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巫溪發揚工匠精神 將“乾淨”雕琢成巫溪新名片
原標題:工匠精神將“乾淨”雕琢成巫溪新名片
整潔靚麗的城區大街
環衛工人在清掃街道受訪者供圖
9月23日,新一輪強降雨普降巫溪縣,洪水再次淹沒了縣城的漫灘路。一群身著橙色工作服的環衛工人,揮動著鐵鍬、掃把,清掃漫灘路上堆積的淤泥、垃圾。風雨中,整個縣城都有環衛工人忙碌的身影。
3小時後,暴雨停歇,洪水退去。縣城的大街小巷與漫灘路一樣,沒有泥土和垃圾,潔凈如常。
“掃地不分天晴下雨,乾淨無關人來客去。”這就是巫溪縣城市清掃保潔的“兩天模式”。巫溪縣市政園林管理局負責人告訴重慶日報記者,近年來,為精細化管理城市,該局立足實際,發揚工匠精神,探索出“兩天模式”清掃保潔、硬管理“軟”服務、沒錢也得辦好事等創新舉措,讓“乾淨”成為巫溪縣又一張名片。
首創“兩天模式”
掃地不分天晴下雨
巫溪縣城地處低山區,暴雨來襲,洪水就會漫過大寧河,侵襲城區街道,帶來大量淤泥和垃圾。環衛工人吳國鋒説,過去雨過天晴後才清掃,淤泥基本都板結成塊了。將泥塊泡軟耗水費時,清掃又影響行人和車輛通行。
“何不借助雨水及時沖洗呢?”巫溪縣環境衛生管理所所長朱順清介紹,縣市政園林管理局提出“還原本色·深度保潔”工作理念,探索“兩天模式(晴天模式和雨天模式)”推進城市環境清掃保潔。晴天模式要求,機掃與人工保潔相結合,在城區凡是能機掃的路段每天都要全域覆蓋一次,同時環衛工人及綠化工人巡迴保潔;雨天,人工擦洗與灑水車清淤配合,環衛工人冒雨作業,用排拖清潔人行道及廣場,灑水車重點清理市政設施及邊角縫隙。
朱順清告訴重慶日報記者,以前每月城區清掃保潔用水達1350噸,現在推行“兩天模式”清掃保潔,特別是冒雨作業後,每月只用水400噸,既節約了水資源,又節約了水費。
據了解,不僅是環衛,巫溪縣在城市綠化、亮化、市政設施維護等方面,都實行“兩天模式”,並制定了“道路整體見本色,交通標線要清晰,無泥沙無污漬無垃圾;路沿石立面和市政外觀設施整潔,無積塵積泥和油漬”的標準化管理規定。
此外,朱順清與同事們還在清掃工具上不斷創新,研製出60釐米寬的排拖,既增加了清掃面積,又提高了潔凈程度;同時改進沖洗路面的高壓水槍,增加水槍長度和水壓壓力,提高了作業效果。
“晴天雨天一個樣,白天晚上一個樣,大街小巷一個樣,新城舊城一個樣,檢查不檢查一個樣,平時節日一個樣。”巫溪縣委宣傳部負責人稱,巫溪縣不但在清掃保潔上首創“兩天模式”,踐行綠色城市理念,還在河堤治理上創新使用“格賓籠”,保住了水土、增添了綠色。
城區柏楊河,每逢暴雨,洪水都有可能沖毀堤岸,卷走泥土。巫溪縣焊接鐵籠子,放置鵝卵石,填上泥土,加固在沿河兩岸,再種上蘆葦等水草。
市民林俊説,這之後柏楊河很少發生毀堤塌方的情況,“格賓籠”長出的綠色長廊,還成為城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硬管理“軟”服務
讓制度設施“從冷變暖”
前不久,新開餐館的市民劉和軍帶上自己設計好的店舖招牌去市政園林管理局備案。市容環衛科的工作人員看到設計後,認為不符合要求。
