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專稿>正文

頂級專家來渝為“糖友”捎來福音 不扎針也能測血糖

2017-09-17 17:34:04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高爽 | 責編:李勝蘭

已過審【CRI專稿+摘要】頂級專家來渝為“糖友”捎來福音 不扎針指也能測血糖

翁祖茂博士在2017重慶“國創會”決賽現場對項目進行講解。攝影 汪德生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劉維貴  實習生 戢璐綺)無需採血就可以監測血糖啦!在9月9日舉行的2017重慶“國創杯”創新創業項目大賽中,這項來自英國阿爾斯特大學智慧系統研發中心的智慧無創傷可穿戴連續血糖監測系統脫穎而出,獲得評委推薦獎。

  據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發佈的《全球糖尿病報告》顯示,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已超過4億人;在中國,糖尿病發病率正在呈“爆炸式”增長。對於人數龐大的糖尿病患者群體來説,及時、準確的血糖監測可以幫助自己隨時發現問題,及時到醫院就醫,意義重大。

   實行無創監測 血糖檢測不再痛苦

  MY-CGM®智慧無創傷可穿戴連續血糖監測系統(以下簡稱“MY監測系統”)最大的亮點在於“無創”和“智慧”。

  以目前國內市場某主流血糖監測儀為例,血糖監測工具主要由血糖儀和配套的採血筆、採血試紙、採血針構成。監測過程分為採集血樣、吸取血樣、顯示結果三大步驟。該監測系統可在指尖、前臂或手掌處採集血樣,屬於有創監測,患者無法避免地會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適。與傳統血糖監測方法相比,MY監測系統最大的優勢在於,不需要使用採血針刺破皮膚進行取樣,而是利用微波直接對身體任意部位進行監測,從而使“糖友”們無痛苦、方便地達到最佳的血糖監測效果。

  據該項目負責人翁祖茂博士介紹,這種無創血糖監測技術正是歐美血糖監測的主要研發方向,但均未有成熟産品問世。例如,谷歌和美國糖尿病儀器製造商德康(DEXCOM)聯合研發通過眼淚間接檢測血糖的可穿戴産品聲稱要在2018年問世,但尚未見其臨床試驗成功的報道,而且也未申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認證。而MY監測系統已于2017年6月進入英國醫院的臨床試驗階段,進展順利。預期將於2018年上半年結束該臨床試驗,申請FDA和歐洲統一認證(CE)。由此可見,MY監測系統的確是國際領先。

  充分智慧化 手機APP查看診斷結果

   除了“無創”這一亮點,MY監測系統還完成了充分的“智慧化”。該系統涵蓋了特別研發的移動客戶端硬體和軟體,如:藍牙4.0、移動雲平臺、手機APP,以及特殊的數據融合演算法和深度學習演算法。

  血糖檢測探頭通過微波檢測血糖、體溫、心率、運動等數據。該探頭采用納米材料薄片,可以使接收到的血糖檢測微波信號更穩定、誤差更小。探頭將這些數據傳送至藍牙。藍牙接收數據後,經過特殊的數據融合演算法和深度學習演算法進行處理。這兩種演算法已通過10萬多例各種類型糖尿病病例的訓練,能夠對患者上傳的數據進行分析,自動得出輔助診斷結果和有針對性的用藥、飲食、運動等方面的個性化指導建議。移動雲平臺將診斷結果和指導建議及時推送給“糖友”們的手機APP。同時,“糖友”們還可通過語音或手工輸入每日飲食狀況和過往病史,並經此APP上傳到移動雲平臺,輔助診斷。

  全博士團隊支撐 市場潛力無限

   這種全球領先的“無創”“智慧”血糖監測系統背後是強大的技術團隊。該項目研發團隊由7名核心成員組成,全部具有醫學、物理學、生物化學、微波技術、計算機科學、計算機智慧系統、人工智能與數據工程等領域的博士學位;近十年來已發表高水準論文50多篇,獲得15項美英等國專利。

  今年4月,翁祖茂博士帶著MY監測系統來到重慶參加“國創杯”大賽,到現在僅僅5個月時間,翁祖茂博士發現重慶又展新顏。特別是兩江新區舉辦的2017重慶“國創會”和“國創杯”總決賽,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華人精英,紛紛帶著各自的創新創業項目來重慶尋找他們實現人生價值和夢想的未來。翁祖茂博士坦言,“重慶的引才力度在全國是空前的。我期待著自己的項目能夠在重慶對接落地成功。”

  有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國內乃至全球龐大的“糖友”群體,MY監測系統的未來可謂充滿潛力。據該項目團隊預期,MY監測系統産業化後頭三年的國內市場容量可達1000萬套以上,國外市場容量可達6000萬套以上。以後將逐年遞增,最終可達到3億套以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