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科教>正文

“超高速真空管道列車”項目助力重慶交通建設

2017-09-19 13:29:49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劉詩揚 | 責編:石麗敏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消息:近日,2017年重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洽談會順利閉幕。閉幕式現場成功簽約引進了一批高端外籍人才,壯大了重慶創新創業的人才隊伍。其中,巴西裏約熱內盧聯邦大學教授Richard M.Stephan看準了重慶創新創業的優勢環境,來渝尋求合作機遇。

  已過審【科教標題摘要】“超高速真空管道列車”項目助力重慶交通建設

  巴西城市軌道交通 “眼鏡蛇”項目成品圖

  Richard教授將自己團隊的研究成果—巴西“磁懸浮—眼鏡蛇”項目帶來重慶,將與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合作研發最先進的超高速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作為將於該項目的重要參與者,Richard教授已被兩江新區作為高端人才正式引入。

  據介紹,“超高速真空管道列車”項目研發成功後,列車行車時速可達2000公里,未來有望1小時之內即從重慶抵達北京。

  超聲速 “近地飛行” 時速可達2000公里

  據了解,“超高速真空管道列車”項目是由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與中國航天三院作為發起人,與國內其它五家高校和科研院聯合進行研發的科技創新型項目,計劃10年完成。目前,項目已經獲得湖北省政府及相關單位支持,落地武漢市,並於今年8月30日在武漢舉行了新聞發佈會。

  據悉,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是“超高速真空管道列車”項目的主要研發基地之一,該院特聘原美國南方大學物理系終生教授范江弟博士為首席科學家領導超導團隊加入該項目,並負責該項目的關鍵部分——超導磁懸浮技術的工程設計和實施。

  “平常大家聽到的磁懸浮列車用的是電,是通過電磁力實現列車與軌道之間的無接觸懸浮和導向,我們這個項目應用的是超導磁懸浮技術。”范江弟介紹,“高速飛行列車”是利用低真空環境和超聲速外形減小空氣阻力,通過磁懸浮減小摩擦阻力,實現超聲速運行的運輸系統。“高速飛行列車”也是超導磁懸浮技術和真空管道相結合而研製出的新一代交通工具,可實現超聲速的“近地飛行”。

  據了解,該項目將按照“三步走”戰略逐步實施。首先是具備時速1000公里的運輸能力,建設區域性城際交通網;再是具備時速2000公里的運輸能力,建設國家超級城市群之間的1小時交通網;最後,該項目將有望具備時速4000公里的運輸能力。

  “安全性將是‘高速飛行列車’首要考慮的因素。”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高速飛行列車”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列車的提速將按照人所能承受的速度緩慢增加,即將到達時的減速也是同理。此外,車體內部會設置環境控制系統來保障人所必需的氧氣含量、溫度、濕度等。

  借“國創會”成功引才 計劃三年內完成十幾公里試驗線路

  據悉,“高速飛行列車”項目已進入研究論證階段,此次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借2017國創會之機,成功引入巴西裏約熱內盧聯邦大學應用超導實驗室電氣工程系Richard教授,並攜帶 “高速飛行列車”項目在國創會上精彩亮相。

  “其實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最早是中國人在研究,但是在中國這項技術沒走出實驗室,美國巴西學去並走在了我們前面,然而由於缺乏資金,所以他們又來中國尋找進一步發展的機遇。 ” 范江弟説。

  據范江弟介紹,巴西的“磁懸浮—眼鏡蛇”項目,主要致力於以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解決城市的交通問題,Richard和他的團隊從1998年就開始了這個項目的研究,沒有資金所以沒有繼續下去,如果把這個項目引進中國,預計三年內便可完成十幾公里的試驗線路。

  “此次引入巴西團隊將對項目的開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范江弟透露,巴西團隊的超導磁懸浮“眼鏡蛇”中低速列車已經可以用於城市大眾交通系統,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準備全盤將該技術轉移到重慶,鋪設一段15公里左右到江北機場的商業運營線路,在此基礎上,再引發每小時1000公里的真空管道高速磁懸浮車,進而發展到時速2000公里。

  據悉,未來重慶市將立足組團式分佈的城市特點,進一步加強城市交通規劃建設,加快“智慧交通”建設步伐,促進各類交通方式互聯互通,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準和運行效率,千方百計讓群眾出行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舒適,讓人們分享交通建設發展的成果。(供稿 圖/文 兩江新區黨工委宣傳部 編輯 朱明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