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山城網姐”走出電商扶貧特色創業路
9月18日,在渝北區奧林匹克花園小區農特産品社區店內,李成鳳在清理貨品。
記者 楊鈮紫 攝
“土雞蛋、苕粉缺貨,馬上就到銷售旺季了,這週末我要回去趕緊補貨。”9月18日,渝北區奧林匹克花園小區裏,李成鳳正在自己的農特産品社區店清點商品。
這家叫“雲上鄉村”的社區店,各種農特産品應有盡有。與一般商店不同的是,這裡的每樣産品都包裝精美,産品上不僅印有“我從武隆白雲深處來”的廣告語,每一個標簽上還寫了供貨農戶的姓名和地址。這些農特産品標簽上的廣告語從何而來?為何商品上還標有農戶的姓名?這一切都得從100隻土雞苗説起。
國企白領
代銷老家土雞覓得商機
李成鳳今年28歲,是武隆區白雲鄉紅色村人,大學畢業後她在主城一家國企辦公室上班。2015年2月,在老家的母親告訴她,鄉政府為了幫扶貧困戶,給家裏發了100隻土雞苗,“媽媽忙著種烤煙,沒時間養雞,就讓我把這100隻土雞拿去賣了。”李成鳳説。
幾個月後,李成鳳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辦公室裏向同事推銷起土雞。因為不了解市場價格,她以16塊錢一斤的價格進行售賣,沒想到10多分鐘,這些土雞就被同事搶購一空。
讓李成鳳沒想到的是,臨時起意的代銷生意卻剎不住車了。不久後,同事們又找到她,希望通過她買到正宗的農特産品。
於是,每個週末,她都要開車回老家收購苕粉、土雞蛋等。李成鳳説,自己每次從農戶家中收購的農産品價格都高於當季的市場價,絕不讓老鄉吃虧。
久而久之,通過口口相傳,李成鳳的代銷生意越做越好,每月能賺一萬多塊,而提供産品的農戶每一次也能掙得1000多塊錢。她笑著説,自己“陰差陽錯”做起了代銷,收入比自己的工資都要高,還讓不少人知道了武隆有個盛産優質農特産品的白雲鄉。
辭職創業
借力農村電商銷售農特産品
去年初,李成鳳決定借農村電商的東風辭職回家創業,依靠網絡銷售白雲鄉本地的農特産品。
剛開始,李成鳳想在網上開店卻不知從何下手。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知市婦聯設立了農村電商“山城網姐”育苗計劃項目,以項目化運作方式,委託專業電商平臺,幫助女性創業者從零開始,全程幫扶發展電商。
經過報名、篩選、培訓、考核,李成鳳成為市婦聯農村電商“山城網姐”育苗計劃首批項目扶持學員,並創建了“白雲澗”微商城。
商城發展過程中,項目組按照市婦聯“培育一批有創業能力、有産品特色、有帶動作用的‘山城網姐’”要求,因勢利導,指導李成鳳以電商+扶貧模式,銷售當地特産,打造屬於自己的特色商鋪,幫助李成鳳走出了商城發展與扶貧幫困相結合的電商扶貧特色創業路。
“之前對電商的了解一片空白,這次培訓讓我省事不少,也收穫很多,從産品的設計包裝、網店的打造再到銷售渠道的建立,每一個步驟都了然於心。”李成鳳説,去年店舖運營初期,正值7、8月鄉村休閒避暑旅遊高峰期,微商城銷售的農産品3000余份,銷售金額達7.8萬元,成功推廣了“白雲澗”幹香菇、老鷹茶、苕粉、土家臘肉、二荊條幹辣椒等受歡迎的農産品。
隨後,在“山城網姐”項目組的持續幫扶下,李成鳳利用武隆區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直接與白雲鄉優質農産品種植養殖大戶和貧困家庭對接,並與鄉里的貧困戶簽訂産品包銷協議,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李成鳳介紹,按照協議,她不僅為大家代銷農産品,還要免費為村民提供雞苗進行養殖,並建立苕粉農業合作社,吸納農戶到合作社務工,戶均每年可增收四五千元。
現在,李成鳳的網店不僅有自己的響亮品牌,銷售額也節節攀升,每個月的利潤超過3萬元,僅去年8-12月,李成鳳就完成電商代銷代購金額11.2萬元,幫助21戶貧困戶實現增收3.1萬元。
線上線下相結合
拓展農産品銷路
隨著對接貧困戶增多,銷售需求越來越大,單一的網上銷售由於缺乏産品體驗度,網店的銷售逐漸乏力。經項目組指導,李成鳳拓展思維,將目光投向人流量大、對土特産喜好的主城區中高端人群。
“我前期做了大量走訪調研,發現中高端人群聚集地更適合銷售土特産,特別是購物買菜不怎麼方便的小區。”李成鳳告訴記者,最終她決定在渝北區奧林匹克花園小區開辦第一個武隆白雲鄉農特産品互聯網社區超市——“雲上鄉村”電商扶貧社區店,以線下體驗購買+線上訂單購買相結合的形式,銷售白雲鄉農特産品,兼銷日用消費品。
記者在店裏看到,李成鳳銷售的農特産品全部來自白雲鄉,碗碗羊肉、苕粉、幹辣椒、獼猴桃等商品不僅線下看得到,而且每一款商品來自哪個鄉鎮,甚至是哪家貧困戶,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由於創業經驗不斷豐富,市場分析能力不斷增強,代銷産品不斷充實,前不久,李成鳳又在渝北區復地上城小區開辦了第二個“雲上鄉村”電商扶貧社區店。李成鳳説,目前線下兩個店農産品月銷售額在5萬元左右,由於需求量大,她每週都要回老家收購農産品,村民們每次看到她都樂開了花。
“現在農産品銷售做得比較好,我希望能複製這種模式,多開幾家連鎖店。”李成鳳直言,她還想打造高山蔬菜基地,把武隆的高山蔬菜賣到主城來,讓更多的父老鄉親吃上“電商飯”。(記者 楊鈮紫)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