭建評論平臺實現“生動化”、紮根現實生活實現“大眾化”、提檔升級實現“品牌化”四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突出成績,全區呈現出文藝評論活動方興未艾、文藝評論作品碩果纍纍、文藝評論隊伍不斷擴大、文藝評論作用日益發揮的良好局面。

  為讓“麻雀藝評”得到群眾的喜愛,巴南區宣傳文化部門為這一活動精心設計了“作品欣賞、故事説藝、引你入門、博士問答、麻雀鬧春、言為心聲、專家點評、嘉賓感言”8個主要環節,使藝評絲絲入扣,步步深入,將“門外漢”引進文藝殿堂,實現百姓文化夢。

  “麻雀藝評”係文藝評論活動,還融展演、講座、輔導、沙龍、競猜、互動於一體,化文藝理論“高大上”為百姓可口“麻辣燙”,引領百姓從“看熱鬧”到“看門道”。

  “麻雀藝評”進入基層後,不僅讓群眾“評頭論足”,還讓群眾體驗即興“創作”。如在詩歌鑒賞評論中,就增加了“為你讀詩”;書法鑒賞評論中增加了現場“為你書寫”;楹聯鑒賞中增加“我來填空”;新歌鑒賞中增加“同唱一首歌”等群眾參與的活動。

  截至9月10日,巴南區已組織音樂舞蹈、諧劇小品、美術書法等藝術門類鑒賞進基層活動44場,讓“下裏巴人”享受到了“陽春白雪”。

  “麻雀藝評”進基層後,還有效推動了基層的群眾文化活動,使群眾文化活動升級為“2.0版”,使普通群眾由文化欣賞者變為參與者、建設者。

  在魚洞街道《走進亂針繡》專場藝評活動後,30多名年輕姑娘加入了亂針繡非遺傳承隊伍,成為新生代“繡娘”,據此改編的舞蹈《閨繡》,還代表重慶參加了第十七屆全國群星獎舞蹈類決賽。

  龍洲灣街道《走進楹聯》覽評活動後,梅家梁社區居民喻明芬和徐竹稀愛上了楹聯創作,經常向楹聯專家討教。街道也順勢將這一文化特色文化活動引入社區、校園,建立起楹聯協會,辦楹聯講座,搞楹聯大賽,打造楹聯一條街,並獲評“重慶市楹聯之鄉”。

  王彩艷 圖片由巴南區文聯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