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首頁>重慶頻道> 區縣>正文

酉陽:小小青花椒助村民脫貧過上“麻辣”生活

2017-09-29 13:40:33 | 來源:華龍網 | 編輯:劉詩揚 |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在重慶大地上】小小青花椒種出的“麻辣”生活

  【區縣聯動】【酉陽】酉陽:小小青花椒助村民脫貧過上“麻辣”生活【區縣聯動 二級介面】小小青花椒種出的“麻辣”生活

  李貴剛向記者介紹青花椒製品 首席記者 周盈 攝

  在不少吃貨眼中,重慶火鍋可謂是殿堂級的美食。一鍋麻辣鮮香的火鍋,小小的青花椒功不可沒。而在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脫貧攻堅戰中,青花椒也發揮著大能量,幫助當地近1萬戶建卡貧困戶在脫貧道路上大步前進。青花椒種植成為當地推動産業精準扶貧的“金鑰匙”。

  小小青花椒 撐起脫貧大産業

  酉陽位於重慶市東南地區,長期以來,受區位條件、交通等基礎設施制約及技術力量匱乏等影響,這個隱藏在武陵山區的“世外桃源”,一直擺脫不了貧困的影子。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酉陽將目光瞄準了現代農業,頗受重慶人喜愛的青花椒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説起酉陽的青花椒産業,就不得不提到位於酉陽板溪工業園的和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008年,酉陽引進和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從青花椒的種植到深度加工和銷售,進行全産業鏈發展。 

  “我們現在主要採用的是‘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和信公司對外聯絡部主任李貴剛向記者介紹,“公司以種苗、專業肥藥和種植管護技術作為投入,與農戶的勞動力和土地投入相結合,形成了‘共同投入,共同管理,共同收益‘的産業發展模式。”

  李貴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年農戶和公司按照85:15的比例分成,公司對青花椒進行統購統銷。為了避免市場價格波動給農戶帶來影響,他們還確立了青花椒保底收購價6元/斤。

  “在這座加工廠裏,集成了當前國內最先進的青花椒研發機構。”李貴剛驕傲地告訴記者,公司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在調味品、日化品、保健品領域已經開發出多款産品,其中,“和麻子”、“武陵天椒”等産品榮獲市級著名商標,“花椒牙膏”、“花椒香水”、“花椒保健酒”三款産品更是獲得了自主知識産品專利。“青花椒絕對不會只是一種調味品。”李貴剛表示,未來青花椒製品還將滲透到更多的領域。

  如今,和信農業在全縣建立18個青花椒種植專業合作社,規模化種植遍及37個鄉鎮、187個行政村,種植面積達到24萬餘畝,簽約農戶近2萬戶。

  【區縣聯動】【酉陽】酉陽:小小青花椒助村民脫貧過上“麻辣”生活【區縣聯動 二級介面】小小青花椒種出的“麻辣”生活

  採摘戶對剛摘下的青花椒進行稱重 首席記者 周盈 攝

  年入4萬 青花椒助她摘掉“貧困帽”             

  和信公司的青花椒種植基地位於酉陽縣泔溪鎮泔溪村。在基地對面的山坡上,有5000余畝青花椒園,今年初已投産。如今,鬱鬱蔥蔥的青花椒樹給以前裸露的石頭山穿上了一套綠色的衣裳。園中不少農民正忙著採摘花椒。今年46歲的冉華梅就在其中。

  剪枝、採摘,1個多小時就滿滿一筐,過秤5公斤,現場和信農業的工作人員記錄在冊。因是種子,所以計件單價也要略高一些,按3元/公斤付給勞務費。

  忙活了半天,冉華梅暫時放下了手中的活,和記者聊了起來。

  冉華梅和丈夫楊建仆本來有四個小孩,大女兒去年因病去世了,老二也因為殘疾導致生活不能自理。“為了照顧家裏這些小的,我們不能像其他人那樣,去外地打工。”冉華梅只得守著家裏小小的3畝土地,加上丈夫在家附近公司打工的收入,兩人一年有1萬元左右的收入,勉強夠維持生計,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戶。

  2016年3月,冉華梅加入了和信公司基地的務工隊伍中。一萬多元的採摘所得,加上平時鋤地、施肥、拔草等報酬,以及丈夫楊建樸在泔溪衛生院工作的收入,冉華梅一家去年一年收入4萬元左右。

  雖然,算不上富裕,但現在的冉華梅很開心,很滿足,“現在每年收入比原來增加了不少,而且離家近能夠照顧孩子,雖然累點,但很值得。”

  【區縣聯動】【酉陽】酉陽:小小青花椒助村民脫貧過上“麻辣”生活【區縣聯動 二級介面】小小青花椒種出的“麻辣”生活

  冉桂秀在承包的青花椒地裏檢查枝葉 首席記者 周盈 攝

  曾經的建卡貧困戶如今要在縣城買新房

  除了在和信公司的花椒基地裏工作,不少農戶自己也承包土地種植青花椒。今年51歲的冉桂秀就自己種了30畝花椒。

  帶著遮陽帽,冉桂秀一邊檢查著青花椒枝,一邊和記者聊了起來,“對面那一棟是我們屋頭才蓋起來的新房子。“順著冉大姐手指的方向,一棟兩層樓的鄉村”小別墅“映入記者眼簾,而在它旁邊有一個平層土房,那是冉桂秀曾經的家。

  “原來我和我老公都在外面打工,兩個人一個月工資才1000多塊錢。”一聊起青花椒,冉大姐的話匣子便關不住了,”年紀大了,在外面打工也累,乾脆回來找個‘活路‘做。“

  冉桂秀家裏上有老人,下還有兩個小孩,沉重的家庭負擔讓她家被列為建卡貧困戶。2013年回到老家後,她聽説了和信公司對外承包青花椒種植的消息,思量再三,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承包了30畝的土地,種上了青花椒。

  “開始的時候,公司提供了一些樹苗、農藥、肥料,還有技術支持,讓我們這些從來沒種過青花椒的,少了不少的後顧之憂。“冉桂秀説道。

  2015年開始挂果,今年産了7000多斤,冉桂秀收入了三、四萬元。

  談到未來,冉桂秀充滿了信心,“我打算承包更大的面積,再把技術、農藥、肥料的水準提升一下。”記者問她,預計明年種植青花椒的純利潤能有多少,冉桂秀想了一下回答道,“保守估計,七、八萬吧。”

  “貧困”的帽子如今已經摘掉,冉桂秀和丈夫還商量著,再攢兩年,就去縣城裏買房子。

  除了冉桂秀和冉華梅外,目前,酉陽全縣的貧困戶中,有近一萬戶都坐上了青花椒種植的“致富車“,佔到了貧困戶總數的35%左右。隨著青花椒種植産業的不斷壯大,農戶們的生活也越過越甜蜜,對於未來的發展,大傢夥都充滿了信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