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專題>正文

全域旅遊、全球共享:李金早心中的“一帶一路

2017-09-21 14:21:27 | 來源:新華網 | 編輯:劉詩揚 | 責編:石麗敏

  新華網成都9月13日電 2015年,絲綢之路旅遊部長會議通過《西安倡議》,表示“絲綢之路是沿線各國共有的寶貴財富,也是旅遊發展的重要資源”。

  2016年,首屆世界旅遊發展大會上,107個國家旅遊部門通過《北京宣言》,提出“各國政府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舉措,加強互聯互通,提升旅遊便利化,推進並支持區域旅遊合作。”

  2017年,“一帶一路”旅遊部長會議宣佈《成都倡儀》,提出加強“一帶一路”旅遊合作,深化共識、擴大交流,積極對接旅遊發展戰略,提升各國和地區旅遊業發展水準,更好地造福於人民。

  在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看來,隨著全域旅遊成為國家戰略,在世界旅遊增長引擎中國帶動下,“一帶一路”旅遊正成為各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企業資本與民間社會的廣泛共識,推動從基礎設施到公共服務,從出境到入境,從安全到便利全域發展。  

  兩個“7億人次”:中國出入境旅遊“雙引擎”發動

  “預計未來五年,中國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我們也有信心吸引7億人次國際遊客來華旅遊。”李金早信心滿滿地對他的各國旅遊部長同事説,一帶一路”跨越東西方四大文明,跨越世界四大宗教發源地,跨越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三類經濟體,同時也連接了全球主要旅遊客源地與目的地。

  “目前,該區域國際旅遊總量佔全球旅遊70%以上。據測算,僅中國與絲路沿線國家雙向旅遊交流規模就超過2500萬人次。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不斷深化,旅遊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他説,中國有信心在十三五期間,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8500萬人次國際遊客來華旅遊,拉動旅遊消費約1100億美元。

  “我們要用旅遊活化古老的絲綢之路,為沿線珍貴歷史遺産賦予新的時代意義,為沿線各節點城市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為沿線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美美與共:從物物到人人的全面交流  

  “古代絲綢之路因跨國家和區域的貨物流通形成,核心是物。而‘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中國與沿線國家打造命運共同體的進程,核心是人。以心印心,心心不異。”李金早表示,我們要發揮旅遊業相容性高、帶動性強的獨特作用和優勢,通過旅遊活動促進沿線國家和區域間的民心相通。

  合則共興,合則共榮。這是古絲綢之路歷程留給我們的歷史啟迪,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精神。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逐步落地,沿線各國政策溝通不斷深化、設施聯通不斷加強、貿易暢通不斷提升、資金融通不斷擴大、民心相通不斷促進,為旅遊業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重要歷史契機。

  2000多年前,絲綢之路從中國發端,聯通世界各國,為沿線地區帶來了大發展、大繁榮,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擁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産近500項,僅中國就有52處。這些遺産知名度高、品質高,都是旅遊資源精品。

  軟體在激活,硬體在啟動。李金早説,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中國—中東歐“16+1”金融控股公司紛紛成立,為旅遊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提升旅遊目的地可進入性。簽證政策是影響國際旅遊業的重要一環,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統計,目前全球仍然有約三分之二的人出國旅遊需要簽證。  

  全域共享:推動全域旅遊合作  

  “旅遊産業的特點是關聯度高、産業鏈長、綜合拉動作用突出。推動旅遊發展,不能拘泥于一城一地,要以全域旅遊的理念,將旅遊目的地的資源、資金、智力有機整合,系統規劃和建設,使旅遊産業與其它産業協調發展。”李金早説,推動“一帶一路”全域旅遊合作,要鼓勵沿線國家旅遊部門加強橫向合作,深化政府、旅遊業界、當地居民的縱向合作,共建共享,共同發展。

  要共同應對旅遊安全威脅與挑戰。加強協作,共同做好旅遊風險預防和處置,為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營造安全的公共環境。

  要深化旅遊互聯互通建設。推動實施更加便利的旅遊簽證政策,持續簡化出入境手續。推動重點城市間增設航線、加開航班,鼓勵開通旅遊包機、旅遊專列、海上郵輪,提升各旅遊客源國、目的地國間的通達性。

  李金早説,要通過共同努力,把由古老的商路變成當代的黃金旅遊線路,讓旅遊成為聯合各方力量的紐帶。同時都要共同堅持“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通過旅遊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同時,注重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推動旅遊開發向集約型轉變。(錢春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