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2018年國考時間確定 報名已連續9年超百萬人
18日,國家公務員局發佈消息明確,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8年度公務員招考報名從10月30日開始,持續10天,公共科目筆試時間為12月10日。近年來,輿論中有關“國考熱”的話題不斷,又迎一年國考季,一些國考“大數據”需要早了解。
資料圖:2016年11月27日,2017年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招考筆試開考。張浪 攝
國考時間較往年延後
——10月30日起報名 12月10日筆試
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招考也被輿論稱為“國考”,由中組部、人社部、國家公務員局組織,為中央、國家機關及其直屬機構招錄公務員,面向全國舉行。
近年來,國考招考時間相對固定,報名時間一般在每年10月中下旬,考試時間則在每年11月末。
按照國家公務員局的消息,根據工作安排,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18年度公務員招考報名時間為10月30日至11月8日,公共科目筆試時間為12月10日。
記者發現,這是近年來,國考筆試時間較晚的一次,上次在12月份進行的國考筆試,還是在2010年12月5日舉行的2011年度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招錄考試。
資料圖:2016年11月27日,山西太原一處國家公務員考試考點,考生排隊準備進入考場。武俊傑 攝
近年來國考有多“熱”?
——報名人數已連續9年超百萬
1994年,原人事部正式建立了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並組織了首屆中央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錄用招考。有媒體曾統計,當年的國考提供了30余個國家機關的490個名額,最終4400人正式報考,相當於9個人爭考一個職位。
從歷史數據來看,進入新世紀之後,國家公務員的招錄規模不斷擴大。
根據華圖教育的數據,從近10年的數據來看,國考招錄人數就已經翻了一番,2007年國考共有6000余職位招錄12724人,到2016年國考,招考職位增加至1.5萬餘個,共招錄27817人。
去年11月27日舉行筆試的2017年度國考,共有120多個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計劃招錄2.7萬餘人,計劃招錄人數與2016年持平。
伴隨國考招錄規模增長的是報名規模的爆棚。按照華圖教育的統計,從報名人數來看,國考的“熱”可以説始於2003年,2002年國考報名人數為6萬餘人,2003年猛增到12萬餘人。
2003年之後,國考報名人數高速增長,報名人數從破10萬到破100萬隻用了6年時間。2009年國考報名人數首次突破100萬,一直到2017年度國考,148.63萬人通過報名資格審查,國考報名人數已連續9年在百萬以上。
資料圖:2016年11月27日,11月27日,福州一公務員招考筆試考點,考生在尋找考場。張斌 攝
國考競爭有多激烈?
——去年最熱崗位“萬里挑一”
從備受輿論關注的國考最熱職位看來,近年來,國考最熱崗位的競爭較為激烈。
觀察近5年的數據,2013年度國考報名的最熱職位接近“萬里挑一”,這一職位為“國家統計局重慶合川調查隊業務科室科員”。
此後幾年,國考最熱職位的競爭程度有所降溫。2014年國考報名最熱崗位的競爭比接近“七千選一”,這一職位來自國家民委,2015年國考,報名最熱職位的競爭比為2625:1,來自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
不過,2017年度國考,最熱崗位的競爭再度攀高,競爭最激烈的崗位為民盟中央辦公廳“接待處主任科員及以下”一職。據華圖教育的統計,截至報名結束前半小時,該職位競爭比就達9837:1,其競爭熱度已超過2013年度國考最熱職位的9411:1,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從整體觀察,近年來,國考報名更趨理性,考生扎堆報名的現象在逐漸減少。據統計,2015年國考報名,最終報名過審人數破500人的職位共354個,佔總職位數的2.6%,而2016年國考報名結束時,報名過審人數破500人的職位共有286個,佔總職位數的1.8%。(記者 闞楓)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