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長壽|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銅梁|兩江新區
豐都|墊江|武隆|忠縣|雲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城口|榮昌|開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壩|九龍坡|萬盛
南川 扶貧搬遷“搬”出新天地
南平鎮竹柳種苗扶貧基地
修繕一新的河圖鎮長坪村便民服務中心
木涼鎮漢場壩鄉村旅遊基地
遊客在大觀鎮金龍村採摘藍莓
木涼鎮美麗雲都湖
大觀鎮中江村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安置點
驅車從重慶南川城區出發,不到半個小時,公路邊一棟棟白墻青瓦的“小洋樓”便映入眼簾:青山碧水腳下綠樹環繞,獨門獨院靜謐整潔……
這是南川區東城街道高橋村4組馬堡山的扶貧搬遷安置點。誰能想到,3年前,這裡的村民還住在不通水電的高山深處。
“樹挪死,人挪活,我至今像在做夢。”村民劉孝華坐在煥然一新的客廳,回憶起過去,直呼“恍如隔世”。幾年前他一家4口住在離這裡13公里的肖家溝水庫,由於道路不通,平時出山只能靠摩托,更別提逢風雨就要擔心垮的老房子。“半輩子都困在山裏,從沒想過出去闖一闖。”但自從搬出來那一刻起,他的生活徹底改變。
這不是劉孝華一個人的改變。近年來,南川區以生活在邊遠高寒、環境惡劣、災害嚴重的貧困農戶為主要對象,積極推進扶貧搬遷。至今,已建成扶貧搬遷安置點76個,完成搬遷14118人,其中貧困戶搬遷8371人,佔搬遷總數的59.1%,幫助1.4萬名困難群眾走上致富路。
扶貧搬遷,讓上萬名群眾“搬”出了一個新天地。
1、搬出大山 整合資源 疊加政策
搬遷,尤其是涉及如此大數量的人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面是群眾“安土重遷”的傳統思想,一面是當時作為市級重點貧困區縣之一的南川區正面臨資源枯竭轉型的關鍵時期。要搬遷,資金從何而來?
對此,南川區開動腦筋,多方整合資金,採取政策扶持補、地票交易賺、金融創新借、産業發展配、群眾自己出“五個一點”籌集建設資金,累計整合資金6億元。圍繞改善安置點水、電、路、通訊、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和服務條件,累計整合部門資金2.4億元,投入搬遷安置點建設,極大地緩解了搬遷群眾的資金壓力。
同時,積極開展地票交易,對村民搬遷騰退的宅基地及附屬設施用地,優先納入農村建設用地復墾,將節約的指標作為地票交易或增減掛鉤建設用地指標使用,産生地票資金2351萬元,成為反哺農村的重要渠道。當地金融機構探索金融創新,建立區金融服務網等銀企共享平臺,正式掛牌營業首家區級擔保公司,累計發放“三權”抵押貸款2.17億元。
此外,疊加各類政策,對建卡貧困戶搬遷每人補助1.5萬元,並可重復享受地災搬遷、殘疾人危房改造、倒房重建資金等。
新房建起來了,路修通了,衛生室、書屋、學校都完善了,群眾在組團參觀了安置點後,“搬”成為告別貧窮的實際行動。
2、安居樂業 搬得進 還要留得住
把家裏值錢的家什一拎,住進煥然一新的安置點,搬遷看起來如此容易。
但遠離土地,從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該靠什麼生活?讓扶貧搬遷移民穩下來,並逐步過上好日子,成為南川區面臨的最大課題。
“以前就指著‘一畝三分地’吃飯,現在就在家門口打工,每月領工資。”家住大觀鎮中江村扶貧搬遷安置點的老張説,搬下來以後,自己就在村裏的荷花園打工,常年勞累的腰桿也能挺起來了。
南川區將扶貧搬遷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將搬遷安置與産業發展相結合,按照“安置點建到哪,産業發展就在哪,産業培訓就跟到哪”的思路,多管齊下,以産業化撐起搬遷安置點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一方面,大力培育支柱産業,讓每個搬遷安置點都有産業可依託。截至目前,全區培育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117家、農民合作社1240家、家庭農場300家,其中國家級示範合作社10個、市級龍頭企業24家、市級示範農場9個。同時,加強技能培訓,每年舉辦中藥材種植、中蜂、土雞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與鄉村旅遊扶貧創業培訓10余期,參培村民逾1萬人次。
另一方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結合安置點建設,扶持培育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戶520家,環金佛山各鄉鎮積極發展特色旅遊,組織自駕遊、採筍節、年豬節等鄉村旅遊活動,拓寬了搬遷群眾增收渠道。其中,該區大力發展扶貧互助社59個,扶貧小額信貸規模突破3000萬元,緩解了貧困農戶生産資金困難,幫扶他們走上了創業致富的道路。
3、防止返貧 從建到管 機制長效
目前來看,南川區的搬遷扶貧效益已經呈現,但如何防止返貧?
南川區從建設、管理到幫扶,全方位建立了長效機制,確保扶貧搬遷成效得到鞏固。
——建設規範化。該區已探索形成了以“五統一分”為統攬的“集中安置”、以主幹線公路為依託的“安居農莊”和以群眾自願搬遷為動力的“梯次搬遷”3種模式,以確保尊重群眾意願,並因地制宜,找到適宜各安置點實際的發展方式。
——管理制度化。強化監督考核,專門制定扶貧搬遷工作考核辦法,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不能及時落實資金和支持不力的區級部門,嚴肅追究責任。並建立聯席協商機制、全程監管機制,將扶貧搬遷資金納入“三資”管理範圍,全程公開監管。
——幫扶社會化。構建大扶貧格局。各駐村工作隊聯繫、指導、推動扶貧搬遷工作;各結對幫扶幹部協調落實扶貧搬遷政策資金。對難以籌措搬遷資金又具有開發潛力的地方,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業主,爭取上級項目的方式,以項目實施帶動搬遷。近年來,南川區已先後引進10余個旅遊開發項目,爭取金佛山水庫、魚枧水庫等大項目實施,通過項目實施累計搬遷貧困群眾近1000戶。接收社會各界捐贈錢物達6095.67萬元,切實解決了貧困戶搬遷安置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
南川區負責人表示,扶貧搬遷也是脫貧攻堅的題中之意,同樣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症下藥,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讓老百姓有切切實實的獲得感。
圖片由南川區扶貧辦提供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