“以為又要被打回去重做。”劉和軍説,工作人員將他請到電腦前一起修改設計,從大小、顏色、材質等方面,溝通了半個多小時。直到設計既符合要求,又讓劉和軍滿意。劉和軍説,“一分錢沒花,就像老師輔導學生一樣耐心細緻。”
該縣市政園林管理局負責人説,按慣例,市容環衛科對店舖招牌的要求一次性告知就完事了。但那樣市民得來回跑,時間久了難免心生怨氣。該負責人説,制度是一種硬性規定,但執行者可提供幫助來減少群眾的麻煩。這就是他們推行的“硬管理‘軟’服務”。
正因為有了這些溫暖人心的服務,巫溪縣在落實清掃保潔“門前三包”時非常順利。他們為店主落實市政服務聯繫人,專門辦理市政方面的手續,並提供上門諮詢、政策解答等服務;同時成立應急幫忙市政隊,店主遭遇洪水、火災等險情時,一個電話,隊員們都前去幫忙轉移物資財産等。
“店主都有他們的電話。”老城的漫灘路,每遇洪水幾乎都要被淹。寶中旅行社店員王景美説,每次遇險他都會打電話求助應急幫忙市政隊。王景美稱,“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們服務那麼貼心,我們肯定也會支持市政工作噻。”
不只是執行制度由硬變軟,溫暖人心,就連在市政設施建設、佈置上,巫溪市政部門也做到了尊重、體貼、方便市民。
在巫溪縣馬鎮壩萬通路沿線,一排排石鼓錯落有致地安置在綠化樹的空隙之間。這是用作人車分流的物理隔離。但仔細一看,石鼓的鼓面刻有“巫溪市政”四個字,石鼓四週又刻有一個“巫”字,不過字內兩個“人”呈相互彎腰施禮問候的樣子。
“石鼓不但注入了文化元素,也可以供市民坐下休息,重大節日還可以擺放花盆。”巫溪縣市政設施管理所負責人冉利華説,從金屬樁、水泥球到石鼓,生動體現了市政從硬管理到“軟”服務的深刻變化。
沒錢也得辦好事
窮財政逼出的創新路
與很多地方一樣,巫溪縣城之前的路燈都是高壓鈉燈,高耗能,損壞率高,維護費不少。但巫溪財政窮,沒有專門的資金來實施節能改造使用LED燈。
“沒錢也得辦好事!”縣市政園林管理局負責人介紹,他們到廣東中山市考察後帶回10多家工廠的LED燈樣品,然後自己投資8000元建了個實驗室,對這些樣品分別試驗甄別品質。LED燈內的發熱片構件肉眼看不透,他們就分別砸碎看個究竟。“因為掌握了每個産品的優劣,最終讓每只LED燈的價格從12元降到7元錢。”
品質有了保障,縣市政園林管理局又與廠家達成緩期付款協議,這樣一年節約下來的路燈電費和維修費就剛好滿足改造費用。該負責人稱,巫溪基本實現LED燈改造財政零投入,節約了1000余萬元改造資金,電費也節省了50%。
為了節省材料費,該局成立採購5人小組,貨比三家,並設立倉庫對品質、價格進行溯源;為了降低人工費用,該局自建勞務隊伍,排除中間環節,極大地減少了勞務支出。
此外,巫溪縣每年花費9萬元租借大棚,自己培育苗木,不但節約了50%的投入,還將苗木存活率從70%提高到98%以上。綠化樹樹池,一般採用樹篦子、透水材料,每株樹成本高達120元到180元,但該縣風景園林綠化管理所就地取材,採用大寧河鵝卵石做樹池,既透水、又經得住壓,成本只有30元。
“窮財政逼出來的創新路,不但節約了資金,還把好了廉政關口,在市政園林管理局幾乎看不到攬活拉關係的老闆。”該局紀檢負責人稱,“近三年,全局也沒發生一起腐敗案件。”( 首席記者 彭瑜)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